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一) 课题:秦始皇陵兵马俑(课型:欣赏课)
(二) 教材: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第18册)(20035月第1版)
(三) 教学时间:40分钟
(四) 学生分析:
现阶段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尽管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处于九年纪的学生及家长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对于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提升。在这一现状下,如何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除了改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外,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欣赏。评述”课型,到运用泥塑手段对秦俑造型的再创作来加强“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
(五) 教材分析: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也是为世界所认同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教材在开篇第一页以跨页的形式向学生展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正面,这种版面的安排,强烈的渲染了兵马俑整齐、威严和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强大军阵,一列列井然肃立的军士和战马严阵以待,仿佛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无敌之师那横扫六国所向披糜的骄人战功。面对着6000多兵佣组成的古代兵阵雕塑,会使学生心中引起无限遐想,对2000多年前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树立起强化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公民意识。而本课与教材中之后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及后面安排的“我们身边的美术遗存”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连贯的学习思路,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而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秦朝社会历史的缩影,是秦朝国威、军威的象征;并且兵马俑是继
承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陶塑、青铜雕、玉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域彩的泥塑,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奇迹,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
(六) 教学目标:
1)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的服饰、表情、神态、个性特征。
2)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了解秦朝的历史和秦始皇的生平、功过。了解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及历史背景,感受兵马俑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精神。
3)通过欣赏兵马俑的像,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成就,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华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树立起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公民意识。
(七)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兵马俑的制作过程及其创作手法,认识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点及其所处的时代特征。
(八)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兵马俑,体会到兵马俑高超的写实技巧为后人研究秦朝及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从而使学生理解兵马俑所蕴藏的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九)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在课前查历史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过及秦朝的社会风俗。这一过程培养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又可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十)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和课前上网查历史资料,同学们对秦朝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秦国的建立是通过强大的秦
国军队历经十年战争先后灭掉韩、魏、楚、赵、燕、齐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下面请一位同学说说在秦国统一过程,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战役?同学们在相互交流后回答:“长平之战、秦楚之战……
秦始皇能够完成统一的大业,除去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及重用李斯、尉缭等人才而使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外,不可否认的是秦国拥有着一支军事素养极高,且阵容严整的“无敌之师”——秦国军队。那么这一结论是怎样得到的呢?1974年,陕西省临潼县的农民在打井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在秦始皇陵东侧有着三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之后,政府对其相继进行了发掘和建馆保护。三个俑坑成“品”字型,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兵马俑坑,总面积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了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的正面图片(图片3-1),并请同学们谈一谈感受。
2)欣赏讨论:“假如你是一名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的讲解员,你将如何为参观者介绍这些杰作呢?”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知识搜集和掌握情况认领本组的学习任务,并开始研讨和组织讲解词。
1小组:秦始皇陵的概况介绍。(图片3-2
2小组: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相关情况介绍。(3-3
3小组:将军俑、戴冠铠甲俑、戴冠袍俑半身像、戴铠甲武士俑、铠甲军吏俑、跪射武士俑。(图片3-43-53-63-73-83-9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4小组:秦始皇陵铜质车马和铜俑。(图片3-10
教师在不同小组间巡视,解答疑难。
经过各小组的研究、讨论之后,请小组代表把本组的研究成果向同学们进行介绍。
通过四个小组的介绍,同学们想必对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那我们应该对秦始皇的这一“地下军团”有一个怎样的认识呢?
众所周知,在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前的中国正处于200多年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了持久而巨大的灾难,人们已经厌倦了战乱的生活。人心思一定成为了历史潮流。秦始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强大的军队历时十余年,扫平了六国开创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看,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他的军队也通过陶俑陪葬的方式向后人展现了其2000多年的军功和军威。
假如我们现在站立在兵马俑1号俑肯坑前,你就会感受到跟前的1000多件与真人、真马等大的军队所带来的威慑力,而据地下探测的仪器显示,在这支部队的身后还有6000多件同样的人马沉睡于黄土之中。这些武士俑有的身披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中所持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据化验资料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了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土里2000多年,依然刃峰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说是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而站立其中的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队处于整装待发之势。这批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的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真正是达到了“千人千面”。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秦代雕塑匠师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兵马俑不仅是普通的陪葬品,还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国家一级文物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由此可见,兵马俑的珍贵在于它具有及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家由这机组照片可以看出陶俑不同的装束、神态及手部的动作,揭示每个人的军阶、职能的不同,有巍然直立、坚毅威武的将军,有蓄着胡须的沙场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还有兵种不同的步兵、骑兵、弓箭兵,及专心驾车的车士俑……总之,每个陶俑都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3)知识拓展:秦俑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不仅追求神似,而且讲究形似。1999年在秦始皇陵又出土了11件从事月娱活动的百戏俑。(图片3-11)从图片中不难看出这些陶俑与兵马俑一样,都显示了高超的写实技巧,令人赞叹。而对比出土于四川成都附近一座东汉墓室内的《击鼓说唱俑》(图片3-12)则不同:该俑打破了人体正常的比例结构,运用夸张的手法,将俑的上身塑得扁平,下身做成蹲坐姿态,于是,一个左手夹鼓,右手举着鼓棰、肚子滚圆、手舞足蹈的说唱俑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说秦俑的艺术特点是注重真实再现的写实手法,那么请同学们回答汉代俑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呢?学生回答:“注重神似的象征手法。”那么我们再来对比与秦俑的时代相近的古希腊时期的《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图片3-13)雕像有哪些东西方艺术的不同之处?回答:“与秦俑的粗犷的艺术特点相比,西方的雕像体现出一种严谨、细腻、写实的风格。”
4)欣赏小结:对比了汉俑和古希腊的雕像,我们领略到了秦俑作品有别于二者的写实、传神的艺术特点。同时更有着淳朴、粗犷和威武、雄壮的艺术气息。
5)实践创作:秦始皇陵兵马俑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且通过学习,同学们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
解兵马俑,就让我们运用手中的泥塑工具、材料来创作你所喜爱的兵马俑形象,作为本次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纪念。
6)课堂总结:举办小型的“秦俑作品展览”,经过欣赏学习和创作实践,相信同学们对兵马俑的艺术表现都有自己的体会,那么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作品的创作和保存和大家谈一谈,对于祖国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样去爱护。
7)结束语:老一代革命家周恩来曾说:“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续写光辉的篇章吧!
(十一) 课后作业 
1)写一篇相关主题的小评论 
2)出一期相关主题的墙报 
3)开一个相关主题的班会 
(案例提供者:王征 辽宁省沈阳市第五十四中学,案例指导者:王洪林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
区教师进修学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美术第十八册,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辽海出版社重印,20035月第1版)
附图: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3-11                            3-12                          3-13
案例评析:
本课的设计侧重于对新课标的解读,是一节“欣赏.评述”课,同时又是一节“综合.探索”课。教师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细致地学习兵马俑知识的同时,进行了泥塑兵马俑的创作,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充满着浓郁民族气息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到来自两千年之前中国古代陶俑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并紧紧地围绕住了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这一侧重点,从而为教学内容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