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纪律管理的有效策略
──凌豹姿野男人 基于美国“合作型纪律”的实践与反思
杜宪
(武汉市南湖第一小学)
摘 要:“合作型纪律”模式是美国新型课堂管理模式之一,是合作学习在纪律方面的有益探索。合作型纪律的核心包括课堂管理基本原则、与人交流的方法技巧、问题解决的重要步骤三大方面。实践案例分析表明,将合作型纪律中的组织策略与教育策略应用于小学班级纪律管理中,能明显提高纪律管理的效果,改善师生关系,实现纪律管理的育人功能。
桌面图标箭头怎么去掉
关键词:合作型纪律;小学;课堂纪律;课堂管理
一、什么是“合作型纪律”
合作型纪律(Cooperative Discipline)是美国课堂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之一,最早由琳达·艾尔伯特(Linda Albert)提出,她将合作型纪律的核心总结为“3C原则、 4R规则、5A技巧、6D
准则”。
(一)“3C”原则
1.能力(Capable)原则。学生在学业方面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的程度(或曰“我能……”),是对自身能力的自我认知。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对自身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与明确的感知,因此艾尔伯特提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高“我能”水平,具体可运用接纳学生错误、培养学生自信、关注学生过去的成功、让学生看到进步及肯定学生的成绩等策略,帮助学生激发自信和提高“我能……”的自我效能感水平。
2.联系(Connect)原则。艾尔伯特认为如果学生不能与教师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可能变得不合作,对教师充满敌意,抗拒教师对他们进行纪律教育、指导和帮助。此外,与教师和同学建立联系的过程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关注、赞赏、认同和喜欢,让学生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愿意积极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3.贡献(Contribute)原则。学生不但需要与他人建立积极的联系,同样需要为集体作贡献,
以让自己成为有价值和有作用的成员,做贡献能让学生获得归属感。此外,做贡献还是合作纪律模式的目的之一,通过鼓励学生为集体作贡献,能增加其作为集体成员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自我能力感,从而更好地选择得当行为,与他人建立积极的联系。
(二)“4R”规则
艾尔伯特认为实施行为准则的关键在于保持行为的一贯性,实施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检查理解程度,主要是通过询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于自己的行为认识程度,检验其对行为准则的理解。比如:你现在所选的是什么行为?你的行为是否符合我们制定的行为准则?你的行为属于行为准则的哪一条有关呢?你是行为在我们所列举的行为中算得当的还是不当的行为呢?你认为我应该对你说什么呢?你能解释你违反行为准则的理由吗? 艾尔伯特强调询问的目的只是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并不是责难。因此教师要控制好情绪和语气,帮助学生进行如实客观的描述。第二步解决分歧。当学生对某种行为是否得当意见不统一,产生分歧时,可以使用师生会谈和班会等方式来解决分歧。虽然具体的方法不完全相同,但是都要求通过对话,交流最终达成一致。第三步张贴行为准则。将行为准则张贴在教室,能起到时刻提醒和强化的作用。艾尔伯特认为行为准则不是规则,因为规则意味着强
制,意味着对学生行为的控制与约束。这些规则并不能涵盖所有的不当行为,总会有漏洞和监管不到的地方。而课堂行为准则为包括教师在内的每个人设立共同认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样学生就承担了原本由教师一人监督学生行为的责任,同时学生也从中学会根据行为准则做出正确的行为决定。
(三)“5A”技巧
艾尔伯特提出教师对待学生的“5A”原则:接受(Acceptance)、关注(Attention)、欣赏(Appreciation)、肯定(Affirmation)以及喜爱(Affirmation)黄嘉千。“接受”指教师能容纳学生个性化的东西,交流中要善于发现学生长处、承认学生是有潜力的;“关注”指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并和学生参与一致性活动;“欣赏”指教师对学生取得的成就感到荣幸;“肯定”指教师对学生的优秀品质进行正面评价;“喜爱”就是教师要喜欢和爱护学生,并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热情和善意。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小组成员间交流。
(四)“6D”准则
对已发生的违纪行为,艾尔伯特主张学生间自主协商解决,提出解决冲突的“6D”准则,也叫问题解决六步法:确定(Define),引导学生客观明确问题所在,不夸大、隐瞒、回避问题,同时不带个人感情彩阐述问题;声明(Declare),说清楚自己的需要,指出问题成因;描述(Describe),即让矛盾双方谈一谈对对方的感受,谈论是什么让他们彼此不满;讨论(Discuss),协商问题解决方案,并考虑每种方案可行性,并最终取得双方同意或者反对;决定(Decide),即指选择双方都能接受的具体的解决方案,并规定解决问题的时间;确认(Determine),即跟踪观察该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如果效果好,下次还可采用,反之,对方案进行修正。
二、“合作型纪律”模式的实践案例分析及反思
“合作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本校的实践与发展过程中,逐步让身为一年级班主任的笔者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课堂纪律担忧: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合作意识淡薄、沟通障碍,合作学习时常因争吵终止。基于此,笔者开始关注合作学习在纪律上的衍生:合作型纪律。并积极地将其中理论运用到小组合作课堂纪律管理中去。
(一)在“做”中出能力
案例:某女生平时性格大大咧咧,做事情习惯于丢三落四,作业考试经常因为马虎漏题而出错,让其父母头痛不已。在与其父母沟通其性格特征后,教师在校将“节电小能手”的班级小岗位设置给她(即每次全班一起出教室做集会活动时需由她负责关闭教师所有电源)。这个岗位需要的就是时刻记得自己要留在最后同时安全断电。刚开始的时候,该生经常需要其他同学提醒方才记得断电,经常搞得她很沮丧。大大咧咧的性格里也有不服输的因子,在为期两周的适应期后,她开始明白自己岗位的职责,能够在任何时候时刻记得最后一名离开教室同时安全断电。小小的岗位不仅锻炼的不仅是孩子某一方面的小习惯,能是培养其可发展的能力。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学生的能力、性格、气质当然各不相同,正因此,这个世界上才有了各种各样奇特的思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潜能是无限的,留待后天教育的挖掘和培养。结合本校“灵动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学校特办学项目中的“班级小岗位”,笔者将班上45位学生,每位学生都设置了与之能力相适应的班级小岗位(如“礼仪监督员”、“午餐协管员”、“课前准备监督员”等等)。在“真实弹”地“做”中,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了自己的能力或者努力的方向。
(二)在“赞”中价值
案例:笔者执教学校还办有另一种特办学项目——灵动嘉奖令。根据学生在“学习、自理、性格、进步、家长、表现、美德、劳动”等八大方面的每一点表现进行考量,每周颁发嘉奖令,每一科目任课老师都有其相应的嘉奖数额。颁发坚持“及时、准确”的原则,颁发时慎重宣读教师颁发理由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意识到自身的变化,并让学生相互间认可他人的进步。有一段时间,笔者发现本班学生在文明礼仪这一块做不是很好——遇见老师很随意的看老师一眼而不是主动打招呼,对待长辈的态度很随意。在那一周,教师(笔者是班主任,有8个颁发数额)在颁发嘉奖令的时候给5个学生的颁发理由都集中在“文明礼仪”这一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到了自己的价值——我为什么可以得到嘉奖。同时其他学生也根据老师的引导开始创造“正面的积极的”价值。
黄磊几个娃笔者看来,本校的“灵动嘉奖令”最大的作用即在于它对学生价值观上积极正面的导向作用。这些“硬性”的证明,让学生对自身的价值、对班级的价值、对自己能力的认识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5A技巧”改善师生交往
案例:刚接手一年级新生是,笔者经常因为有些学生“总是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上课擅
自离开教室、打断教师说话”等各方面的不同而抓狂不已。后来才发现,教师的心态也很重要。每个学生间的家庭教育、认知能力不同,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才是关键。简言之,公平公正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更主要的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和重视每一位学生。用“妙语”生“爱之花”。即用欣赏性语言评价学生行为,欣赏性评价包括三个部分:行动本身;我们对行动的感受;行动的积极效果。教师学习这样说:“今天你的作业速度加快了,老师感到特别高兴”、“你在我心里是最美”、“我要你知道我爱你”……。
在教师充分利用这5个技巧的过程中,学生对老师的感受由从前的“畏惧”渐渐转变成“亲近”“平起平坐”可轻松沟通的状态,课堂上,出于对教师的情感,其自制力提高很多,很多小组为了得到老师的赞赏会按照教师的指导认真的执行任务,矛盾减少。
要保证学生间、小组成员间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是保证。所以,教师充分学习“5A”技巧。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包容万象的胸襟,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因学生间能力、水平、性格等等方面的不同否定学生的可能性。
(四)“4R规则”保证行为的一贯性
案例:笔者在班级里制定以下“正强化”和“负强化”方面的课堂纪律准则。首先,将课堂纪律规则变成易于一年级学生熟记的顺口溜(正强化):(1)“课前准备”歌。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书本文具放桌上,抬头挺胸看前方,静候老师进课堂。(2)“课堂表现”歌。老师讲,仔细听。箱有“宝”,勿乱动。要发言,先举手。立站直,再开口,大声讲。同学讲,闭口听。有问题,再补充。做作业,认真写。(3)“课堂礼貌”歌。同学老师在讲话,我要眼睛看向他。回答问题态度好,话语完整声音大。坐下起身声音小,该我说话我不怕。凡是能够做到以上要求的小组,教师会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加分鼓励。其次,教师也给学生规定了课堂上不能做的事情(负强化):(1)不做不得体的手势;(2)不嘲笑、讥讽、侮辱他人;(3)不无视教师的指令;(4)不允许在课堂随意走动、吃零食、喝水。
在纪律管理中,纠正一次错误行为并不难,难的是纠正犯错误的习惯。实施行为矫正的关键在于保持行为的一贯性,4R准则为保证学生正确行为的一贯性提供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强的办法。
(五)“6D准则”解决冲突
案例: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中,某小组组长1号和记录员4号之间出现了语言冲突。教师运用以上6步做如下化解:(1)第一步客观描述问题。记录员包粽子的糯米要泡多久4号的描述:组长1号让我不要讲话,事实上我并没有讲话而是在小声地读课文。组长1号的描述:小组讨论时,我听到学生4号一直在嘀咕。(2)第二步阐述行为目的。记录员4号:刚刚教师 T 讲的那一段我没有理解,通过朗读可以帮助我理解。组长1号:我们组员间讨论的内容非常重要,我希望所有组员都集中注意认真听。(3)第三步表达感受。记录员4号:组长总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让我不要讲话,我很委屈而且觉得很丢脸。组长1号:我让4号不要继续打扰我们讨论,他不但不听而且还跟我顶嘴,我很生气。(4)第四步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员4号:我在组员们讨论时朗读课文,既影响了自己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也影响也别的同学,是我没有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以后要避免这样的行为。此外,在课堂上与组长争执影响了全班的学习,以后我会采取课后与组长交流的方式。组长1号:我没有听清4号的说话内容,直接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他,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以后应该要先了解情况再处理,或者用提醒的方式避免采用批评。(5)第五步,形成解决方案。记录员4号作口头承诺,并请组长1陈浩明主演的电视剧 在自己出现类似不当行为时采取轻轻拍自己的方式来提醒自己。如果一周以内自己没有出现类似行为或者有明显改善,则请组长1号在小组内表扬自己。如果提醒后自己仍不
改正,则写成书面行为保证书,并请教师督促。组长1 作口头承诺以提醒代替批评,并请记录员4号督促,如果再次出现,则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6)第六步,评估。以一周为限,如果记录员4 和组长1号的行为有改善,则继续执行。否则双方重新讨论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