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的银钱。“德兴”是萧普贤被百官尊为皇太后、称制后所立的年号。此钱字形虽尚可辨析,但细部笔画平夷不清。钱币整体不精的神态,真实地反映了铸钱时北辽上下惶恐不安、行将覆亡的时代面貌。
萧普贤血战南京击退北宋大军
最先向萧普贤发起挑战的,是宰相李处温。
此人眼见大辽朝不保夕,便暗地施展两面手段。一面私通北宋权臣童贯,准备挟持萧普贤纳土归宋;
一面结交金人,承诺做内应献出南京城。机敏的萧普贤察觉李处温言行有诈,趁其不备率先下手,将李处温擒拿捕杀,躲过了上位以来的第一场危机。
面对北宋与金国的南北夹击,萧普贤采取“合金抗宋”的应对方略。对兵势正盛的金国,她五次上表金廷,请求金朝皇帝立耶律定为北辽之主,其他条件均答应。金国虽不允,
却迟缓了征辽时间,令风雨飘摇的北辽赢得了喘息良机。
而对欲置辽国于死地而后快的北宋,萧普贤坚决抵抗。当背叛辽国投靠北宋的郭药师率兵杀进南京时,驻守南京的辽朝大将回离保(萧干)正带兵在外。城防空虚,留守城内的老幼妇孺,怎敌郭药师的虎狼之师?
占领南京七座城门的郭药师自以为胜券在握,大功告成,以征服者的姿态敦促退守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的萧普贤投降,并纵容麾下官兵大肆抢掠,滥杀契丹人与奚人。
南京城内哀嚎遍地,
哭声震天。契丹人、奚人被宋兵沿街追杀,几乎所有人都判定,大辽就要灭亡了!此时,逃亡在外的天祚帝仍游猎行乐,对国家安危全然不计。
就在这亡国灭种的生死时刻,绝望的契丹人看到了这样一幅悲怆场景:他们的萧太后一身戎装从悯忠寺中走出,
一脸肃杀,英气贯身。她痛斥郭药师派来的招降使,然后手握钢刀登上城楼,向跟随她的部众分发武器。是光荣战死,还是忍辱偷生?萧普贤选择了前者。
史册里并未记载当时的战况,但对最终的结局却记得分明:进攻的郭药师部队反被包围了!苦战三昼夜后,除郭药师、杨可世和几百残兵逃脱外,其余兵将惨遭围歼。杀红了眼的契丹人一直将北宋十五万大军追杀到白沟(宋辽界河),才收手驻足。
如果说,在大辽国势鼎盛,又恰逢萧绰、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人杰横空出世时,北宋的战败尚有情可原。那么,在大
辽即将陨灭,只剩孤儿寡母守危城,已攻占城门、人数是守城辽军几十倍的宋军,居然被一个中老年的妇人带着决死的寥寥部众剿杀围歼,这是怎样的耻辱!
不难想象当时可能出现的奇异场面:一个满身披挂的契丹女人,带着浑身是血的千百部众,竟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追击漫山遍野的十几万宋军!经此一战,宋人吓得肝胆俱裂,只将收复旧疆的希望寄托在非亲非故、最后又成了自家掘墓人的女真人身上。
金人对辽宋两国间这般不可思议的战局本不相信,当最终确认消息属实时,面对号称雄兵百万的宋廷,金太宗投去了一抹轻蔑的冷笑。
萧普贤被天祚帝处死结局凄凉
在辽王朝的生死存亡之秋,萧普贤虽以一己之力奇迹般地击退了北犯的宋军,但辽南京守军也基本拼光了老本。金太宗坐山观虎斗,在辽宋打得两败俱伤后,他终于出手了。
金军不是宋军,当年的大金铁骑是令亚洲各国闻之变的百战雄师。若萧绰、耶律休哥在世,辽军自可与之一搏,胜负之数尚难预料。但1122年的辽王朝已是强弩之末,与宋军血拼后的羸弱辽军对阵金兵,只能是以卵击石,
自取灭
▲辽南京析津府天宁寺塔(嵩樟摄)
▲法源寺里的石雕(嵩樟摄)
▲法源寺里的石经幢(嵩樟摄)
亡。
明知不敌,萧普贤也未屈服。她派耶律大石带兵扼守金兵攻燕的必经之地居庸关,这是当时情势下所能作出的最好选择。如果耶律大石能在居庸关阻遏金军,北辽就有时间重聚抗金力量,就有可能延长国祚东山再起,但残酷的现实终究不以萧普贤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1122年11月,金兵冒严寒进抵居庸关,耶律大石领兵严防死守。就在辽金交锋的前夕,突然发生了一场匪夷所思的巨大山崩,飞落而下的岩石将守关辽兵砸得非死即伤,不战自溃,而关外的金兵却毫发无伤……大辽气数已尽!
1122年12月,金兵直逼辽南京,一路势如破竹,守城官员见大势已去,献城降金,南京地区全部陷入金兵之手。萧普贤被迫率部分残兵急出古北口,古北口旁,屹立着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杨令公庙”。杨业
虽战败,却是契丹人心中的英雄。
离开古北口,就意味着辽王朝与南京的永诀。为了争夺这块富庶的土地,为了契丹民族的壮大腾飞,为了大辽的千秋基业,不知多少契丹将士血洒疆
场?不知多少契丹百姓辛苦劳作?但今天,却要与这座沉淀着深厚大辽情结的帝都永诀了,这是撕心裂肺、痛断肝肠的永诀!
在这惨别时分,萧普贤最后回望了一眼长城脚下楼影幢幢的燕京城。她不畏死,她想过壮烈地殉国,但她不愿自己的同胞白白送死,她想保住大辽的最后血脉,她把自己的重托交给了侄子耶律大石。
正是这位耶律大石,率领契丹残部跨越大漠黄沙,在万里之遥的中亚建立了“西辽国”,顽强地将大辽余脉延存近百年,更将中华文明传向了西方。
萧普贤的最终命运是凄惨的。史载,她率残部赶到四部族到天祚帝,一心为国的她本想契丹人合兵一处,团结抗金再图崛起,但昏庸的天祚帝满脑子盘算的只是私利,只要自己富贵一生,祖宗
基业、社稷江山与他何干?他不听萧普贤
的申诉,他认为耶律淳被立为帝是犯上
作乱,萧普贤主持国政就是无视皇权。他
命人将萧普贤捆起,用契丹人最残忍的
酷刑处死了这位为国舍命的巾帼英雄。
他还念念不忘已作古地下的耶律淳,将
这位窝囊的北辽皇帝除其属籍,贬为庶
辽国萧氏三妹人。
萧普贤悲壮赴死的一刻,大辽最后
的复国希望便荡然无存了。
1123年4月,金兵在青塚将辽朝秦
王定、许王宁、诸妃、公主、所有大臣全部
俘虏。天祚帝和梁王雅里四下奔窜,如丧
家之犬又苟延残喘了一两年,对金人再
未组织起丝毫的抵抗,直至被金人俘获,
辽朝在中国的江山彻底崩盘。
延续了219年的大辽王朝历经九
帝,太祖、太宗是创业雄主;世宗、穆宗是
过渡之客;景宗、圣宗将大辽推向了鼎盛
巅峰;兴宗抱残守缺;道宗昏庸无道;天
祚帝实为败家之子!与参差不齐、功业迥
异的大辽九帝相比,契丹后族的女人们
除萧耨斤令后世诟病外,几乎个个光彩
照人:敢作敢为的述律平,纵横捭阖的萧
燕燕,心寄社稷的萧观音,胸怀天下的萧
瑟瑟,勇赴国难的萧普贤。
在大辽国破家亡的离散岁月,历史
只给了萧普贤不到8个月的时间。她严
惩内奸,南退宋军,北拒金兵,她用自己
嫩弱的双肩一度撑起了大辽垂危江山的
万斤重担。她伫立在南京城头的血夕
阳里,令绝望的契丹人心头重燃希望之
火,血管中重新贲张开为尊严而战的大
辽热血!
那一刻,耶律阿保机、萧绰、耶律休
哥等契丹雄杰英魂附体,在1122年的
历史时空中,镌刻下一段悲怆的英雄史
诗!
寻北京法源寺追忆萧普贤
2012年的北京之夏,热浪排空,人
流熙攘,笔者穿行于古都的小巷胡同间,
不寻人人知晓的金元明清,独寻比这些
王朝更早的辽代,只寻辽南京。
北京的“寻辽之旅”可以开出以下名
单:海淀区的香山寺遗址(北辽皇帝耶律
淳“永安陵”所在地)与大觉寺内的辽代
“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碑”,地处西
直门外的辽宋高梁河古战场,号称“瑶
屿”的北海太宁宫,位于宣武区南线阁、
北线阁的燕角楼遗址,西城区的辽安东
门故址与天宁寺塔,辽南京城墙经过的
西砖胡同、七井胡同、烂缦胡同、头发胡
同、南半截胡同、受水河胡同……瞅瞅看
看、停停走走,经常会与一些清至近现代
名人不期而遇:洪亮吉、姚茫父、谭嗣同、
康有为、鲁迅、……最后,以法源
寺结束这令人难忘的“北京寻辽之旅”,
法源寺,就是萧普贤,那位风华绝▲北京西直门外高梁河古桥,这里是千年
前的辽宋决战地。(嵩樟摄)
▲辽安东门遗址(嵩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