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黄燕琴
洪夏梓
黄海琴
作者简介:黄燕琴(1991.07-),女,汉族,江西九江人,讲师,管理学硕士,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专业。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阳江529500)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搜集阳江市以及其他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数据,了解阳江市海洋经济绿发展的现状。并且通过与其他沿海城市海洋经济数据相对比,出差异。然后,通过调研和个人访谈等形式出阳江市海洋经济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有的优势。最后,在深刻了解阳江市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海洋经济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阳江市海洋经济绿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可行策略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绿发展;阳江市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海洋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问题却日益突出,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大。
一、研究阳江市海洋经济绿发展的必要性
阳江市作为我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也是阳江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阳江市委书记提出发展阳江市经济,坚持“以
海兴市、绿发展”
,实现富美阳江。最近,阳江市政府提出,将阳江建设成海洋经济强市。同时,阳江市同样也面临着发展不快、发展质量不高、资源利用效率低、海洋产业不够集、海洋产业相
关科技不够创新先进、环境问提日益凸显等问题
。《2018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阳江市属于三类水质海域。
二、阳江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一)总体情况。2016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显示,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逐年上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例由2001年的6.8ʒ43.6ʒ49.6变为2016年的5.1ʒ39.7ʒ55.2,第一二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加;海洋生产总值构成中,滨海旅游业占43.79%,海洋交通运输业占20.08%,海洋渔业占16.26%
。
图1
2016年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亿元)
我国各地区海洋生产总值排名中,广东和山东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并且遥遥领先,广东省海洋三产业的比重为1.7ʒ40.7ʒ57.6。综合来看,水资源和红树林面积,广东省均位居榜首;湿地面积,广东省位居第二。海洋科研机构排名前三有广东省22个、山东省20个和浙江省19个;海洋科研人员排名前三有北京市7408人、广东省4542人、山东省3532人;海洋科研机构经费收入排名前四有北京市65亿元、上海市37.76亿元、山东省36.07亿元和广东省29.2亿元。海洋教育方面,海洋专业在各高校开设点数,广东省在全国排名居中。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南海首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沿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第三,工业废水处理量却排名第六;沿海地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排名第二,处理量排名第六,综合利用量排名第五;沿海城市污染治理项目排名居中。从全国来看,广东省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较强,但海洋经济绿发展情况一般,自然资源丰富,海洋科研投入多,教育投入不够,污染物排放量一般但污染治理不强。
据统计,2014年阳江市海洋产业总产值为373亿元,2015年海洋产业总产值为430亿元,增长了15.28%,2016年阳江海洋生产
总值为49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37%,增长15%。由此可以看出,阳江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正逐年上升。根据《阳江市海洋经济
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预计到2020年阳江海洋生产总值可达到800亿元,占全市GDP 37.64%,海洋三产业比例也将达到15:44.7:40.3,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市。阳江市近年来也一直在努力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并实现绿发展。今年5月份,阳江市海陵岛试验区投资200亿,18个项目将先后开工,努力将阳江市打造成沿海经济带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2016年数据显示,阳江市拥有海洋保护区10个,总面积达3.06万公顷,共划定了7类35个海洋生态红线区,大陆自然岸线长115.21公里,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景美”的原生态海洋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深蓝渔业、滨海旅游、临港高端制造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能源等绿产业,为阳江市海洋经济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与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发展对比。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有限的数据,对阳江市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与其他沿海省市做了对比
。
图2
2014年广东省各市旅游人数(万人次)
说明:2014年沿海城市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省份/地区排名前四有浙江省44560,上海26818,山东省26041和广东省21695;城市排名前三有上海市26818,杭州市10538,宁波市6973和青岛6659
湾区指的是哪些地区
。
图32015年广东省各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及处理量情况(万吨)
说明:此图为2015年沿海地带工业废水排放量及处理量情况。沿海地带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前三有广东省7.9亿吨,福建省6.2亿吨和浙江省5.9亿吨;沿海城市排名前三有上海市3.1亿吨,厦门市2.1亿吨和东莞市2亿吨。工业废水处理总量前三有山东省11.5
75
亿吨,广东省9.3亿吨和浙江省6.5亿吨;沿海城市排名有上海市5.3亿吨,青岛市4.2亿吨和东莞市3.2亿吨。
三、阳江市海洋经济绿发展具备的优势
阳江市地处粤西南沿海,海洋资源丰富,近年来海洋经济更是获得多种政策扶持,为阳江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阳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名片,获得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刀剪之都、全国风筝之乡、温泉之乡、诗词之市、楹联文化城市等称号,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海陵岛和阳江“十八子”刀剪,海陵岛5A 风景区这张名片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来阳江。
(一)区位优势。阳江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地带,紧邻珠三角。深茂铁路、G325、G15沈阳海口、S14汕头湛江、S32西部沿海和S51肇庆阳江等高速公路阳使江进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更是拉近了阳江与港澳的距离。一类口岸阳江港可通航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等各地,阳江合山机场正在规划建设。
(二)资源优势。全市海域面积约1.23万平方公里,共有123个海岛,全市海岸线总长达458.6公里。阳江市港湾众多,海岸线风光迤逦,海陵岛吸引了众多游客游玩。沿海生态环境极具多样性,成片的红树林是鱼虾蟹贝繁殖生长的理想场所。内陆淡水资源丰富,可供开发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约200平方公里。
(三)政策优势。从政策上看,根据我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
导意见》
,广东省也积极部署海洋经济的绿发展道路。《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广东将构建海洋产业新体系,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实现建设海洋强省战略目标
。《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提出“一心两极双支点”总体发展格局和“六湾区一半岛五岛”滨海布局,构筑粤港澳、粤闽和粤桂
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打造“五带三区一体系”
,包括建设滨海旅游公路,打造滨海旅游带
。《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中提到,阳江海陵湾区将建设成为我国一带一路重要支点、重要的国家新能源基地、中国五金刀剪基地、国家园林城市,打造海洋文化旅游度假胜地,主要发展临港工业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
业,成为近岸岛链保护屏障的核心区。另外
,《广东省美丽海湾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
)》《广东省海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年)》《广东省生态红线》等均突出强调了海洋经济的绿发展道路。
四、阳江市海洋经济绿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产业发展问题。阳江属于粤西欠发达地域,经济根底单薄,主要经济指标与珠三角地区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城市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仍较薄弱,招商引资,运用外资水平和质量均不高。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广东省2016年海洋三产业的比重为1.7ʒ40.7ʒ57.6,而阳江市预计2020年海洋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15:44.7:40.3。主要表现为渔业装备水平、组织化程度仍适应不了渔业资源大规模开发的要求,产业化水平偏低、海洋新兴产业比重不高、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发展较落后、旅游业所占比重不高。
(二)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海洋资源开发缺乏统筹且粗放,近海开发过度而远海开发不足,海洋自主创新科技能力不足,海洋资源被过度掠夺等各种问题。具体表现在:本区适宜建大港口的水域有限,而养殖用海、旅游用海需求也日益增加,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形成用海紧缺局面;海洋资源开发不合
理,开发利用率低、不充分,造成环境和资源的毁坏和浪费;近海渔业捕捞过度使海洋生态系统和资源遭到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能力遭到制约;海洋开采能力落后,深海工程设备和技术水平差距大,面临近海开发过度而远海利用不足的窘境;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如海上风电,有待加强。
五、阳江市海洋经济绿发展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在新常态经济运行背景下,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等背景,抓住广东省的“一心两极双支点”总体发展格局
、“六湾区一半岛五岛”滨海布局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以及阳江海陵湾区等战略布局,落实阳江市海洋经济可持续绿发展战略,逐步将阳江市打造成海洋强市,实现富美阳江。通过借鉴国内外其他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可持续绿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深刻了解阳江市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绿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针对阳江市海洋经济绿发展提出以下五大点对策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导与产业调整。政府要做好海洋经济规划,发挥引领作用。按照国家海洋局、省委和政府的规划,编制《阳江市海洋
主体功能区规划》
,出台《阳江市海洋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加快落实《阳江市海陵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
2030年)。
转变海洋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海洋经济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由量的增加向质的增长转变,加快传统海洋产业升级或转型,加快培养海洋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淘汰落后产业,三产业积极向“三二一”发展序列结构转化。第一,推进现代特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环绕海陵岛构建现代渔业。第二,加快现代海洋工业建设,以海洋临港工业为基础打造海洋绿环保工业带。第三,推动发展海洋旅游业等战略性新兴海洋服务业。重点支持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生物、海工装备、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务等海洋六大新兴产业发展。
(二)严格污染防治与环境监管。强化海陆污染同防同治,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入海是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的最主要来源。以提高海洋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多元共治的海洋环境治理体系。推进多污染物排海综合防治和海洋环境治理,建立由山顶到海洋的一体化污染治理体系。建立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强化海上排污监管,建立海上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
(三)提升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第一,加强海洋产业生态化科技平台建设。打造海洋产业生态化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海洋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平台和海洋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第二,加大海洋产业生态化重大技术攻关力度。第三,加快海洋产业生态化科技成果转化,发挥机制的积极作用。第四,建立海洋产业生态化科技服务体系。
加强人才建设。海洋的未来在于海洋人才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做好科技兴海工作的关键。首先,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如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与海陵岛合作,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开设海洋相关的专业,深入推进产学研模式。
其次,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引入高层次稀缺人才。
通讯作者:黄海琴
参考文献:[1]林宇星.阳江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 ].华南
理工大学,2019.
[2]宋逸伦.广东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D ].
广东海洋大学,2017.
[3]汤建鸣.牢固树立绿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海洋与渔业生态
文明建设[
N ].中国渔业报,2016-07-04(A01).[4]徐丛春,赵鹏,周怡圃,等.“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
若干问题
研究[
J ].海洋经济,2016,6(01):3-9.[5]虞子婧,张文亮.基于绿模式的天津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01):223-226.
[6]黄光婵.阳江市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
息,2014(14):476.
[7]叶立新.江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 ].商业研究,
2005(15):122-125.
[8]鹿红.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 ]
.大连海事大学,2018.
[9]程娜.可持续发展视阈下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D ].吉
林大学,201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