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竹石》赏析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词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韧: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诗句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作品鉴赏编辑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
郑板桥诗意竹石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在一些以明朝为背景的影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锦衣卫的身影。他们身着飞鱼服,手持绣春刀,神出鬼没,令人胆寒。
锦衣卫是什么呢?它其实是一个负责监视臣民的特务,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它是由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设立的,它最大的头目叫做锦衣卫指挥使。
大家知道,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特别强烈的皇帝,他连实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都能废除,可见其对于权力的控制欲之大。一般来说,权力欲越大的人,越是缺乏安全感,越容易猜忌别人。
所以,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让他们担当自己的耳目,以使自己更好的控制臣民。后期,朱元璋发现锦衣卫的权力越来越大,大到引起了朱元璋的戒备之心。于是,朱元璋大笔一挥,就把锦衣卫给取消了。
与朱元璋一样,明成祖朱棣也是个猜忌心比较强烈的皇帝。而且,他的皇位是从侄子手里夺来的,这让他更加缺乏安全感,更加不信任别人。
对于这样一位皇帝来说,没有一个特务为他服务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因此,他恢复了锦衣
卫。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仅仅拥有锦衣卫是不够的。因为锦衣卫归根结底是外臣。朱棣对于外臣难以百分之百信任。
什么人能让朱棣百分之百信任呢?只有太监。
明朝东厂西厂 为什么呢?因为大臣是皇帝的同事,虽然职位低于皇帝,但有人格、有追求;太监呢,完全是依附于皇帝的家奴,家奴可以任意驱使。所以,朱棣更信任太监。
以锦衣卫为蓝本,朱棣设立了东厂――全称是东缉事厂。东厂最大的头目叫做“提督东厂”,由太监担任,下面人一般尊称其为厂公或者督主。
东厂的职能和锦衣卫有点重叠,但有一点是不重叠的:东厂还负责监视锦衣卫。
有了这一厂一卫后,大明朝的特务算是初具雏形了。但到了明宪宗这里,又添加了一个西厂。
明宪宗设立西厂,是因为对锦衣卫和东厂同时不满意。新成立的西厂,由当时的权监汪直担任厂公。汪直深受宪宗的信任,所以西厂的权势熏天,除了监视臣民外,西厂还负责监视锦衣卫和东厂。
五年之后,随着西厂的权力越来越大,明宪宗开始觉得不安。然后,他果断地把西厂给解散了。
到了正德皇帝的时候,权监刘瑾兴风作浪。在刘瑾的建议下,西厂又复活了。
刘瑾的本意,是利用西厂来牵制东厂,没想到,新成立的西厂和东厂一样,都不太听他的话。他一怒之下,决定另起炉灶,自力更生。
于是,“大内行厂”成立了,由刘瑾亲任提督。大内行厂,简称内厂。内厂是刘瑾的绝对心腹,它同时负责监视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可谓任务繁重。
后来,刘瑾被正德皇帝抛弃,落了个“凌迟”的下场。正德皇帝恼怒之余,对刘瑾彻底清算,于是,由刘瑾建议恢复的西厂和建议设立的内厂,就全部被取消了。
至此,四大机构,仅余其二:锦衣卫和东厂。它们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