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明朝建立、灭亡,清军入关的基本史实。
2、知道明朝建立后君主专制加强、海疆管理、边疆管理的基本史实。
3、通过对比明清时期中外发展的不同趋势,理解明清时期开始落后世界。
4、了解明朝时期管理边疆地区的措施,体会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趋势。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朝建立后在加强君权、治理边疆、海疆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
难点:明朝制度变化所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正确评价内阁、闭关锁国等政策;明代与世界发展潮流的关系。
【知识概览】
明朝时期,专制集权趋于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趋于稳固。
政治上,废宰相,设内阁,权分六部,宦官专权;
海疆治理上,郑和下西洋,从海禁到重新开放海外贸易,西欧殖民扩张,沿海地区受到严重侵扰;
内陆边疆治理上,明朝和蒙古关系的演变,明朝对西藏的有效治理,满洲的崛起与明清易代。
同学们,我们上课之前先来看两个影视剧中的人物。这两位都是当红明星,那么你们知道他们扮演的是什么角吗?
学生回答:左是龙门飞甲中的雨化田,右是新龙门客栈中的曹化淳。
这两个角都非常经典,经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同学知道这两部电影背景是什么时代吗?他们的身份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为什么一提到明朝的太监,就是权倾朝野、武功盖世的评价呢?真的是这样吗?带着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
【讲授新课】
框题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新知讲解』
(一)明朝的建立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统一的汉人政权,那么,它是如何推翻元朝建立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概括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
教师出示PPT图片:明朝建立示意图。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明朝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
教师总结:元朝马上得天下,但是它的天下并不安稳,社会矛盾非常尖锐。1351年,元朝爆
发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同年,元朝的统治被推翻。
教师指出明朝建立时的都城是在南京,北京是明成祖朱棣当皇帝时兴建的。
(二)宰相制度的废除
宰相自秦始皇创立以来,历经1500年风风雨雨为什么到明朝就被废除了呢?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呢?
『材料引导』
教师出示材料,学生思考问题
材料:材料一“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朝东厂西厂
——摘自《明史》
问题: ⑴材料中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⑵为防止以上弊端出现,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
1:朝臣权力过大,地方分权所致。
2: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三)内阁制度的建立
教师出示材料,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天之内,朱元璋批阅内外诸司奏疏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约三千三百九十一件。
问题:
⑴材料中反映了废除丞相后,皇帝面临着怎样的问题?
⑵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初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皇帝工作压力太大。
明成祖选拔一批文官入值文渊阁,充当秘书上,“内阁”成立。
『新知讲解』
教师:由材料可知,明初皇帝成立内阁是因为没有了宰相辅助,由皇帝一人来处理全国的事务,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繁重的工作,为了减轻工作强度,朱元璋在位时期就作用一些人监事处理事务。明成祖时更是将其制度化,重用一部分人入值文渊阁,参与机要,内阁正式形成。
教师强调,内阁只是向皇帝提供咨询的顾问机构,不是制度规定的国家机关。
后来,内阁逐渐的规范,内阁制度也不断完善。
教师出示PPT图片:明代批红,在运行流程上,内阁成员先就一些国家事务的处理意见写在折子,这就是“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是为“批红”。
内阁的领袖就是内阁首辅。教师出示图片,到了明朝中期,一些内阁成员获得了皇帝的信任,权力比较大,被称为“宰相”。需要注意的是,内阁首辅虽名为宰相,却不是真正的宰相。
『拓展探究』
比较宰相与内阁首辅的不同。
教师列表格,梳理比较两者的不同
(四)宦官专权
宦官是皇宫内为皇帝服务的阉人,平时就与皇帝比较亲近,相对于大臣,皇帝身边的宦官更容易获得皇帝的信任。明朝出现了许多不务正业的皇帝,有的喜欢炼丹,有的喜欢和野兽搏斗,有的则喜欢做木工,就是没有好好干皇帝的。宦官的权力不断增大,内廷宦官司礼监的太监就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
教师出示图片:锦衣卫的官服和佩刀
锦衣卫和东厂、西厂一样是为皇帝服务的特务机构,它的主要职责就是监察百家是否有不法行为。后来就留下了许多有关锦衣卫的故事
教师出示趣味故事:宋濂请客
有一天早朝过后,朱元璋问大臣宋濂:昨夜干什么了?都有谁?都说了些什么?宋濂一一如实回答后,朱元璋很满意地笑道:“嗯,不错,你没有骗我。”说着,朱元璋拿出一张图给宋濂看,正是宋濂昨夜宴请朝中好友的座次图,不仅人物一个不差,连谁说了些什么都一一记录在案。这就是锦衣卫的“功劳”,连大臣下班后和谁在一起,说了什么,皇帝都一清二楚。
教师出示图片,17世纪20年代,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人称“九千岁”。后来,许多香港武侠片的故事人物就有魏忠贤。
框题二:海疆治理
(一)郑和下西洋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通过视频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相关事迹
教师提问:西洋是哪里呢?
教师出示郑和下西洋的示意图,指出西洋指的就是西洋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沿岸地区,最远可至非洲东海岸。
『合作探究』提出问题;如何看待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并展示成果。
在位皇帝:明成祖
目的:宣扬国威,炫耀国力,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经过:先后七次下西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积极方面: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消极方面: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二)倭患与戚继光抗倭
教师出示日本倭寇的图片,明朝时期的日本国内国家林立,战争不断,许多在国内失势的日本武士就流落到了中国东南沿海,这些日本浪人甚至与当地不法之徒勾结,劫斥百姓,为非作歹,甚至攻城掠地。这些日本浪人就被称为“倭寇”,他们所行之事对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就是倭患。曾经有一批倭寇部队甚至攻到了明朝南都南京附近。
为了平息倭患,明朝不断派军队进行围剿,由此出现了许多抗倭英雄,其中戚继光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教师出示戚继光平定倭患的图片,并介绍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例如:戚继光为专门对付日本人的而专门研发了新式武器及阵法
(三)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教师出示明朝疆域图,指出当时的中国不仅要面对来自日本倭患的袭挠,而且还要面对来自西方的侵略。明朝时期正值西方地理大发现后,欧洲国家热衷于对外进行殖民扩张的时期。中国也成为了他们的目标。明朝中期,一批来自葡萄牙的舰队借口遇到海上风暴,船上的货物被雨水打湿,需要借一块地方来晾晒货物。葡萄牙阴谋得逞,霸占了澳门。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利用海上优势侵占了台湾。
框题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一)明朝与蒙古
教师出示地图,指出明朝和蒙古的大体位置。
1368年,明朝建立,随后挥师北伐,推翻了元朝政权在中国的统治。北归的元朝皇帝及其贵
族仍然掌握很大的实力,在之后长期的时间内不断派军队袭挠明朝北方边境地区。后来,蒙古分裂成为两个大部落,瓦剌和鞑靼。
强调:
1.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
2.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二)对西藏的治理
教师出示西藏地区的示意图,指出西藏自元朝时期就正式成为了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到了明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更进一步。明朝时期称西藏为乌思藏,明朝采取了适合西藏的统治策略,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宣慰司、元帅府等机构,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