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总结使用资料对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方面的作用。
2.能围绕“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课文的情感”展开交流。
3.辨别词语的感情彩,并能恰当运用。
4.体会顿号的用法,并能正确使用。
5.了解古诗硬笔书写的两种行款,并能正确书写。
6.背诵与国家兴衰有关的成语。
1.了解使用资料对理解课文的作用,学会通过朗读表达课文的情感。
2.把握词语的感情彩,理解词语的含义。
3.了解顿号的用法,并学会正确使用。
一、交流平台
1.激趣提问,导入话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会接触到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这些资料有什么作用呢?朗读在理解课文中扮演着什么角?想知道原因,那就认真学习今天的内容。相信经过今天的讨论交流,你一定会惊喜自己的进步。
2.以课文为例,教导方法。
(1)要能通过查资料来了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明确:我们这里所说的资料包括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人物历史背景等。它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课文内容,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情感。这些资料可以是课文本身所反映出的背景材料,也可以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来的。灵活运用多种材料,能激发我们深入探索知识的兴趣。
(2)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感情。
明确:语速是指朗读语流的快慢,应根据作品内容的变化而变换。通常,作品中描写紧张急剧的形势、激动难抑的心情的内容,用快速表达;作品中描写幽静严肃的环境、平静坦然或沉痛的心情的内容,用慢速表达。语调是朗读、说话的腔调,就是语句里语音高低、快慢、升降的变化。句子的语调主要是根据句子表达内容的需要来决定的。一般表示兴奋、喜悦、紧张、激烈内容的语调较高昂,表示悲伤、惭愧、平静、缓和等内容的语调较低沉。节奏是在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支配下,在朗读的过程中显现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音形式的回环往复。节奏一般是就一篇作品的整体而言的,贯穿作品的始终。
(3)学生自由练习,教师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进行点评,朗读者依据大家的建议改进。
(4)教师总结、点评学生的表现。
小结:发言的同学都能把课文朗读得感情充沛、声情并茂,非常不错!大家不妨在课外把本单元的课文朗读给自己的家人听,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爱国情。
二、词句段运用
1.词语训练。
(1)教师出示教材中的词语。
(2)师生共同理解词语的意思。
[举世闻名] 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
[兴高采烈] 悠组词语 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
[足智多谋] 智谋很多,形容善于料事和用计。
[呕心沥血] 比喻费尽心血。
[臭名远扬] 坏名声传得很远。
[得意忘形] 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诡计多端] 形容坏主意很多。
[处心积虑] 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多含贬义)。
(3)小组交流发现词语的异同。
明确:每组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但感情彩不同。上面的一个是褒义词,下面的一个是贬义词。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示例:举世闻名……万里长城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举世闻名,它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不愧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2.标点符号训练。
(1)教师朗读教材中的前两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①学生自由读句子,从停顿的角度初步感受顿号和逗号的区别。
明确: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较逗号停顿的时间短。
②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顿号和逗号的用法,感知其不同之处。
明确:顿号表示并列词语或词组之间和序号之后的停顿,表示的是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而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间隔,表示的是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顿号可以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也可以用在当作词语用的短语之间。
(2)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最后一个句子,引导学生加上标点。
(3)学生在所学的课文中出一些既运用顿号又运用逗号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二者的区别。
三、课堂回顾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学习课文时使用资料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朗读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在“词句段运用”板块,我们辨别了词语的感情彩,梳理了顿号的用法。这节课的内容真是很丰富啊!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了解古诗硬笔书写的两种行款,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成语的意思,搜集并积累成语。
一、书写提示
1.教师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进行书写比赛。
明确:(1)每一行诗句都要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横向书写时,顺序为从上到下;竖向书写时,顺序为从右到左。此外,还要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2)每句首字对齐,字距均匀,字字齐平,行列整齐。左右两边空档相当,不能太满,太满则气促神拘;也不能留白过疏,过疏则气懈神散。
2.邀请书写较好的学生介绍书写的诀窍,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做好总结。
明确:要想提高书写的速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集中注意力;(2)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3)掌握正确的运笔方式,注意手指与手腕相互配合,同时运动,通过手腕的运动带动手指的运动,手指再带动手中的笔。
3.教师布置书写任务,学生在课后进行书写练习。
二、日积月累
1.通过“成语竞说”游戏,导入主题。
过渡:同学们在刚刚的书写比赛中都表现得很不错,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场“成语竞说”的游戏吧。(说明游戏规则:教师指定一个主题,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与这个主题相关的成语。)我发现大家说出的成语又多又准。那么与国家兴衰相关的成语你知道多少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学习吧!
2.出示词条,教师领读。
(1)同桌对读,讨论上下两组词语的不同。
(2)学生根据上下两组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二者描绘的不同景象。
(3)教师指出两组词语的不同之处。
明确:上面一组成语都是描绘国家、富足的景象的,下面一组成语都是描绘国家衰败、动乱的景象的。
3.理解词义,丰富积累。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词典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太平盛世] 比喻非常兴盛的社会。
[国泰民安] 国家太平,人民生活。
[丰衣足食] 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安居乐业] 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政通人和] 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 人健康,年成好。形容生活安乐美好。
[夜不闭户] 夜间不用关闭门户睡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路不拾遗] 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
[多事之秋] 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兵荒马乱] 指社会秩序不。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流离失所] 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
[生灵涂炭] 百姓像掉在烂泥和炭火中一样。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环境中。
[家破人亡] 家庭破产或破碎,人口死亡或逃亡。
[哀鸿遍野] 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
[民不聊生] 人民没办法生活。
[内忧外患] 指国内的动乱和外来的祸患,也指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
(2)引导学生搜集类似的成语,丰富积累。
三、课堂回顾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这节课上,我们进行了书写练习,积累了一些描绘国家兴衰景象的成语。希望大家能够把握课上所学的内容,真正学有所获。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