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2012年济宁市引导转型自主创新
成果转化重大专项项目指南
2012年济宁市引导转型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实施《济宁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立足我市资源和特优势,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及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四大千亿级支柱产业关键技术,大力加强能源工业、装备制造、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优化纺织服装、造纸、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流程并进行示范应用,研发高端产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市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新能源
基本实现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大力发展光伏、LED、新能源汽车、光热、清洁煤利用等产
业链,建设新能源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新能源“光谷”。
——太阳能光伏发电。积极采用先进提纯工艺技术与关键装置,适时适度发展晶硅与非晶硅等光伏材料,开发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铜铝镓铟硒硫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组件等产品。加强对熔铸、剖锭、拉伸、切割及浆料回收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大力发展超薄硅片。重点培育单位耗能低、耗材少、高光电转化率的薄膜电池、晶硅电池技术和产品,支持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发展低成本高效太阳能组件。实施“金太阳”、“太阳能屋顶”示范项目,大力发展并网逆变器、智能电表等产品,提高光伏并网电站系统集成能力。建设一批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和景观照明示范工程。
——LED(半导体照明)。开发与应用砷化镓晶体、碳化硅晶体、半绝缘碳化硅单晶衬底材料、绝缘体硅片晶圆片及外延片、芯片等,发展功率型碳化硅基蓝光LED、户外LED全显示屏、LED路灯、汽车灯具、室内照明灯具、广告及景观灯等产品。
——新能源汽车。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电动、混合动力、清洁燃料客车、轿车和观光车。研制燃料电池、开关磁组电机、清洁燃料发动机、高效变频控制器等产品。
—
—储能技术及产品。加大新一代车用新型动力电池及智能电网用储能电池技术研发,重点提升锂离子动力电池、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胶体电池等车用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积极开发多能源动力系统、驱动电机及管理系统、动力电池及控制系统、充电站设备等核心关键部件。建设一批储能电站、电动汽车运行线路(含充电站)、光伏电站、太阳能路灯、LED路灯的示范工程,带动济宁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
——太阳能光热利用。开发中高温太阳能热管及集热系统,推广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太阳能供热、制冷技术和干燥装备。积极研发光热发电和系统集成技术,重点发展热管型集热器、平管型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玻璃真空集热管、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等及配套产品。引导发展贮热水箱保温发泡原材料、密封圈、水箱内胆用不锈钢板、电气元件和法兰盘等太阳能光热配套产品。
——生物质能综合利用。鼓励以秸秆、木材、枯草等非粮食为原料开发生产第二代燃料乙醇,努力提高转化效率。重点研制生物质锅炉、垃圾燃焚烧锅炉、汽化机组、发电机组,加快推进关键部件的配套生产。加快一批农村秸秆气化、垃圾发电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
——风力发电系统。开发双馈式、直驱式变速恒频风电设备及风力发电机叶片、电机、变流
器等关键零部件,积极研发微风发电、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形成10兆瓦的生产能力。开发推广内河船舶风力发电技术和装备。
——清洁煤利用。支持水煤浆气化、粉煤化、煤间接液化、高硫煤和劣质煤气化技术、煤气化联合循环、煤地下气化技术研究。大力推广循环流化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等先进煤燃烧技术。
2.新材料
以轻量化、功能化、复合化为方向,积极开发新材料前沿技术,在纺织、玻璃纤维、稀土等新材料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纺织新材料、电子新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高性能金属新材料、碳玻纤维、特种陶瓷、稀土新材料等,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强企体。
——纺织新材料。重点发展新型化纤、生态纤维、天然纤维素纤维。重点发展高档面料,精纺呢绒,功能性、舒适性、高仿真、差别化新型化纤,耐氯、易染、超细旦、高伸长、复合功能性氨纶纤维,新一代高湿模量纤维素纤维、玉米纤维、大豆蛋白共混改性纤维等生态纤维,以及优质棉天然纤维素纤维等高新技术产品。
——电子新材料。开发半导体分立器件用硅单晶棒(片)、集成电路用大直径硅单晶棒(片)及特种硅深加工技术,多晶及其硅基和镓基晶体外延技术;开发新型太阳能电池用硅材料、高纯度石英砂材料,发展锂电池负极改性石墨材料、正极锂钴氧材料,锂锰氧、锂镍氧等正极材料和新型负极材料,开发通讯电池用连续拉网式泡沫镍新材料。加强电子级玻璃纤维推广应用和高比容电极铝箔等新电子材料的开发力度。推广应用高均匀性、高完整性以及薄膜化、多功能化和集成化技术,材料和器件一体化技术;重点发展光纤、光缆、光隔离器、光通信、高精密金属箔电阻等光电子材料及器件。
——精细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各向异性可纺沥青、各向同性焦、高档润滑油、高耐磨炭黑、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聚氯乙烯电缆材料、聚甲醛、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酰胺、聚乳酸、糊状聚氯乙烯、有机硅、2—羟基—3—萘甲酸、硅胶等化工新材料产品;突破新型环保催化剂、助剂等制备技术,重点发展羧甲基纤维素、新型环保造纸助剂、硅烷偶联剂、烟气脱硫剂等。
——生物基新材料。重点发展新型生物高分子可降解材料、长链二元酸等产品,大力发展香菇多糖生物农药、酶载体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大豆生物活性物质、生物食品防腐剂、节
能合成润滑油、生物机能环保液压油、莱鲍迪甙、高赖氨酸生物蛋白等。积极开发生物基材料下游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
——高性能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高铬耐磨材料、特种合金钢材料、微纳米粒子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钢丝连线、铝包钢双金属导线、铝包钢芯铝绞线、矿用钢丝绳、高强度合金锻件等金属新材料。
——建工新材料。重点开发土工合成新材料、矿用高分子材料、墙体新材料、新型复合材料、防水材料、保温材料、高档环保型装饰材料等系列产品。
——陶瓷新材料。研究开发电子、生物、磁性、光敏等多功能陶瓷和氧化铝、氧化硅、碳化硅、氮化硅等结构陶瓷产品。
——稀土新材料。突破稀土化合物新型制备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催化剂、单一及高纯稀土氧化物等。
3.新医药及生物技术
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新品种、新剂型,积极发展医疗器械新产品,自主开发一批创新药物;重点培育新型药物、医疗器械与医用材料、生物制品、生物质炼制、兽用生物药物产业集;建设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产业基地。
——生物制药。利用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基因工程疫苗、重组抗体、生物芯片等产品。重点开发非β内酰胺类原料药、维A酸系列、易菲莎、冻干粉针制剂等药品。围绕常见病、多发病,开发基因工程药物、化学药品、诊断试剂与生物医药材料、疫苗等创新药物。
——现代中药。发展高活性蚓激酶粉、银杏甙元黄酮、活力源胶囊等,开发生产用于防治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功能性疾病等应用领域的中药新药,推进中成药生产标准化、现代化。
——医疗器械。开发高端医疗设备仪器,加快发展微量元素分析仪、EFX—1儿童发展评价系统、理化检验与分析仪器、ZJ8000重金属测定仪、NJ—100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血红蛋白检测仪等医疗器械及一次性医疗器具、医用高分子材料,中草药超声波逆流萃取发酵设备等。
——生物制品。开展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疫苗)以及生物饲料添加剂、酶制剂、微生物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及产品开发,加强新型高效安全的肥料、农药、饲料、疫苗和生物调节剂等生物技术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生产技术开发。开发利用高效微生物工程菌的构建技术、高效发酵调控技术、生物分离技术和产品精制技术,大宗精细化工品生物催化(转化)生产技术,扩大生物产业规模。
——生物质炼制。研究开发先进高产菌种选育技术、发酵过程代谢技术、培养基优化技术、发酵过程补料批式操作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开发应用先进提取、结晶、膜分离和层析技术,氨基酸发酵工业过程在线优化控制技术及多参数生物传感器在线监控技术;积极开展生物酶技术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和酶制剂在生物催化中的应用研发。
4.新一代信息技术
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提质扩能,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积极开发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新一代网络技术,培育一批信息通讯技术企业。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快国民经济社
会信息化进程,引进开发“物联网”和“互联网”结合的新技术,开展煤矿安全、环境监测、旅游服务等物联网示范应用,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
——电子信息制造业。大力发展光纤、光缆、光电端机、智能交换系统、光通信设备、光隔离器、综合制造系统等光通信系列产品;加快发展发光器件、芯片及封装、高精密金属箔电阻器、微电机电器等电子元器件产品;培育壮大超声波清洗设备、矿井安全管理系统及设备、汽车电子传感器、节温器等控制应用类产品;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引进开发生产计算机、通讯设备、家用电器等终端产品。
——网络与通信技术。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重点开展无线射频识别、各类新型传感器、嵌入式软件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示范应用。结合光通信、计算机控制、多媒体、自动化等技术,实现信息的识别和共享;大力推进高速宽带接入网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异网同构技术、数据压缩传输与接收技术、波分复用技术应用;采用先进技术加快现有通信网络升级、改造,构筑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实现信息高速传输应用。
—
—应用软件。开发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CAD/CAM软件系统,井下安全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软件中间件、基于3G网络的通信应用软件等应用软件及产品,提升我市软件产业的规模和水平。
——传感技术及装备。跟踪信息技术升级发展趋势,推进传感技术与互联网的结合,围绕煤矿安全、城市管理、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旅游服务、环境监控等领域,积极开发传感网、物联网产业链相关技术产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