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
作者:万晓榆 赵寒 张炎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2020年第05期
        摘 要: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大力推进智能化发展是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为准确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全面衡量各省(区、市)智能化发展水平,本文结合三大变革理念,构建了包含基础环境、产业发展、智能制造、融合应用和创新能力5个一级指标在内的中国智能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智能化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逐级递减态势,31个省(区、市)按照综合指数和分项指数被分为4个梯度。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推进智能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智能化发展;指标体系;三大变革;不均衡
        基金项目:重庆市重点智库项目“重庆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实现路径研究”(2018ZDZK07)。
        [中图分类号] F062.5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0)005-0084-01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ki.css.2020.005.008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的当前,“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的智能化已
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助力,其中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主线、动力变革是关键,三位一体才能推动产业持续稳定发展[1]。尤其是在我国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智能化战略作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得到各界广泛关注。目前,学者们已经探讨了如何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2-4],以及智能化应用对三次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5-6],却未对我国智能化发展水平进行衡量和测算,忽略了研究各省份间智能化发展水平差异。构建智能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衡量各省份智能化发展水平、出发展不足和缺陷的基础。为推动我国智能化健康有序发展,智能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针对当前缺少智能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空白,本文结合三大变革理念,从基础环境、产业发展、智能制造、融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维度,构建我国智能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我国31个省(区、市)智能化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现有发展经验,探讨提升我国智能化发展水平的策略。
        一、文献回顾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7]。智
能化转型升级主要以技术变革为依托[8],通过对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进行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改造,以便在不同环境中创造经济效益[9]。以制造业为例,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为传统产业赋予更多智能化特点[10]。物联网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也是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动能,智能化设计生产、生产自动监督、仓储运输自动化和远程售后服务等应用也重新定义了新时代的生产制造方式[11]。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关键算法,催生出了以数据为生产要素的新经济模式[12],而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结合形成的智能制造,正推动着社会实体经济转型升级[2]。除智能化相关技术外,智能产品的市场需求、智能装备资源、智能化交互能力、智能服务应用和智能化管理能力均对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重大[13]。
        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升社会整体智能化发展水平,全面重塑当前产业格局[6]。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形成的智能温控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智能体温检测系统等新业态,改变了原有生产经营方式,显著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10]。工业智能化通过替代人类劳动,降低对初高中劳动力需求,增加对高水平教育劳动力的需求[5],加剧了技术性失业、就业两极分化,并导致劳动力市场收入不平[6]。当然,智能技術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也推动了产业创新[14],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15]。智能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让服务
湾区指的是哪些地区业更加多样化和定制化[4,16]。当人工智能技术向文化产业多维度、多层级渗透时,媒体平台不断转型,新闻和内容产品更加丰富[17],不仅提高了文化科技附加值,还加快了文化产业智能化转型,推动了智能内容生成、审核、分发和精准推送等关键环节不断革新[18]。当智能技术与传统医药生产、医疗诊断结合后,将有效降低药物生产成本、诊断成本,缩减诊断时间,帮助病患及时就诊,推动医疗健康智能化发展[27-28]。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还提升了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和智能政务水平[21],实现了公共安全智能化管理[3],提高了政府回应能力,保证了政府治理效率,推进了政府社会协同共治[22]。
        目前关于智能化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兴技术的发展应用对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以及智能化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两方面,学术界尚未对我国智能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各省份智能化发展水平的高低还未明确。基于此,本研究将在梳理智能化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选取关键指标,构建我国智能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我国31个省(区、市)智能化发展水平。
        二、指标体系构建
        (一)智能化发展理念
        智能化被称为第四次科技革命,衍生出当前快速发展的智能化新兴产业[3]。作为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智能化建立的前提是信息和知识的探索、发展、创造和应用,同时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社会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智能化具有明显的技术渗透与外溢效应,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在促进智能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发展各领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不断创新,进而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说,基础要素投入是智能化发展的基础,软件开发与应用是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最终目标是通过智能化应用提升社会整体经济效益[9]。
        智能化发展质量变革是以提升智能产品和智能化服务为基础进行的全方位变革,最终目标是形成核心竞争力[9],智能产业是智能化发展的最终表现形式,智能制造是智能化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二者当前发展状况是衡量智能化发展质量的核心。智能产业是以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依托,以知识和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提供智能化产品与服务的产业形态[23]。随着信息技术整体性创新不断推进,全球智能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了以“芯屏器核网”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和以软件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等智能化服务为主体的智能产业聚发展态势。智能制造被认为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完成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发
展进入中高端水平的重要手段[24]。智能制造既是智能制造技术,又是智能制造系统[25],其突出特征是将深度学习、语音识别等关键核心技术应用于制造领域,强化产品创新性和服务能力[26]。以智能化技术为基础,智能制造依靠企业整合、分配、利用社会资源,重塑制造产业价值链[27],推动制造业高速、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发展效率变革是以提升产业发展效率为基础,通过技术改造破除效率制约,以既定投入获得最大产出,从而提升智能化发展水平[1],其中,智能技术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融合水平是其发展效率的重要体现。融合应用是智能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过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驱动传统行业走向智能化创新。全面推动智能化技术在农业、金融业、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生产生活领域的融合应用,是提升智能化技术应用水平的关键手段,反之,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水平也是智能化发展水平的关键衡量指标。
        智能化发展的动力既是推动智能化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也是推进智能化发展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的先决条件[1],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重点进行产业发展动力变革,需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也需要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28]。基础环境的完善程度是影响经济发展前
景的关键[29],只有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水平才能快速提升。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30],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提升创新动能转换效率,充分发挥创新带动智能化发展水平的能力。
        (二)指标选取
        对智能化发展水平的测度,不仅要追求智能化发展的结果,还要把握各省当前智能化发展能力,以及智能化发展潜力。因此,为全面充分测度我国31个省(区、市)智能化发展水平,本文基于智能化发展需求和主要特征,依照真实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三大变革视角出发,构建了涵盖基础环境、产业发展、智能制造、融合应用、创新能力在内的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的中国智能化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基础环境是智能化发展的前提,产业发展指智能产业的发展规模与现状,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融合应用是智能化在各领域的应用成果,创新能力是智能化发展的潜在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