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诗入文,让文章诗意盎然
——引用、化用古诗词来提高作文的文化底蕴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作文,探讨其写作技巧。
2、练习写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文。
课前美文赏读
走进缤纷的书简,捡拾先行者前行的脚步;打开飘零的册页,采撷历史真挚的泪滴。是谁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是谁悲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切悲喜交错,似乎都在诉说:请用旁观的眼神!
用旁观的眼神看别人,是意识的清醒。天地俯仰之间,芸芸众生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撩开世俗的面纱,真真切切现出真实的生命。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一代贤臣的忠言镌刻成人格的高贵;帝用魏征不念旧事,唐太宗的以人为镜熔铸出一代帝王的智慧。用旁观的眼神,让心神追随着他人的脚步而愈加明晰。读出了他人的优点,也读出了自我的真诚。当鲍叔牙与管仲的心交已穿过历史的碎片凝聚成人心追慕的隽永;皇太极大胆任用范文臣已成令人击节赞赏的一页辉煌,用旁观的眼神,就成了智者眉宇间的一丝深刻、志士胸襟中的一份旷达!
用旁观的眼神看事物,是理念的超越。患得患失后,深谙自己的心跳。是宠辱不惊,看厅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潇洒,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坚强。用旁观的眼神,才能揣度出事物的美丑并不因自己的情思而偏移;才能顿悟:自己的心态才是最准确的一面镜子。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收获一份乐观,从不畏浮云遮眼望,只缘身在最高层中品读一份自信;用旁观的眼神,就成了哲人心中的一缕情思,成了后人仰望的一种超凡的高度!
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飘愁,沉浸于细看来,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迸发与升华!
用旁观的眼神,才有了顾况毫无私心,发出的居,即易也的真诚赞赏,让初露才华的白居易消除了后顾之忧;用旁观的眼神,才有了徐悲鸿力携傅抱石,大力支持他出国深造,成就了一代名家的事业;用旁观的眼神,才有了毕加索与张大千的倾心交谈,而奏一曲东西方绘画相融相成的绝唱!
抚读沧桑,惜风流人物总被雨打风吹去;遍阅今朝,一种心之坦荡,一种真诚而明智就成了后人亘古不变的追求。不是唐玄宗置江山不顾,视杨国忠为忠臣;不是晋武帝亲信幼子,让晋惠帝成为一个笑柄。用旁观的眼神,将看出一份真切,一份超然。
逝去的是历史,留下的是风景。在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之间,在于心将做出无悔无愧的抉择瞬间,用旁观的眼神,于人心,于他人,于历史,都将是一种厚重,承载出恪守的准则,熔铸出不变的操守之清响!
课堂探究
片段一:
    别人问我幸福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有时我也有满脸的黯然,满脸的忧伤,可是我还在幸福地微笑,我对每一个朋友微笑,对每个同学微笑,对每个陌生人微笑。我对他们诉说自己的快乐,我告诉他们我很幸福,因为我有一很好的朋友,我有一个很好的妹妹。我幸福地活着,我幸福,不仅是曾经拥有过幸福,我现在仍然拥有。
                                    ————《幸福》
片段二: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
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幸福是什么》
交流:
  看了片段一和片段二,你认为两者语言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谈谈你的感想
如何化诗入文?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
2007年湖南考场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
  诗意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意是徐志摩的“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意是邓丽君轻唱的“看丝丝小雨,轻飘在窗前。听丝丝小雨,轻轻打在屋檐。”每个与文字有着不解之缘的人,都在现实中或者梦中追寻着那个诗意的心灵港湾。我们的生活不是至善至美,但我们的心灵却可以充满诗意。
对应训练:续句练习
①教师如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常使我们想到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悠然自得;幸福是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愿望。
第二个层次:诗句后面有一定阐述(或解说)。
通用公式为:名言+解说(或阐述)
如:
感动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浓浓乡愁。
感动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那种忙碌与辛劳。
感动是“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长亭古道、芳草连天的离情别绪。
请仿造下面例句续写两句话。
美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亮丽,
①美就是                                                                       
②美就是                                                             
第三个层次是化用古诗文名句。
欣赏以下文句,说说分别化用了哪些古诗句?
那润物的小雨,可曾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
那飘逸的太白,可愿为我拉来九天的银河,千尺的飞流
那探出墙头的一抹杏花红,可知园外春意亦正浓
技法评说
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 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 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练习:以思念为话题,化用苏轼的“夜来幽梦忽还乡,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写一句话
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垂泪千行。
请化用“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续写一句话。
思使                                                             
化用下列诗句,写一组句子:
①美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亮丽,
②美就是“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蓬勃,
③美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
美就是那                  美就是那                  美就是那                   
                       
拓展
表达式一:N赞美教师的诗句和名言个名句+议论
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飘愁,沉浸于“细看来,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进发与升华!                        作文《用旁观的眼神》
{唐·张渭《早梅》、宋·贺铸《青玉案》、宋·苏轼《水龙吟》}
表达式二:N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议论.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 ……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表达式三: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议论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杜甫的记忆。有了他的记忆,我会感受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伟大之心;也会体味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胸襟,品味他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欣赏他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在这里就化用了杜甫的四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旅夜书怀》、《登高》。}
表达式四、运用想象和联想,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当年的情景或化用诗词意境成段。
对王维的《渭城曲》,著名作家余秋雨这样再现原诗意境: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
    {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业: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漫步在杨柳依依,细雨如丝的情景中,你看到了或想到了什么?请用一段文字把它写下来,要求化用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中庭月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都来似野僧。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