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20年第11期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突然爆发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挑战。对于各大高校而言,更是对自身应急防控机制的一次实战检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应急平台闻“疫”而动,立即进行响应,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以信息为载体,充分发挥智慧校园的网络优势,为全校的疫情防控、管理服务及师生的学习研究提供强力支撑和保障。文章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信息化工作实践为例,从支撑平台、信息渠道、在线办公、在线研学、返校保障五个方面探讨高校信息化技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与创新。
关键词: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高校信息化;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21-0071-05
2020年初,新冠病毒突然来袭,其所展现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全国上下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疫情防控工作成为各行各业的重点任务。教育系统面广量大、人员密集,高等院校更是面临人员基数大、学生流动范围广的巨大压力,疫情防控任务尤为艰巨。面对严峻的形势,各类高校高度重视,坚决落实中央和教育部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同时,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的号召,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疫情防控期间的管理和教学,以实际行动配合这场新冠病毒阻击战。
在疫情防控的紧急状态下,需要与时间赛跑,更需要克服物理空间上的阻隔,使信息互通互连。作为学校的“智慧大脑”和“信息中枢”,高校信息化系统需要直面疫情考验。如何基于系统现状并利用技术积累快速推进应用改造,是此次疫情防控中高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发展背景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电子化校园”计划被提出。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2004年建成的基于IPv6的高速主干网,奠定了高校间的高速互联基础[2]。2006年教育部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致力于进行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与管理工作。2010年国务院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体系,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来促进教育现代化转变[3]。此后,众多高校纷纷开始建设和实施智慧校园计划。浙江大学首先提出建设“智慧校园”的构想,致力于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环境[4]。张颖等人提出智慧校园建设需要以服务为导向[5]。徐青山等人对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进行分析,以指导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相融合的复杂系统工程建设[6]。蒋东兴等人提出智慧校园的层次化体系结构模型,并给出智慧校园成熟度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7]。智慧校园成为当前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题和潮流。
信息化是各国提升政务效率的必经之路,卫生应急领域也不例外。应急指挥决策系统[8]是卫生应急领域的重要子系统,是应急处理的神经中枢[9]。美国应急管理系统以国家安全委员会为核心,形成包括全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在内的六大子信息系统,对应急情况提供信息技术保障[10]。日本卫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以国家危机管理体系为基础。2011年建立了WINDS,提高应急通信状态下的信息传达效率[11]。自2003年SARS危机后,我国卫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开始发力,相继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条例》[12]等一系列法制法
规,逐步形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制度依据基础。我国按行政级别和纵向部门进行划分,形成以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为核心,多系统联动的应急指挥决策体系,以应对不同层面和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
二、信息技术助力学校疫情防控
1.搭建平台,完善疫情防控支撑条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高校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打通信息快速传递的通道,并建立高效的信息采集和数据统计平台。将政府部门的防控政策和学校制定的各项措施及时、有针对性地传达给师生,同时快速、精准、全面地掌握每一名师生的身体状况、定位信息、同住人员等。另一方面,需要改造现有信息化平台,搭建虚拟空间,满足疫情防控中的科研、教学及办公需求,将疫情期间物理空间隔离的影响降到最低。
因此,南京中医药大学快速梳理现有各类信息化系统和平台,将其恢复到战时工作状态,并紧急攻关,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平台的搭建与技术保障。在应用服务层面,建设PC端和
移动端相结合的综合服务门户、“i南中医”APP、校园企业号和基于流程引擎的网上办事大厅等;在公共平台层面,设立数据共享中心、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一卡通门禁平台、在线教学平台等;在基础设施层面,完善校园一体化智慧网络。最终实现功能更加完备的智慧校园生态体系,满足疫情期间的战时需求。南京中医药大学智慧校园生态体系如图1所示。
此外,为了保证师生在校外能及时了解校情,正常开展学习和工作,南京中医药大学在确保校园网络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调整各类信息化平台的安全策略,满足师生在校外的远程访问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做好疫情防控期间VPN(虚拟专用网)系统的抗压维保,及时扩容并增强网络兼容性。
2.畅通渠道,提供大数据支持企业号申请
此次疫情爆发时正值寒假,绝大多数师生都已返回家中,人员分布分散,信息传输不畅。为了能够及时、精准、高效地做好信息的传递和数据的采集,南京中医药大学迅速搭建起一套畅通的消息传输渠道,以克服物理空间的阻隔。
信息的传递分为“上传”和“下达”两部分。“下达”方面,为了将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的政策、
学校紧急制定的各项措施、通知、通告等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师生,学校信息化部门紧急攻关,重新升级原有的消息平台,推出基于业务数据的即时消息推送系统。该系统和学校数据共享中心对接,将学校的企业号、企业、APP移动门户都接入学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从而实现向个人邮箱、手机、学校移动应用、Web门户、号等多渠道同步推送信息。同时,还在企业号、APP等多端设置阅读反馈机制,进一步确保信息有效传达。
“上传”方面,即及时采集和实时掌握全校师生员工身心健康的一手数据,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另一个关键环节。传统采集方式需要动用大量人力,且易出现人员联系不上、错填漏报、需要多级反复核实等问题。不仅耗时耗力,还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南京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操作简单、统计方便、调整灵活的优势,基于现有流程引擎平台,快速构建师生每日健康打卡系统(如图2所示),实现了对全校人员科学、迅速、精准的信息统计,为疫情防控工作所需的精准摸排打下坚实基础。
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安全性强
采集到的隐私数据,全部在校内完成数据存储和流转,避免出现网络安全风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