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
汝阳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科素养检测卷
八年级语文
延安美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 mò;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dǔ zhù,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ǎi xì B.āi xǐ C.ái xì D.ài xǐ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①jiān mò( ) ②dǔ zhù(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航天工程承载着中华民族走向浩瀚宇宙,延展了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内涵。
B.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低于国内造成的。
C.历史上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生存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D.在《沙乡年鉴》中,利奥波德分12个月,记录了他那贫瘠的沙乡农场一年四季的物候风景、生活趣事。
3.下面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
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④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4.名著阅读(4分)
下面各项是对朱自清《经典常谈》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朱自清先生在书中认为要读懂经典,得懂“小学”,也就是文字学,所以作者把文字学的经典之作《说文解字》放在了第一篇。
B.相传在《尚书》传续过程中,济南伏生贡献最大。在秦始皇下令焚书的时候,他将《书》
藏在墙壁里,汉定天下后他在齐鲁私自传授此书。汉文帝曾派掌故官晁错跟从他学习。
C.《诗经》的注解从大毛公(毛亨)开始,传到小毛公(毛苌)手里完成。他们是从道家思想来解释这一文学经典的。
D.《春秋左氏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它不但是史学权威,也是文学权威。它的文学本领表现在记述辞令和描写战争上。
E.《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它们都是纪传体通史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5.古诗文默写(8分)
《诗经》收录了305首诗,它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里面有对美好爱情的描写,如:“所谓伊人,在水之滨。 A , B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雎》)描写了男主人公对“伊人”的渴慕之情;“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C , D !”(《诗经·子衿》)表现了女子对自己恋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2) E , F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G , H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综合性学习(8分)
巍巍岘山,依依汝水,承载着汝阳大地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孕育出独特的民风和民俗。为助力汝阳创建省文明县城的活动,某校文学社举行了“美丽山城、文明汝阳”的宣传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吧!
(1)舌尖上的美味(2分)
汝阳美食品种丰富,历史悠久。下面的对联是用来赞美汝阳特美食的,请你运用对偶知识,把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杜康美酒醉万家中外驰名 下联:汝阳麻花香千里___________
(2)记忆里的传承(2分)
根据上下文,仿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
杜康故里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汝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辞旧岁挂灯笼,寓意红红火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秋夜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3)视觉上的仙境(4分)
汝阳大地美景无数,令人流连忘返。请用优美的语言向游客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汝阳景点。(要求:抓住景物主要特点进行描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6分)
延安交响
刘成章
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延安。
记得那年离别时,风吹着我的黑发。今天,当我再来时,头上已是白雪厚积。
虽然我老了,臃肿了,但延安应能认得我;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眼前是延安吗?当然是。信天游依旧,革命旧址依旧,宝塔山连同宝塔依旧,依旧的延河依旧哗哗啦啦地哼唱着奔流。此刻云彩此刻风,也有几分当年的感觉。可是,除了这些,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
枣园那几棵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大梨树,曾经给领袖们许多清凉,现在它们擎天矗立,蓊蓊郁郁,越长越茂盛了。实在想象不到它他居然可以长到那么高!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脸上闪烁着梨叶间撒下的光斑,灰布军装八角帽,手提小马扎,瞻仰,流连,围坐一圈讨论。既是重温滚烫的初心,也是寻那绝美的伏笔。一队一队,摩肩接踵,出入于每一位领袖的窑院,立定天地精神。枣园四周的梁梁峁峁,沟沟岔岔,以至全延安的千山万岭,一改当年黄漠漠的干瘪的颜,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一丝丝轻灵的细雨,说来就来了,就像秦岭之南。雨中的枣园,燕子低掠翅带雨,宛若唐寅笔下的江南小景。千百年来,一直被老黄风频吹的延安,成了翠绿的延安、湿润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样的延安。
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古书上说:“三山鼎立,太和第一。”太和就是清凉山。清凉山最高。它山顶上的太和庙,被巨掌捧着,金碧辉煌。可是现在,
你退回到凤凰山上看看吧,清凉山上那一握金光,猛扎扎落下来了,落了好几个层级。其实,清凉山一点儿也没有变矮,只是在它的后边,削平了33个山头,填埋了更多的沟壑。削平和填埋中,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78.5平方公里的辽阔,40余万的人的喜和乐,陕北口音的歌腔笑韵,硬生生地被托起来了,举起来了,在半空里,在云中,在霞中,在鹰翅旁。
犹记得,古延安沟空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飞冲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也记得,延安城周边的千百条沟壑,年年月月冷清无人,纵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尽的寂寞,自生自灭。现在,摩天楼丛掩去了沟壑,那楼丛开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那窗里的三弦弹奏、小曲轻唱:“酒瓶瓶高来酒杯杯低。”那一丛一丛的马兰花,一丛一丛的野艾,则成了人们阳台上的摆设。
驾车在延安行走,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分说地挡住你的去路,你还来不及思索,车子已进入一条条隧道,满壁灯光,云霞明灭。延安自古挖窑而居,延安的黄土天生是挖窑的好材料。现在,人们把挖窑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杨家岭、大砭沟,还是黄蒿洼、万花
山,处处都有隧道。延安周围的山,都被隧道串起来了。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好像是专门为今天的延安写的:“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今日之延安,真是别有洞天。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丹霄,满眼是水晶台殿般的隧道风光。
上中学的时候,我读过一首歌谣:“燕子回来旧窝,了一天没着落。”现在,我就像这只燕子,怎么也不见我的旧寓了。一溜一溜的房舍,一块一块的牌匾,温馨而浪漫的小街,虽然还弥漫着当年的气息,但我扑上前去攫[注]住的是一连串的迷失。真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在旧窝前用手机留了影。延水汤汤,在不远处流过,在我的心头流过。
此次回延之前,我和97岁高龄的诗人贺敬之通过话。贺老说,他和我很近。我听了心里热乎乎的。贺老和我,都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前来瞻仰延安的人,都可以随口背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句诗最贴切地道出了时代的心声,不管把它放到哪段历史的诗词中,都会力压芳,引人叫绝。
在《回延安》中,诗人还说:“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此刻,面对母亲延安,我的感受完全不是这样了。“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是过去的故事。而母亲延安,也绝不只是换了一件新衣。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塞着的延安——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一句唱词来表达我的感触:“看眼前,是何人?/又面熟,又面生。”
回看革命的来路,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们的队伍一直载歌载舞。而今天的延安,在欢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各种琴弦,其间还有笛子、唢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有删改)
[注]攫(jué):抓。
7.通读全文,按照文章思路,给下列选项排序。( )(4分)
A.当年的气息还在弥漫,但我攫住的是迷失 B.我回到阔别多年的延安
C.从贺老的诗句中我领悟了 D.延安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8.在下列方框内填写文字,概括延安新貌。(6分)
① → ② → 楼丛林立人民幸福 → ③
9.面对变化巨大的延安,作者借用贺敬之写过的唱词表达感触。下列对其中“又面熟,又面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面熟的是信天游、革命旧址、宝塔山、延河水依旧,面生的是今日延安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B.面熟的是当年的气息还在弥漫,面生的是眼前的景象变化太大。
C.面熟的是人们对延安情感依旧,面生的是这种情感未能融入新的时代。
D.面熟的是延安精神一直都在,面生的是今日延安精神如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10.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段(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和句式使用三个角度择其二进行赏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
物候的南北差异
竺可桢
①物候南方与北方不同。我国疆域辽阔,在唐、宋时代,南北纬度亦相差30余度,物候的差异自然很分明。往来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诗人已可辨别这点差异,至于放逐到南岭以南的柳宗元、苏轼,他们的诗中更反映出岭南物候不但和中原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