张柏嘉个人资料
陈思佳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吉林 132000)
摘 要:近年来,国内综艺选秀类节目井喷式增长,但同时也暴露了当下很多选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如内容同质化、过度追求流量等问题。该文以热点节目《乘风破浪的》为例,试图分析中国综艺选秀节目的发展趋势;并通过解剖《乘风破浪的》的成功因素,以期为综艺选秀节目提供创新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乘风破浪的》;选秀节目;创新发展;价值构造
《乘风破浪的》是一档由芒果TV打造的女团选秀节目。与其他选秀节目不同的是它集结了宁静、张雨绮、伊能静、吴昕等 30位年龄超过30岁的知名女艺人,通过舞台竞演的方式选出5名成团位。此档节目在未播出前就极具话题度,2020年6月12日,《乘风破浪的》在没有官方宣传的情况下于芒果TV上线,全网独播,不到24小时,播放量破亿,随后热度不断飙升。《乘风破浪的》以其独特的节目形态及价值核心,在同类综艺选秀类节目中脱颖而出,也为选秀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性的样本。本文将以《乘风破浪的》为例,分析中国综艺选秀节目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综艺选秀节目提供创新发展新思路。
一、国内选秀综艺节目概述
2005年,湖南卫视打造了爆款综艺《超级女声》,打开了我国综艺选秀节目的大门。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综艺选秀节目井喷式增长。从早期的《快乐女声》《超级好男儿》都是重点打造草根偶像,展现普通人的追梦历程;到前几年出现的《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开始聚焦有专业才能的选手;再看近年来爆火的综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有嘻哈》《这就是街舞》等从小众圈层展开的节目,一类是以《青春有你》《创造营》为代表的偶像养成类节目。
目前,国内男团、女团的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此类节目选择性越来越丰富的同时,观众对节目形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乘风破浪的》在一众选秀节目中成为佼佼者,节目热度和讨论度都居高不下,不光是因为这样的节目设置打破了人们对出道已久的女明星的固有印象,迅速吸引观众眼球;同时,该节目的深刻立意和本土原创也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
二、从《乘风破浪的》看国内选秀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
(一)选秀对象的多样性
从最开始国内选秀节目多为草根文化,选秀对象是草根,其旨在给普通人舞台;到随着经济发展,选
秀对象会集中在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当中,栏目也变得越来越精英化;而现在,随着男团、女团文化的盛行,打造全民偶像的话题成为了时代热点,于是《创造101》《青春有你》《明日之子》此类立足于偶像文化、致力于打造偶像团体的选秀节目应运而生。而《乘风破浪的》在此基础上又另辟蹊径,打破人们对选秀偶像的固有印象,邀请已出道的艺人们来参赛。且对象有一定范围又具有多样化,都是30岁以上的女艺人,而女艺人的选择又涵盖演艺、歌唱、舞蹈,新生代、经典女星等,打破了人们对传统选秀选手的定义,增加了选秀对象的多样性。
(二)节目立意的深刻性
随着受众意识的各方面增强,观众观看节目在要求娱乐性的同时,也希望能看见节目背后的深刻立意。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好口碑节目会关注时代和社会的热点,从社会热点议题出发,做有深度、有利益的选秀节目,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例如在《乘风破浪的》这一档节目中,聚焦于30岁以上的女性,而年龄焦虑也是当今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节目告诉大众女性无时无刻、不畏年龄都能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美,同时也鼓励大家直面年龄,不同的时刻都有不同的精彩。
(三)选秀内容的丰富性和专业性
随着大众观念越来越开放和多元化,对选秀节目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传统选秀节目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于是当今选秀类节目也开始紧跟大众需求,从单人选秀变为男团、女团类的团体选
秀,也从单一技能变为选出唱跳俱佳的选手,从多方面考核选手。
例如在《乘风破浪的》中除了对选手们舞台的展现外,又着重表现选手们的平时训练和宿舍聊天环节,使得节目内容十分丰富。不只有舞台竞技,还有真人秀环节,让观众更能了解每个选手的背后故事,完整每一个人的故事线。同时,选手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乘风破浪的》中,52岁的伊能静甚至有40年的舞台经验,这些女艺人的专业度和舞台表现力都大大提高了舞台的专业性。
(4)选秀节目的原创性
以往国内的综艺选秀节目,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引进海外的版权。如前几年热度很高的《中国好声音》则是引进荷兰的版权,《我是歌手》则引进韩国MBC同名综艺选秀节目。总体来说,国内的选秀节目虽然越来越丰富多样,但过于依赖版权引进,缺乏创新性。而《乘风破浪的》则是一档国内原创综艺节目,赋予节目新的立意,聚焦大龄女艺人,既打破对年龄的固有印象,又紧跟当下的追星文化,在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在原有综艺选秀节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三、从《乘风破浪的》看国内选秀综艺节目的创新方向
(1)打破刻板印象,展示独特个性
自2018年《创造101》起,国内综艺偶像养成类节目步入高潮,越来越多的节目也随着热潮,盲目跟风,涌现了一大批类似节目。但如今,传统男团、女团已令观众“审美疲劳”。而《乘风破浪的》选择了“30+”的女艺人通过舞台竞选成团,与市面上其他选秀节目形成差异化竞争。其中已出道的女艺人性格各异,各类“金句”频频出圈,与以往观众心里的“成团小”形成对比。观众也越来越喜欢那些真实、不做作的表现,所以选秀综艺节目要打破固有框架,有创新,有个性,才能继续走下去。
情侣游戏名字(2)创新叙事结构,重视用户参与
《乘风破浪的》不同于以往选秀节目“拟戏剧”模式,节目并没有过多的煽情,而是在内容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节目制作台前和幕后的全过程。包括选手和节目组的沟通过程、评委和节目组的沟通、服装道具组的工作等等,全方位真实还原节目制作过程。同时,活泼生动的后期制作,更显年轻化;网络热点话题、网络评论插入节目中,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凸显受众的主体地位,营造全民参与的感受。
(3)形成平台联动,加强议程设置
(下转第6页)
4
能呈现空洞虚无的“外壳”罢了。从信息的服务性而言,我们常说“受众是需要被引导的”,作为信息的传播者,不能仅仅是迎合底层受众,迎合绝不等同于服务,口语化与优美语言的运用也不冲突,提高语言的美感才能更好的传播文化内核,才能更好发挥服务属性,才会给节目带来更大的生机。
2、从主持人方面分析
2.1主持人的语言呈现
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是广播节目传递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广播节目是极度依赖语言的。在这一前提下,主持人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在节目中我们会有这样一种认知,即广播节目不同于电视等视频类节目,所以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表达中要更加积极,情绪更加饱满。这一说法本身没错,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以及受众审美要求的提高,这一认知的标准也要随之改变。
从节目出发,往往专业的主持人要更加求“变”,在避免长期语言模式僵化的同时,也要在一期节目中表现不同部分板块间的变化。例如在《畅游天下》当中会有路况信息、旅游资讯、嘉宾采访、一分钟听游、声音游记等等不同的板块,那么从长期来看,形成特定的表达模式是风格的一种体现,但听众的审美在变化,广播主持人的口语表达也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作为主持人播音员的审美水平和能力也要随之变化。就拿节目中主持人所表现出来的“综艺感”来说,把语言状态吊得很高,伴随着一些固定腔调的方式在过去十几年间的部分广播节目中几乎没有改变,但时代不同了,大众审美不同了,如
此一来反而产生了接受心理的不适感。所以,多元化的借鉴符合当下审美要求的语言表达方式才会赋予节目更长远生命力。从一期节目的不同板块而言也不难理解“变”的含义,比如路况信息和嘉宾采访部分的语言表达方式相同吗?怎么能相同呢。
关于主持人的语言呈现,机遇和挑战都在于“变”,这也与主持人的内在知识储备、涵养、表达技巧等方面有关,想让语言活起来,就得让主持人先“活”起来。
2.2主持人的角定位
广播旅游类节目的主持人角定位问题至今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学者们认为,在节目中需要有主持人的角创新意识,在广播旅游类节目当中可以让旅人、综艺知名艺人、普通家庭式旅游人以及自媒体博主等担任节目的主持人,以此更贴近普通受众,容易产生共鸣。而笔者认为,主持人就是主持人,这也是为什么在上面的论述中区分主持人和旅游记者的原因。在一档节目中,不是所有的发生者都是主持人,当然主持人可以兼容其他的身份角进行信息的分享。如此做的目的就在于专业主持人拥有较高的业务能力。科学家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畅游天下》当中就是定期会请来旅游达人或者旅游部门相关领导进行连线访谈,在这一部分明确区分了主持人和采访者。采访者可以是旅人、综艺知名艺人、普通家庭式旅游人以及自媒体博主等,但这些人不是都能胜任主持人的角,这就回到了我们说到的可行性问题。
结合现在的新媒体发展,主持人真正要考虑的角创新问题应该是——如何做到思维创新,借由互联网等移动端发挥自身优势,向全媒体转型?这也就要求主持人要主动摆脱“传统”观念,具备更好的时代思维和互联网思维。这才真正需要创新的方向,这才是机遇所在。
总而言之,在广播旅游类节目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其他类型节目而言可能存在共性,对于主持人来讲的一些问题也是存在于这个体共同思考的问题。但不论如何,顺应时代的去主动求“变”才是面对媒体融合挑战的突破口。
刘涛 李晨作者简介:付饶,男,汉,中国传媒大学2019级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上接第4页)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全方位各种渠道的信息不断冲击受众视听,综艺选秀节目也需要联动各种终端设备,形成平台联动。《乘风破浪的》选择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上线,受众可以借助移动端,自由便捷观看栏目。除此之外,节目在抖音、微博等社交软件都有官方平台,通过短视频碎片化的形式传播内容,实现多场景、全方位、高频词的传播。并通过选手们在日常发布短视频、主题曲歌舞录制等方式,展示除了节目以外的多个展示平台,使受众融入们的生活。
受众接收到大量信息后,通过评论、转发形成信息的二次生产,观众自发形成如豆瓣讨论小组、微博后援会等,增加了用户粘性,也为节目开发了各种方面的话题,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以此形成循环。
(4)深刻价值构造,冲击流量文化
过度的娱乐化、无脑化节目往往容易误导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受众,使价值观变得单一甚至物化。而《乘风破浪的》在娱乐的同时,打破固有思维,传递建构女性价值观。一方面节目的意义在于打破年龄,追求每个年龄段不同的美;另一方面通过采访走进女性的内心世界,更深层次地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
四、结论
《乘风破浪的》的热播之所以成为一种现象,与其对当前审美疲劳的选秀节目市场的大胆创新,和努力奋斗的价值观不可分割。虽然该节目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如高开低走、结果争议等等,但其对国内综艺选秀节目的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例子,也为之后的综艺选秀节目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
综艺选秀类节目要突破表现,重视内涵,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创造多元友好生态,强化责任和使命意识。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丰富电视娱乐行业,促进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8月适合去哪里旅游[1]项萌萌. 从《乘风破浪的》看国内选秀综艺节目的发展[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 v.11;No.198(18):98-99.
杨钰莹被多少人睡[2]孙敏. 融媒体时代网络综艺的社交化突破[J]. 青年记者, 2019, 631(11):57-58.
[3]高亚芳. 我国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叙事分析[D]. 上海师范大学.
[4]张家宁. 国内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 艺术科技, 2016, 029(001):143.
[5]黄绎频. 从受众视角分析《乘风破浪的》的热播动因.
[6]李宗斌, 肖涛, 秀梅. 纯网综艺热背景下网络自制节目的设计与传播[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 9(006):33.
[7]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摄像技术优化方法分析[J]. 电视技术, 2019, v.43;No.519(10):36-37+60.
作者简介:陈思佳(1999—),女,江苏徐州人,吉林市船营区东北电力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
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