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木偶造型特征及其制作工艺
魏晨微博许平山;张祎
【摘 要】中国木偶艺术兼顾造型和表演的双重性.一方面,木偶的造型是运用各种材料来塑造人物艺术形象,着力于人物形象本身的制作与刻画.另一方面,木偶表演是艺人借助木偶造型、装置结构和舞台布置,并通过艺人自身的操纵技巧进行表演展示.因此,木偶的制作、造型和舞台装置是为了与木偶表演形式相适应而产生的,是木偶表演艺术的先决条件.
驾校考试网上预约【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00)012
【总页数】3页(P150-151,155)
【关键词】木偶;造型;形象;制作技艺
【作 者】许平山;张祎
【作者单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非遗工作室,安徽 合肥 230051;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非遗工作室,安徽 合肥 23005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J827郝邵文释小龙电影
木偶是戏剧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表演,它是艺人与道具糅合一体的艺术产物,在戏剧大家庭中独树一帜。中国的木偶戏的历史基因漫长而悠久,制作木偶的技艺也越发精湛绝伦,很多传世木偶道具成为欣赏价值很高的艺术品。我们记录其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旨在留下这门古老技艺国粹,让广大读者了解木偶,传承木偶,使之越发辉煌。
一、木偶的造型特征
(一)角造型特征
民间的木偶造型风格兼具强烈的地方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给人以朴实粗狂的美感。戏曲对木偶的影响是巨大的,仿制戏曲人物造型史传统木偶道具必须遵循地原则。木偶演出是有
了道具才可以演出,道具是事先做好的。只是道具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要具有高度地概括。一副术偶戏箱中一般有十六至十八个木偶头,其中净头五至六个,生头四至五个,旦头四个,丑头三个。罗晋承认唐嫣已怀孕
生头的造型特征为前额梢短,鸭蛋脸型,鼻直嘴平,眼珠不凸。生头包括老生头,挂胡须的须生头,不挂胡须的小生头、武生头等。旦头包括正旦头、花旦头、老旦头、彩旦头。其中,正旦头和花旦头的特征为眉弯眼细,鼻尖嘴小,面部光滑;老旦头皱纹深邃,脸型消瘦;彩旦头眼斜鼻翘,额窄腮宽,专门扮演媒婆、禁婆、鸨儿等类型的人物。净头的造型特征为额宽且长,约为脸部的一半,眼珠凸出,鼻高嘴宽,两颊丰满,下颚稍长。北方地区木偶的净头除个别专用头像外,其他均做成基本头像,同类角可以通用。如具有典型外貌特征的关公头和包拯头就是专用头,而红花脸头、黑花脸头、红黑花脸头、奸脸头则是通用头像[1]。红花脸头一般代表孟良、赵匡胤、姜维等一类人物,黑花脸头代表焦赞、牛皋、张飞等人物,红黑花脸头为屠岸贾、司马师等人物,奸脸头则为纣王、曹操、严富等人物。丑头的造型特征为脸短呈浑圆形,眼大鼻平,嘴稍上翘。除扮演丑角人物外,还可通用于护院、门丁、书童、店小二等人物。
生头、旦头、净头、丑头是木偶的基本头像,有的木偶戏箱中还有一些面相凶恶的鬼怪头,为
鬼怪专用。另外,木偶剧目中的动物形象也很多,如中山狼、哮天犬等,这些动物以角身份出现在舞台上时,一般是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还有一些动物以拟人化的手法来表现的,如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龙王、虾兵、蟹将等,孙悟空、猪八戒等一般为专用头,非专用头的角一般采用戴面具的方法。
(二)木偶的五形造型特征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五形指眼睛、鼻子和嘴巴,眼睛成双,鼻子两孔,嘴巴一个,故曰五形。木偶形象的美丑、贤愚、忠奸,表情的喜怒哀乐等,全部通过五形的复杂变化来表达的。
木偶常用的脸形有以下几种:国字脸,形如国字,宽额方面,用于武生等角;田字脸,方额方颏,用于大花脸等角,马面脸,瘦长,额宽额长,用于瘦丑等角;目字脸,比国字脸瘦长,用于文生等角;满月脸,圆头圆面,用于胖丑等角;鹅蛋脸,圆额弧腮,用于旦角中的小;瓜子脸,比鹅蛋脸稍瘦,用于旦角中的丫头一类形象;橄榄脸,额颏尖长,用于女丑、杂角、家人等角;不定型脸,为各种神魔鬼怪、动物拟人形时的脸形[2]。
目,主要有:蚂蚱眼,细长英俊,用于小生、小旦;杏核眼,稍圆,用于武生、童子;铜铃眼,又称“桂
圆眼”,眼大而凸出,用于花脸、武生;三角眼,呈正三角形,中间弓起,用于丑角;凤眼,秀长,用于花旦、武旦;鼠眼,眼圆小而凸出,用于瘦丑及反面杂角;蜂眼,稍长,眼珠略带黄,用于老年角;獐眼,圆而深,用于贼人、山野歹角;羊眼,凸而少神,眼珠略带碧,用于杂角胖人、丑角;斜白眼,两眼偏离,或稍不对称,用于奸入中善用谋略者,如工于心计的奸臣等;倒挂眼,上眼皮较低,眼稍下拖,用于媒婆等等。
眉,主要有:通霄眉,略弯而匀称,用于小生;火刀眉,斜竖向上,用于英雄好汉;寿眉,眉梢长,用于老年角;乾刀眉,形似刀乾,用于武生;扫把眉,形似扫把,用于红面武生;蝌蚪眉,形似蝌蚪,用于胖丑;蚊子眉,形似蚊虫,用于瘦丑;峨眉,形似卧蚕,用子里角;柳叶眉,形似柳叶,用于中老年女子。
鼻,主要有:悬胆鼻,鼻形端正,鼻梁高挺,用于小生、小旦等相貌清秀的角;狮子鼻,鼻翼张大,鼻梁短塌,用于大花脸;马鞍鼻,鼻梁下弯,用于胖丑、大头等角;桥形鼻、鼻梁凸起,用于红面武生;朝天鼻,鼻孔翻仰,用于瘦丑;烟筒鼻,鼻身粗直,鼻孔大,用于武生、老生;蒜头鼻,鼻身较瘦,但鼻垂大而圆,用子杂角;鹰嘴鼻,形似鹰嘴,用于妖魔鬼怪;猫鼻、矮狗鼻、酒糟鼻等,则用于杂角之类的角。
口,主要有:水红菱口,小而收敛,红,用于旦角;樱桃口,形似红樱桃,用于小旦;杏仁口,形似杏仁,用于小生;弯弓口,状似弯弓,用于武生、大花脸;鲤鱼口,形似鱼嘴,用于文生、老生;猪公口,形似猪嘴,用于丑角、杂角,或是各种妖魔鬼怪、拟人化动物等角。
耳,有大小、肥瘦的不同,现状根据角的不同而变化。上述木偶形象五官的特点和用途,是艺人们长期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木偶的制作工艺
虽然木偶的品种不同,但其制作方法基本相通,木偶一般分为偶头、帽子、服装、肢体、靴脚和操纵装置六个部分来制作。
(一)偶头制作
木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偶头,偶头是戏中人物形象的最直接表达。偶头的雕刻材料主要采用樟木、栗木,采用樟木、栗木的木质较为坚韧的缘故。雕刻顺序按雕刻成形、装置机关、着彩勾画、打磨上装4道工序。雕刻成形是按照设计好的木偶尺寸砍好木头,先雕外貌,后将头内挖空。装置机关就是根据人物的造型要求,需要头部的哪一个器官活动,则将该器官挖掉,
再把被挖掉的器官进行重新雕刻,并将其与需要安装的零件组装起来[3]。着彩勾画是在机关装置好后,用细砂纸打磨已成头像的毛坯,再用铅粉为其刷上底,直到把毛坯上的细孔填平,然后用墨、胭脂、银朱勾画五官轮廓和各类脸谱。头像经过着彩勾画,阴干后用白蜡打磨一遍,再加套假发即可使用。另外,还有用泥塑制成的头像,因其轻巧结实,制作快且用料低廉,在西北地区被普遍采用。泥塑木偶头不仅适应了剧目增多的需要,也是孩童喜爱的玩偶。
偶头是木偶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木偶戏中各种行当、各种人物形象的典型呈现,也是不同地区、不同木偶戏特点的一种展现。从木偶戏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偶头制作工艺经过了四个阶段:
(1)真人阶段。由艺人先雕头形,再画脸谱,通过真人实感的造型来模拟具有真人效果的音容笑貌。
(2)类型化阶级。在规范一致的偶头上敷加彩,展现人物性别,呈现人物的不同个性,而且偶头的造型也融入了道德的审美标准。
(3)脸谱绘制阶段。绘制原则按照中国戏曲行当进行,个性特征是突出人物行当的绘制脸谱原则,形成“一偶多角”,不同题材木偶戏的同类形象中可以用一个脸谱化的偶头进行演出。
(4)随意雕镂阶段。按照剧情需要角造型特点来雕刻偶人,使其更加符合情节表现,避免一偶多角带来的程式化和单一化。特别是现、当代的木偶造型艺术家,大多利用现代科技产品设计、制作木偶,使之更富夸张性。
(二)帽子制作
发嫂木偶的帽子分为冠、盔、巾、帽四类。冠是皇室贵族所带的硬质礼帽,包括皇帝的九龙冠、皇子的紫金冠、皇室女子与王族贵妇的凤冠等。巾为软质便帽,有公子巾、员外巾、扎巾、罗巾、和尚巾等,均采用绸缎或布料,经过画样、裁剪、刺绣、缝制而成。帽子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有软硬之分,也有贫贱之分,包括皇帝专用的皇帽、官员戴的纱帽等。
(三)服装制作
木偶服装一般有蟒袍、靠、箭衣、官衣、帔、开氅、褶等。蟒袍又称为“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在木偶戏中是帝王、后妃、贵族重臣在正式场合穿的衣服。靠是木偶戏中武将通用的戏服,圆领、紧袖口、前后有金属饰片,上衣下裳相连,长及足。箭衣是一种便于射箭、战斗的服装,样式为小领大襟,马蹄形袖口,下摆四面开口。官衣是文职官员所穿的礼服,
式样与蟆袍类似,也是圆领大襟,衣服上根据官员品级绣出纹饰。宫衣一般是女子所穿的礼服,样式较为讲究,周身绣花,一般都缀有飘带和樱穗等装饰物。开氅兼有大衣和外套的作用,属于便装,样式是和尚领、斜大襟、宽袖,主要是武将、侠客穿的衣服。褶是平民百姓通用的一种便服,男褶款式为大襟、斜大领、长及足部,女褶款式为对襟、小立领、长度仅过膝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