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认为“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
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据此可知,隋文帝最大的作为是(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C.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D.
开通了大运河
2.  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
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明朝东厂西厂A. 重农抑商
B. 重文轻武
C. 和亲会盟
D. 闭关锁国
3.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
不觉抵暮。”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社会风气开放
B. 市民生活丰富
C. 民间艺术精湛
D. 边境贸易频繁
4.  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
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
A. 平等团结
B. 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C. 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D. 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5.  在距离泸州市区东30公里长江边上,抗元遗址神臂城静静的矗立在这里,它见证了古代
泸州人民抗击元朝军队的历史。在抗元过程中,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千古名句,的抗元英雄是(  )
A. 文天祥
B. 赵构
C. 寇准
D. 岳飞
6.  “(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
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
A. 设立三司
B. 采用八股取士
C. 废除丞相制度
D. 设立厂卫机构
7.  明朝地方上“三司”中的都指挥使司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布政使司和六部、都察院
有关联,按察使司则听命于刑部和都察院。这一做法(  )
A. 强化了中央集权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削弱了丞相权利
D. 削弱了思想控制
8.  用一粒种子造福世界的现代科学家袁隆平和明代科学家宋应星,他们都是心怀梦想的人,“禾下乘凉,天下富足”是两位相隔了三百多年的中国科学家心里共同的梦。立志不为功名,为天下富足的宋应星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它是(  )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水浒传》
9.  雍正,乾隆在位期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如“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官员和诗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主要是因为(  )
A. 锦衣卫、东厂、西厂的出现
B. 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C. 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 的盛行
10.  “乾隆帝80岁寿辰时,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形成一种剧种“京剧”以上材料是京剧的(  )
A. 背景
B. 特点
C. 影响
D. 目的
11.  如图是《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表》,从图中可见人口问题与朝代的更替息息相关。在1644-1840年,中国人口出现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 经济有所发展,社会大体
B. 政治比较清明,法制比较健全
C. 国家大力倡导,鼓励百姓生育
D. 中外加强交流,外商大量来华
12.  如图是某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制度时制作的年代尺。其反映出的变化趋势是(  )
A. 国家疆域不断扩展
B. 地方权力不断增大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民族国家不断发展
13.  唐代诗人孟郊在《登科后》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描述了他心花怒
放的得意之情。孟郊的好心情得益于隋朝时开始实行的(  )
A. 科举制
B. 世袭制
C. 孝廉制
D. 分封制
14.  “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汴渠),名通济渠……。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材料中的“后代实受其利焉”是指(  )
A. 隋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B.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C. 促进了唐朝的对外交流
D.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文化、经济的交流
15.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唐代杜甫的诗句。“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当时成都
与“锦官城”名称直接相关的手工业产品是(  )
A. 青瓷
B. 白瓷
C. 蜀锦
D. 益州麻纸
16.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7.  “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18.  “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马嵬行》。与这首诗歌写作背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朱温废唐
B. 藩镇割据
C. 黄巢起义
D. 安史之乱
19.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
A. 藩镇割据
B. 宦官专权
C. 黄巢起义
D. 安史之乱
20.  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 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 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代
C. 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D. 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2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它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依然有着很多借鉴作用。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自古皆贵(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1) 材料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什么?它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
(2) 唐朝前期出现了哪两个盛世局面?分别出现在哪两位皇帝统治时期?
(3) 结合唐朝历史,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完善制度,以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元时期】
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北宋谚语材料二:(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徽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明清时期】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 材料一表明,当时的人们不以从军为荣,这与北宋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
(2) 材料二表明,元朝实行怎样的行政管理制度?材料中的“宜慰司”是元朝对西藏地区实施行政管理而设置的机构,它由哪一行政机构直接统辖?
(3)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明朝是怎样进一步强化皇权的?清雍正年间,哪一机构的设置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4)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有什么特点?
23.  材料一: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论》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材料二: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同时根据自己一生行医用药中对药性的实际体验,写成了一部药物学巨著。这部巨着在世界药学领域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材料三:在我国古代,有一本著名的科技著作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科技巨著。
(1) 材料一中的印刷术是北宋时期的哪个匠人发明的?宋代人利用磁石制成了什么?
(2) 请说出材料二中李时珍编写的这部药物学巨著的名称。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本科技著作的名称。它的作者是谁?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24.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蕃关系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