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作文热点新闻素材+名言金句+精美段落——“体坛风云”
一、新闻素材
素材一:申雪:北京冬奥为世界呈现中国的热情、智慧和精彩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获得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这是中国花滑迄今唯一的冬奥会金牌。2018年,申雪出任中国花样滑冰协会首任主席,相继推出花滑俱乐部联赛,更新国家花样滑冰等级测试大纲,并在全国范围推出首套花样滑冰广播操,从各个层面推广花滑运动。
近日,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活动现场,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主席申雪谈及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她表示,一定会像2008北京夏季奥运会一样,为世界呈现出中国人民的热情、智慧和精彩。
“北京和张家口成功申奥后,这几年冰雪运动的发展呈大跨步式前进。各个冬奥会比赛场馆以及周边的雪场、冰场,将来都是非常丰富的冬奥会遗产,为我国迈向体育强国助力。”申雪说。
素材二: 运动员为梦想拼尽全力的样子,真美
第十四届全运会女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广东选手汤慕涵击败山东选手杨浚瑄夺冠,并创造了新的全国纪录。赛后,汤慕涵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不停地用两手快速抹过双眼。经历苦练,汤慕涵喜极而泣的泪水让人动容。
中国举重名将、代表浙江出战的石智勇在全运会举重男子73公斤级比赛中,超过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如在东京奥运会上一样,夺冠后的石智勇在举重台上高喊:“还有谁!”这震耳欲聋、霸气的一喊,是他拼尽全力后的一种发泄和对自己实力的宣告。
中秋之夜,月圆长安,梦圆赛场。全运会男子百米决赛,除了“亚洲飞人”苏炳添延续荣光,这场比赛还是中国男子百米运动员新老一代间的较量。在苏炳添、上届冠军谢震业以及名将吴智强和许周政身旁,还有四位年轻的“00后”小将与前辈们站在一起。
中华文化里,人被认为应当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刚健有为,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为梦驰骋的赛道上,他们用奋力拼搏的激情点燃赛场,更以不断向前的姿态奔向更高目标。
从东京奥运会到陕西全运会,运动员拼搏的力量从未停止,成为一道美丽风景。他们通过体育力量向社会传播正能量,用汗水和泪水交织梦想,为青少年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拼搏的形象是悦目的,这种力量用一股韧劲点缀着我们的青春;拼搏的力量是向上的,经历过无数次锤炼,让人变得更加强大;拼搏精神更是时代需要的,这是应对各种苦难、逆境、挫折、压力后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和坚韧意志,让中华民族不惧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持定力和自信。
赛场上,我们之所以为队员鼓与呼,是因为他们奋斗的每一个节拍都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
他们的身上,有各行业奋斗者们拼搏的影子。当然,这其中,包括不断奋斗的你。
拼搏之路,路在脚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素材三:当奥林匹克与古都文化融合——“双奥社区”落地北京东城
全球首个“双奥社区”日前正式落地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雕像在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公园揭幕,与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在2008年创作的顾拜旦、萨马兰奇、罗格三座雕像一同构成了“奥林匹克人物组雕”。
早在2002年,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以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入驻为契机,提出
建设东四奥林匹克社区的构想,以体育文化活动为依托,吸引辖区单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将奥林匹克理念融入社区生活,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启了奥林匹克体育精神融入社区文化建设的序幕。“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公园”于2004年建成,成为一个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为主题的开放性社区公园,园内设有奥运“圣火”雕塑、“奥运大家庭”浮雕墙、“奥林匹克人物组雕”三组大型雕塑和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共空间。
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北京冬奥宣讲团成员侯琨说,东四街道借助北京夏季奥运会申办成功的契机,创造性地建设了奥林匹克社区,2022年又申请创建了冬奥示范社区,成为两次深度参与奥运会并把奥林匹克作为社区建设重要内涵的社区。
东四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双奥社区”的落成是东四奥林匹克社区文化体育事业新发展的良好契机,未来东四街道将不断充实“双奥社区”内涵、扩大全民健身公共产品供给。
“双奥社区”在冬奥会期间将按照“三点三线一社区”布局,对现有设施进行一体化设计、针对性修缮,积极为举办赛会做好服务保障,开辟场所引导居民体验冰雪运动,为众参与冬奥营造良好环境。以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公园、东四奥林匹克社区体育文化中心和东四胡同博物馆为重点,在奥林匹克社区公园安装了北京冬奥会标、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
物“雪容融”的雕塑组合,作为众活动的新地标;在奥林匹克社区文化体育中心户外广场设置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冬奥赛事数字展示装置,展示赛期信息,科普比赛项目,宣传活动内容;将东四胡同博物馆建设成为街区“文化会客厅”,作为赛时独具特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场所。
同时,东城区将以东四四条、东四六条、东四九条胡同为主线进行系统设计,将胡同墙面、地面及设施作为冬奥主题呈现载体,将冬奥冰雪元素植入胡同街区;借助奥运、古都、冰雪、节庆、胡同五大元素,通过体育健身、知识宣传、文化娱乐三系列、二十余场活动的开展,推进冰雪运动普及,大力发展众体育,以多种形式弘扬奥运精神。
奥林匹克文化与古都文化的融合碰撞,使冬奥的“京味儿”更加浓厚。记者了解到,东四街道成立了“双奥社区志愿服务队”,以青少年为主体,结合冬奥会开展冬奥大讲堂知识普及、冰蹴球体验等活动,让更多市民共同参与冬奥活动。
二、人物素材
素材一:武大靖谈备战冬奥: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已不足40天。近日,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活动现场,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冠军武大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会将最好的状态带到北京冬奥会。
2018年平昌冬奥会,武大靖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下唯一一枚金牌。在今年的短道速滑世界杯分站赛中,武大靖在北京站决赛中抢跑出局,在日本站未能晋级半决赛,在匈牙利站决赛中获得第四,直至最后一站荷兰才夺得男子500米金牌。“这四站比赛强度挺大的,尤其在后几站比赛中,我的伤病一直在复发,但第四站夺冠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武大靖说,目前他通过康复、训练,这段时间的状态还不错。
回顾4年前的冬奥会,武大靖说通过这4年训练,感觉自己多了一点沉淀,希望接下来会有一个崭新的自己出现在赛场上。“竞技体育有起伏很正常,之前还没有达到最好的状态,期待冬奥会上,自己身体、心理等都做好准备,迎来更好的状态。”武大靖说。
谈及竞争对手,武大靖表示从这几年来看,竞争对手还挺多,但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自己要把心态调整好,目标确立好。“毕竟之前就是奥运冠军,世界纪录还是我自己,今年最好成绩也是我自己,期待40天后,会有一个更好的成绩出来。”武大靖说。
素材二:郎平指导61岁生日快乐!她卸下教鞭,留下宝贵财富中国冬奥会金牌获得者
“遗憾这个词可以说,后悔这个词不要说。因为你每天已经为这个事业做了最大努力,问心无愧。”面对镜头,卸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在首次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哽咽的声音里是郎导历经沧桑的故事。
今年的12月10日,是郎平61岁的生日。这一次,郎平终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休息,享受普通人的生活。1960年出生的郎平,13岁便进入到北京工人体育馆少年体校排球班,自此与排球结下不解之缘。1981年她随中国女排夺得第3届世界杯冠军,1982年率队获得世锦赛冠军,1984年帮助中国女排实现三连冠,在洛杉矶奥运会登上最高领奖台……球员时期的郎平斩获奖项无数,犀利的进攻、果断的扣球,“铁榔头”的美誉就此传开。
61岁,她转身离开
“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无愧于心。”这三个词是郎平对于自己执教女排的总结,在队员们纷纷送上的祝福中,在广大球迷的依依不舍里,一切归于平静,郎平与中国女排的故事暂告一段落。“相信未来,所有的运动员教练员会为中国排球的发展更加努力拼搏,相信女排精神会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愿中国排球永葆青春。”
虽然目前中国女排未来由谁掌舵尚不明朗,但字里行间依旧看得出郎平对于球队未来的无尽期望。带着热爱,61岁的郎平转身离开,为中国女排留下无尽财富。源源不断的人才培养、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将成为中国女排重整旗鼓的动力。
郎平曾展望过退休生活,“就是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她说可以到处走走,好好看看世界。这一次,郎导终于享受远离赛场的平静生活。
素材三:冬奥会双人滑亚军张丹:“三亿人上冰雪”,团结的力量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不到20天,全国上下对冰雪运动的热忱日益高涨。恰逢此时,将冰上运动与父女深情交织在一起的俄罗斯电影《花滑女王2:爸爸我爱你》来华上映,作为影片星推官的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张丹,近日也亮相影片首映礼。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当时21岁的张丹在受伤情况坚持完赛,和搭档张昊一起赢得花样滑冰双人滑银牌,创造中国花滑在当年冬奥的最好战绩。如今,无论是参与创作冰上舞剧,还是投入北京冬奥会和冰雪运动的推广,已退役10年的张丹依然没有远离自己热爱的冰场。在首映礼现场,《环球时报》记者和张丹一起聊了聊她的冰雪人生,以及她对北京冬奥会和中国冰雪运动的期许。
冰雪项目发展离不开大众
环球时报:双人滑项目上,中国队目前处于世界一线水平。在诸强林立的背景下,中国队如何保证人才不断涌现?
张丹:主要还是团队的力量。中国双人滑能在国际赛场上一直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正是因为有前辈运动员带着后辈年轻运动员,怀揣着共同的目标,才可以去打败世界其他选手。所以我希望以后的年轻运动员都能有这种团队意识,这样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
环球时报:除了双人滑,中国队在花滑其他三个项目(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冰上舞蹈)还相对薄弱。这几个项目的发展瓶颈在哪?
张丹:对于中国双人滑来说,申雪/赵宏博这样的前辈运动员已经树立起一个标杆,作为后辈就没有不努力的理由。但对于男单、女单、冰舞,还没有出现这种特别强大的榜样,年轻运动员的目标感可能会薄弱一些。
高手在民间
环球时报:日前,《“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自2015年北京成
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我们成功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哪?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