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安排四篇风格、写法各异的游记,有助于学生通过集中学习,了解游记这一文体。
选入本单元的几篇游记所写的景物各有特点,或雄浑壮美,或奇绝险远,或威严瑰奇,或纯净自然。写法更是各具特:《壶口瀑布》视角独特,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既有整体观照,也有细节刻画;《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写作者“游览”冰塔林的经历,生动地表现出作者置身于这些难得一见的景物中的身体感觉和心理感受;《登勃朗峰》先以散文笔法写登山过程中所见之景,后以小说笔法写匪夷所思的“登山”过程,相辅相成,独具异趣;《一滴水经过丽江》用一滴水从融化成形到汇入大江的过程,串起了丽江的景物与建筑、人文与地理、历史与现实,感情饱满而含蓄,颇耐咀嚼。
这几篇游记不仅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而且传达出作者对人生、生命的感悟与思考。如《壶口瀑布》以水之势喻人之情,从黄河的特点联想到人的个性品质;《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写作者在生命极限处见到的景物,生命、死亡、瞬间、历史、感受、思绪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难以
言传的触动;《一滴水经过丽江》描写丽江的景物与人,写活了丽江的生命和生命的丽江;《登勃朗峰》看起来只是从游赏写到狂奔,似乎不过写景叙事而已,但所写的车王“醉驾”狂奔、后发先至的“功劳”,与人生中的某些不期而遇、无心插柳,多有相似之处。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感知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感悟与思考,并揣摩和品味语言,积累精彩语句。
本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要求学生在学习游记文章的基础上,能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从不同角度描写,突出景物或游览场所的特点,并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口语交际“即席讲话”则要启发学生理解即席讲话的特点、要求,掌握即席讲话的要领和方法。
分类 | 内容 | 课时 | 教学要点 |
阅读 | 17.壶口瀑布 | 2 | 1.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记的写法与多样的风格。 2.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景、人、事的感悟与思考。 3.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4.学习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5.能从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游览场所的特点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6.能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7.启发学生理解和把握即席讲话的特点和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即席讲话的要领、方法和技巧。 |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 2 | ||
19.登勃朗峰 | 1 | ||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 1 | ||
写作 | 学写游记 | 2 | |
口语 交际 | 即席讲话 | 1 | |
17壶口瀑布
1.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2.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3.仔细品味本文独具特的语言,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
4.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2课时
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17课预习卡
第1课时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2.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3.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看了让人下面滴水的说说文章一、导入新课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听到这两句诗,我们的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一条雄壮磅礴、奔腾不息的大河。而最能集中体现黄河磅礴气势的,莫过于壶口瀑布了。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仅次于贵州黄果树大瀑布)。浩渺的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忽然收束,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并从二十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故名曰“壶口瀑布”。
你能用一个词语,描绘图片中的壶口瀑布吗?
(生交流回答)
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散文家梁衡走进《壶口瀑布》,一起领略这“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的风采。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欣赏图片,可以让学生对壶口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描述图片,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
2.扫清字词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3.自由朗读,感知内容
(1)勾画出描写不同季节的壶口瀑布的四字短语,填写表格,并概括其特点。
(生交流)
季节 | 声形 | 态势 | 特点 |
雨季 | 涛声如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震耳欲聋 | 扑面而来 | 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 |
令人害怕枯水季排排黄浪、堆堆白雪、一川黄浪、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 | 深不可测、千军万马、轰然而下、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钻石觅缝 | 景观丰富多样,有的雄浑壮阔,有的陡峭奇绝,有的多姿多彩 | |
枯水季 | |||
(2)作者从声形、态势等方面描写了雨季和枯水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不同的特点。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作者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预设 ①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文章以写水为主,但不宜对石不置一词。②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这样就改变了前文描写河水在石壁的阻遏挤压下“各自流淌”所有可能带来的片面印象,也为后面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奠定基础。③从观景角度来看,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顾,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转换非常自然。④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壶口却“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因而接下来描写“脚下的石”也是很自然的。
(3)文章主体部分写了壶口瀑布,我们再来看,开头、结尾写了什么?分别有什么作用?
预设 开篇交代壶口瀑布的位置和自己去过两次,引起下文;结尾表达作者对壶口瀑布表现出来的黄河伟大的性格的赞美之情,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小结:文章主要写作者两次到壶口瀑布看到的不同景象:略写雨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磅
礴气势,甚至令人害怕;详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的景观,紧接着写脚下的石,但实则是表现水的无穷力量。结尾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与行文思路。勾画四字短语,感知雨季和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不同特点,又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本文语言典雅端庄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三、精读品析
1.回顾游记要素
师: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结合以前学习游记的经验,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类文章的?
(生交流回答,师补充总结)
预设
游记三要素:“所至”(游踪)、“所见”(风貌)和“所感”(感想)。
(1)“所至”是作者的游踪。
(2)“所见”是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
(3)“所感”是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所至”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所见”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