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缴税】美国缴税标准
【在美国缴税】美国缴税标准
美国有句老话:“你有两件事躲不掉。死亡和交税。”在美国。你可以不过春节。可以不过圣诞。但每年4月15日的纳税“节”却是想躲也躲不过去的。每个成年人必须在这天之前把税表填好交上去。否则山姆大叔就要你的麻烦了。
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每年春天学校都组织讲座教大家如何填写税表。主持人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也许没有一分钱收入,但你还是要乖乖地填写税表。那时。我们的奖学金微薄,加上国际学生有5000美元的免费额度,所以填完税表以后,我们往往还能退点钱,大家倒也乐此不疲。
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我想到自己以后一年能有几万美元的进账,不禁得意忘形,也想整一辆奔驰宝马玩玩。结果工资单一到手,才发现那点小钱打完税后缩水了一大截。眼睛立刻就直了。纽约街上遇到抢钱包的可以讨价还价。但交税之事,山姆大叔可从来不讲价。
美国税收名目繁多。普通百姓直接面对的就有收入税、销售税、地产税、遗产税、烟酒税、汽油税等等。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然是收入税了。兴冲冲地以为挣了一堆票子。结果钱没到手就被政府抢走三分2--。这里面还细分成联邦税、州税、社会安全税和医疗保障税。联邦税根据收入分几个档次累进,一般说来。中产
阶级交税额为收入的10%到20%。州税则由各州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治理理念决定。有些州不收州税,有些州则高达近10%。社会安全税相当于国内的养老保险,自己支付4%,公司支付6%。但超过10万美元的部分不征税。医疗保障税其实也是一种养老保险,退休以后才能享用。这个部分自己支付1.5%,公司支付3%。年轻的时候必须自己购买医疗保险,或者依赖公司购买。
这些只是大略,不甚精确,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税负比例千差万别。更重要的是。税收上去以后。山姆大叔还会根据各家情况发返券。所以各人的税率相差会很大。不要以为你和同事挣一样的钱,你们就交一样的税。
记得在硅谷的时候。我大约要缴30%的税。我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也就心安了。不料有一天。一个哥们离开公司。临行之前和我聊天。我们越聊越深,连
大家一般不讨论的个人收入他也告诉我了:和我一样。这下我更心安了。可说到他每年的纳税额时,我险些从凳子上掉下来。
原来。他先把401K(一种个人养老储蓄)交了,这个部分不纳税,退休以后才能支取并纳税。然后他娶了一个太太生了两个娃,太太不上班。像这种家庭负担重的,税收上有优惠,就是收入的若干不需要纳税。同时他太太在大学修课的学费也可以折抵。接着他买了一栋大房子。选择只付利息不付本金的贷款,而房贷的利息部分和地产税是抵税的。收入要先刨掉这个部分才套上面的税率征收。结果他每年的
税率不到5%。
我回家跟妻一说。两人捶胸顿足了好几天。我们没有做房奴孩奴,自以为聪明,结果却是在帮别人养老婆孩子供房子,这叫我们情何以堪啊。
根据20XX年的数据,美国收入最低的50%人口几乎不担负收入税,而收入最高的1%人口几乎担负了国家40%的收入税。穷人没钱少缴点,富人有钱多缴点,这似乎也合理。但从上面的例子中。你就知道美国的“穷人”是什么概念了。另一方面。富人虽然缴税多,但其税率并不见得高。富人有足够的资金去银行、会计公司和律师楼雇人,利用各种税收漏洞合理避税。巴菲特就坦率地说过他交的税并不比公司的清洁工多,就是这个道理。
后来买了房子,税又多了一个大头:地产税。地产税主要用于本地的学校和其他公共服务开销,税率由各个城市自行规定。我现在住的新泽西位于美国东北部,那是全美地产税比较高的地区,不过学区也相对好一些。地产税每年都要调整,主要根据估值官核定房屋和地皮价值乘以市府规定的税率来决定。我们买这所房子的时候,由于房子比邻居的新,地产税比邻居多出不少。地产经纪坦率地告诉我们,经济低迷,政府缺钱,估计这个税很难讲下来。不过妻凡事都要争三分,以我们的房屋成交价大大低于估值为理由要求减税。我们本不抱太多希望,没想到估值官办公室居然痛快地答应把估值调整为我们的成交价格,条件是我们接受这个价格后不能再要求听证。估计政府觉得搞一次听证的成本远远高过他们退让的那点税。由于降低的数额比原先期望的还多,我们乐得接受这个结果。
美国的“杂税”那么多,“苛捐”也不少。这些年经济不景气,到处缺钱,于是到处也伸手要钱。我们这里,每天都有电话打进来,甚至还有上门要求捐钱的。今天晚上就有学校的小孩来敲门,要我们捐钱资助棒球队的活动。我们给了
10块钱。当然“苛捐”也要看是谁派的。这个星期,妻就一直等警察局派捐的电话打进来,因为给警察局捐了钱,就会收到一张可以贴在车窗上的贴纸。平时要是乱停车、超速、闯红灯什么的,警察看到这张贴纸多半会高抬贵手,我们就当交了个保护费吧。
交税只是故事的一半,大家更关心的是如何用税。学校、警察局、消防局、社会福利、公共设施建设等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而大家交的税不够用,于是,怎么花、谁先谁后、孰轻孰重便成了争吵不休的焦点,结果往往就看哪一派人多势众了。
买房子需要交什么税
以前,我在加州住的小城叫福斯特,人口3万多,是旧金山湾里填海造地造出来的城市。这里虽然还不能算高尚住宅区,但总体说来居民收入绝对处于中上水平,市内有不少知名大公司的总部,20XX年还在《福布斯》评选的全美最宜居的25个城市中排名第10,按理说不差钱。可是整个城市居然没有一所中学。住久了才明白,市内人口多是退休人士,没有需要上学的孩子。虽然每年都要讨论是否需建中学,可是那么多年下来,眼看着市府、警察局、消防局的新楼一座座落成,公园、图书馆等也不断翻新,建设中学的议案就是通不过。市里的孩子只能去隔壁城市不太好的中学就读。眼见改变无望,很多朋友只好在孩子读中学之前搬到其它地方去。
社会福利也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大家都希望看病不要钱、上学不要钱,最好吃饭也不要钱,可是税收就那么多,怎么办?各个州的做法差别很大。
以加州为代表的一些州致力于为居民提供完善的福利。加州的低收入人士可以享受相当慷慨的福利。以前一个朋友的父母从上海来探亲,每天都往社区中心跑,原来社区中心为不懂英语的老人提供了很多活动、课程以及午饭,他们只需象征性地交一块钱。后来朋友父亲要做心脏手术,因为没有收入,还可以免费。近年来,国内时兴到美国生孩子,洛杉矶很多月子中心明里收了产妇的医疗费,暗里借用她们的名字申请州政府为低收入和无收入人士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两头拿钱。福利过于慷慨,管制漏洞又多,结果自然是入不敷出,就连施瓦辛格这个硬汉也未能力挽狂澜,加州政府一直濒临破产的边缘。
加州只是一个缩影,整个美国基于社会安全税的退休保障系统一直是寅吃卯粮。随着美国社会老龄化,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直到目前,虽然讨论热烈,
但还没有定论,大家都得过且过。估计有朝一日过不下去,大家都得去买块豆腐,一头撞上去。
而以德州为代表的另一派则是低税收、低服务。我在德州州府奥斯汀住的时候,就很诧异于市内一条主干道两旁的电线杆居然都是涂了沥青的木头杆子。印象中,我还是在很小的时候见过那种电线杆,没想到21世纪的美国城市还有这样的东西。至于上面提到的加州各种慷慨的福利,这里更是门都没有,总之就是个人自扫门前雪,好自为之。
德州的模式看似薄情,可是这里近几十年来凭借发达的石油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加上比加州、纽约便宜得多的房屋价格,吸引了外州的大量人口移居。最近的人口普查表明,与20XX年相比,德州人口增加最多,加州则大体停滞,纽约甚至出现下滑。
两种模式孰优孰劣很难说清,但是美国人正在用脚投票,美国未来的方向似乎也隐现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