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感人事迹材料七篇
   
    老师感人事迹篇1
    刘海涛,男,197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从1995年开始担当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至今已经20个年头了。20年间,该同志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乐观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常常利用班会、座谈会、网络、板报等多种途径和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愿望。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勤奋务实,专心履行着一名学生工的职责,所带的集体曾荣获黑龙江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五四红旗团委、黑龙江省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思想上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个人修养。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者,是生活和学习的指导者。为了胜任这份工作,他从多方面不断强化自身素质。
    一是注重提高理论修养。潜心学习党的_精神,乐观参与三严三实的学习研讨,使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有了肯定程度的提高。
    二是努力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向学生呈现乐观乐观、追求进步的精神面貌,发挥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二、工作上恪尽职守,开拓创新勇于实践。
    1、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刘海涛在组织好学生参与党团校的学习外,充分利用好班会、团会,党员、团员年度评议,深化班级、寝室等机会与同学交流谈心,把思想教育做细、做实。另外,为更好的发挥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他把学生的党团组织阵地建立在寝室,这样即发挥了组织的作用,又使一些无形的东西变得有形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以外语过级、考研率为突破口,加强学风建设。本年度,在他的带领下,学院组织了考研、外语四六级过级、计算机过级阅历交流会,推行《理学院外语、计算机过级、考研嘉奖制度》、在单项奖学金评定过程中设立学习进步奖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学生的各种过级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3、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从教能力的培养。在连续深化“理学院老师十项技能大赛”、早课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选拔优秀的骨干老师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老师。今年,理学院共有21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获批。
    4、开展文明寝室创建工作。在低班级学生中重点加强养成教育,让他们一入学就养成良好的寝室卫生习惯。同时,进一步加大辅导员对高班级学生宿舍的检查、走访力度,实行党员寝室挂牌制度、寝室环境卫生奖惩制度等,收到良好效果,学院寝室的合格率达到90%以上。
    5、顺利完成毕业生离校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在毕业生离校前召开了3次就业工作会议,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引导学生理性择业;乐观收集需求信息,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过去的一年我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85%以上。在14级入学教育期间,通过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在新生中开展了新生家长会、团队建设团体辅导、校规校纪和法纪平安教育、校情校史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学业导航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其爱国、爱校、成才、敬业意识,实现新生由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转型,为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6、做好特困生勤工助学和银行贷款工作,使特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缘由而影响到学习。加大学费催缴力度,使学费清缴率今年达到了95%以上。
    7、开拓创新、勇于探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工作中,该同志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积累自己的工作阅历,并乐观开展学生工作科学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近十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撰写专著3部。
    三、不忘组织的信任重托,大力提倡廉洁之风,严于律己,营造乐观向上健康的工作氛围。
    作为学生工作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到处以大局利益为重。在学生的组织发展和干部任用问题上,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要廉洁自律,严把入口关,坚决杜绝吃请、送礼等现象;严格根据大学组织发展程序发展党员,并专心执行拟发展党员公示制;在学生干部任用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无勒卡学生现象。
    辅导员的工作平凡而又高尚。一路走来,刘海涛在育人的工作中传递着欢乐,在奉献的道路中收获着幸福。
    老师感人事迹篇2
    蔡涛同志,是在一幼成长起来的一名市级骨干老师。二十年的工作既充实又丰富多彩,既平凡又让她获益匪浅,在幼儿教育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她编织着梦想、收获着期望,在爱与被爱中欢乐地成长着。无论是在一线老师岗位还是业务干部岗位,她都注重潜心学习、静心研究、勇于实践,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老师、北京市优秀老师、北京市骨干老师等称号。
    爱并欢乐着
模范教师事迹材料    作为一名幼教工,蔡涛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她是孩子”、“假如是她的孩子”。她认为只有带着这样的感情去工作,才会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以爱为本”是她工作的座右铭。她不会因孩子听话或家长地位显赫而爱;更不会因为孩子淘气家长平凡而不爱。公平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她的准则。她视孩子们为己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因为爱她不怕脏,当孩子拉裤子时,她会毫不迟疑为他们清洁身体,清理衣物;因为爱她不怕累,为了给孩子们制造更美丽的环境,她放弃节假日动手布置教室;还是因为爱她不怕苦,为上好一节课,她多次修改教案,外出查阅资料,向同行请教。
全部这些都缘于孩子们是她心中永久的牵挂。
    研并成长着
    蔡涛重视在研究中成长。多年来,她始终作为园所课题研究主要成员先后参与国家级、市级课题研究,在实践中研究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多种艺术教育形式与五大教育领域相结合,在教育目标上突出人文性,在教育内容上突出综合性,在情感态度上突出愉悦性,在活动方式上突出嬉戏性,促进幼儿在欢乐的活动中,得到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借助园本研究平台,蔡涛深化挖掘中、大班幼儿制造性综合艺术活动,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教学特。在研究过程中,她参与了市教委组织的对远郊区县新入职老师音乐领域的培训工作;承担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究丛书编写工作,多篇论文、阅历篇在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多次承担了全国、市、区级观摩活动与展示,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专家、同行的认可。基于蔡涛的研究基础与研究能力,她被东城区推举为中央教科所“刘占兰研究员工作室”成员,并与北京市特级老师卢姗姗结为师徒,名师的熏陶使她进一步坚决了向专业型、研究型老师迈进的目标。工作之余,蔡涛坚不断将自己的艺术教育活动心得、案例刊登在《学前教育》等期刊上与同行共享阅历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