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厨师会所的生存思路
作者:晓 然
来源:《中国大厨》2006年第04
        交友、联谊已经成了厨师职业生活中的一个部分,如果你想在烹饪江湖行走,身边的好心人一定会告诉你:兄弟,没这招儿不灵,离开了圈子里的朋友,咱就像聋子、瞎子。然而,纵观各地联谊会的现状却让人无精打采:大多是吃个饭、喝两杯、打几圈,图个痛快和发泄。
        就在记者奔波于各地采访的时候,浙江台州一家名为台州名厨高级会所的联谊组织不经意间走进了记者的视线,他独特的生存思路、他的研发能力、他的创新精神、他的执行力和影响力、还有他们对未来的自信和掌控,都让记者为之一振……
        “名厨会所不做大
        就在不少地方厨师组织招兵买马,扩大自己规模的时候,这家会所的做法就显得与众不同。
        “名厨会所的创办宗旨是:限制人数、抬高门槛。首期会员限制在50人以内,首先必须大店、星级酒店,其次必须旺店,营业业绩有目共睹,再就是职位必须行政总厨(包括厨师长)以上。
        对于这种思路,会所主任王兴顺侃侃而谈:
        我们筹建这个会所的时候就在想,会所没有谁给拨款,生存的唯一可能就是做事情,从而得到会费支持,而要做事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执行力和影响力。有了好的想法,大家齐心协力迅速行动,这是执行能力;而最终能不能把事情办成,就要看每个会员的能量,自己说话算数的圈子有多大,这是影响力。所以我们想会所绝对不能求大,首期只吸收了44人,大家都是多年的好兄弟,做事情很齐心,只要有了一个想法或项目,大家讨论通过,很快就能执行下去。其次,我们选择的会员都是在圈子里有一定影响力的,有的现在已经自己开店做老板,旗下几家分店,很多会员都是同时包下几家星级酒店或纯餐饮大店,在厨房里做老大的,所以,这四十几人的能量完全可以辐射到近百家。比如某个调料商想在台州推广他的品牌,过去他们要跑到各个酒店里去打理关系,现在只要到我们,经过会所对产品的统一试用和评定,认为适合使用,我们就帮他们推广,我们的会员回到厨房里只是一句话的
事儿,整个台州的大店旺店就全面推开了,另外,在多数情况下,小店会跟着大店走,这样,我们这间会所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有足够能力做成一些事情。对于厂家,这样省时省钱省力,过去推广一个产品,比如投资三万,过了半年还没多大效果,现在交给我们二万做为会费,我们会让产品在短期内推开。他达到了效果,我得到了效益。
        等到会所的事情做大了,就会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外面会有更多的人想进来,到那时再考虑稳步扩大的问题。
        “研发是会所的造血机能
        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王兴顺说:
        给别人推销产品,仅仅是一个生存的开始,我们这个会所要想长久下去,就要有自己的产品,有自己的股份,有一份固定的收入,这样根基就稳固了,会所有了钱说话办事才会硬气。
        会所里的这些会员随便挑出一个都是在厨房摸爬滚打十几年的人,哪一个身上都有些技术,这就是钱。台州靠近东海,这里的红烧、家烧海鲜在全国有名,配方是老一辈传下来的,
又经过近千年和外来菜系的融合,和海鲜成为绝配。如今在台州,各家店都在做,大致口味是一致的,但在细微处又稍有不同,比如你家口味稍重,他家着偏红,下一步会所的打算是将大家召集到一块,寻一种最佳的配比,然后统一化,和品牌厂家合作,共同推出“XX牌红烧酱,并借助厂家的销售网络让台州的红烧走出台州,走向全国。往大了说,这是为弘扬台州餐饮文化做了一件实事,往小了说,会所可以占有一部分股份,以后的发展可以更加牢靠,再具体到每个会员个人,说实话,谁都不可能一辈子在厨房里打拼,总有拼不动的那一天,为自己今后寻求保障的唯一办法就是提升,这包括经济收入上的提升和烹饪理论上的提升,由实战型到研究型便是其中的一条途径。从另一个方面看,厂家也乐了,他们获得的是最宝贵的基础数据,节省了一大笔研发费用,如今这件事情正在紧锣密鼓,进展十分顺利。
        绝不做草台班子
        这家会所2005年们月正式成立,之前三个月是筹备期,主任王兴顺是会所最早的倡导人,结果和几个志同道合者联络之后是一呼百应。大家的思路空前一致:绝不做草台班子,之所以取名为台州名厨高级会所,这既名厨高级的不能光是吓唬人,要带上十倍的精神头,要有纪律,要干事情,要让外面的人、羡慕,要形成吸引力和凝聚力。
        七号会议雷打不动。会所现在拥有会员44人,年龄最大36岁,最小26岁,可谓朝气蓬勃。其中,有12个常委,每月活动一次,全体会员三个月活动一次。每月7号常委会是雷打不动的,做厨师的忙,这是全国现象,况且大家都包着好几家店呢!但再忙月会不能不开。你一次不来要请假,二次不来要请假,三次不来就不用请了,直接开除出会。金阳光大酒店总厨许李军一二月份没来开会,三月份披星戴月开车两个半小时赶过来,主任发话:兄弟,再不来真开了你啊!12人常委被分为三个组,每月常委会的议题就由这三个组轮流提议。比如有的组在会上就提出,交流出现副作用了,我们这些人相互之间没有秘密,一家夜里推出新菜,天还没亮各家店就都有了,最后各家就没有招牌菜了。对这件事大家讨论的结果是,招牌菜的形成不仅限于菜品本身,还有推荐力度、重视程度,等等,大家可以在这方面寻一个平衡,既让菜品遍地开花,而各家又各有侧重。
        每到开会的时候,门口有个捐款箱,迟到的人都很熟练地拿出200块钱放进去,捐做会费。
        三月一次的全体活动是会员们的节日,按照规定,会所成立至今已成功地举行了一次全体户外拓展,一班人拉到隔壁温州去,和那里的厨师一起结结实实地过了一把瘾,结下了兄弟情份。
        会所以实体面目出现。与大多数厨师组织不同,这家会所拥有自己的办公地点,在椒江开发区一栋高尚写字楼呈,180平米的空间足够敞亮。平时,这间办公室有两名专职文员上班,她们的工作实际并且琐碎,一是随时进行信息处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给所有会员,比如要开会了,提前一周下通知,提前一天再下通知 最后当天再通知一次。二是负责和调味品厂家、各地餐饮协会等的联络,组织产品的研发、推广以及美食节等活动。还有就是一些收发信件、杂志等琐事,会所组织会员征订了不少专业期刊,也由办公室统一发放。值得注意的是,会所竟还统一制作了厨师服,质地不错。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厨们在自己的店里都喜欢穿着它,似乎在默默证明着一种身份。
        给会所算笔经济账
        180平米的办公室年租金近三万,两个文员的工资一年下来又是三万,这还不算水电、办公用品开支和组织活动的费用。
        那么,如何将这些费用平衡掉呢?
        应该说,会所的第一笔经费来自会员的会费,每人每年1500元。主任王兴顺一直是
味佳中国大厨的形像代言人,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也放在会所,这样算下来一年大约就有七八万,这是个基础。
        接下来做产品推广。如今会所与三家调味品厂家进行合作——李锦记,百味佳和家乐。仅三家前期投资(不包括以后陆续活动赞助等)一项,会所一年的固定开支就可顶出大半。在这一点上,他们的策略是慎重选择品牌,着力推广老品牌的新品种。并不是随便一个什么厂家到他们事情都可以做的。因为说到底,这些调味料最终是用到自己的店里,质量不过关,影响的还不是自己的生意?选择质量稳定,适合本地口味的品牌和品种应该是聪明的选择。如今调味品生产厂家都在不断开发新品种,这些都需要试用和推广,而厨房里也需要不断尝试新的味型,因此,这种事一般能够达到双赢。再有一条,在此情况下,会所自己的研发功能也能够顺理成章地开发出来,获得长远的收益。
        从未有过的安全感
        记者在台州短暂的几天采访中,与十余位大厨会员进行了交流,感到他们对会所成立后所起到的作用相当满意。
        从未有过的安全感:总厨们的危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老板的,你包这个厨房十万,人家有八万就接的,老板哪天一个不高兴就把你辞了。过去这种恶性竞争很多,其实这样做大家都有危机感,但是不这样做又心里不踏实,你不挤别人别人不一定不挤你呀。现在大家的日子都好过多了,彼此之间非常尊重既定的游戏规则。比如,经常有会员打过电话来:这家店有没有人包啊?如果没有我要吃进了!酒店老板用人也会慎重些,台州的这个圈子就这么大,你随便辞掉这个大厨,再也有些难度了。危机的第二个方面来自下面的小弟,过去有的人,特别是从外地过来发展的,不辞而别的情况很多,别人每月多给200块就走人了,说是请假,你这边给他发着工资,人家在那边已经上班了,把你气死。现在这种情况处理起来很方便,只要给办公室文员打个电话,几分钟后各家就都知道了,这个小弟就会被全面封杀。
        对外交流有了名头:有了会所做依托,出去说话办事也有了力度。比如下月会所就将和温州苍南烹饪协会联合搞一次美食节活动,两地厨师互换,免费到对方去表演,都拿出自己的绝活,目的虽非营利,但彼此还是能学到东西。一家大的调料生产商也准备出资,以会所的名义邀请香港稻香餐饮集团老总来为会员讲解五常法,会员则可以免费听讲。这样算起来,与1500元的投入相比,产出也是令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