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服装设计美术教案
【篇一:服装设计教案】
在美术课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教材的广泛使用,我们体会到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操作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地去获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就成为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我和本组另一位老师仔细的研究,发现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无意识地浪费了很多资源,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很好的启发学生善于寻、利用身边的废旧资源,进行美术创作,美化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艺术创作,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探究意识和自学的能力。例如 在“造型、表现”课中可以让学生尝试以各种材料与绘画工具相结合,选择适合的废旧材料(如毛线、纸条等),来表现身边的物品。在“设计、应用”课中,可以选用学生喜欢的废旧材料,运用剪、粘、拼、切、卷等制作方法,围绕一定的创意设想,如时钟、椅子、立体雕塑等的设计制作来
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在“欣赏、评述”课中,欣赏艺术家进行的“变废为美”的艺术创作,感受他们对废旧材料的巧妙利用,以及对美的设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自主研究,团队合作,还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环保意识,做地球环保小卫士。
例如在《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这一课我们就尝试插入利用废旧物品进行艺术创造这个环节,变废品为艺术品不同与以往教材中的泥塑、纸雕等立体造型内容。它要求学生用独特的眼光寻自己生活学习中合适的废旧材料,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运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进行创作。这一教学内容受现代西方雕塑观念的影响。二次大战后,西方雕塑受到绘画革新与实验的冲击,无论在内容、形式与材料上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众多雕塑家开始选择废旧材料和现成品制作雕塑作品,以此引起人们对现代文明、环境问题的反思,警示人类,从而赋予废品雕塑更加深刻的文化涵义。教材中例举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传统雕塑和毕加索的《牛头》等现代雕塑,通过比较,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两者在创作特点、材料、方法等方面的异同,认识“现代雕塑”的材料性、多样性、创造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借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不难发现,此教学内容用以往的一课一练的方法很难进行。教师必须进行新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因此整个教学活动,我们以创造性为教学出发点,教师不提出任何约束的条件。课前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成品、废旧物品,在他们对这些新材料、新工具的摆弄中,会突发各种创造的灵感,创造之门由此打开,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鼓励,少批评 2、多提建议,少做结论。
又比如在《时间的表情》这一课上,学生能够主动认识到用废旧物品来制成现代感很强的时钟彰显了艺术的特殊魅力和文化含义,并
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所以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并运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创作艺术品其实也并不是难事。变废品为艺术品就是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和发现各种废旧材料,充分利用废品的形状、颜、质感等特征来创造,使作品丰富、奇特。每一个环节都要目标明确,特别让学生清楚了解他们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等问题,便于自主研究。同时作好各项记录工作,如:摄像、照相、文字记录等动态、静态的资料记录收集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查能够用来做艺术品设计的材料,以及当代艺术品的有关资料。学生在查资料的同时,其实她们已经收获了大量在课本上不到的一些艺术讯息,她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上《物品上的花廊》这课时所使用的是形形的包装盒,在现代社会当中,商品是非常讲究包装的,这些包装本身有时就是一件艺术品。让学生收集这些包装材料,再辅以彩纸、彩带等其它一些装饰材料,通过设计、制作成各种各样有趣的造型。
形状来概括,最好是带棱角的几何形体,如长方体、锥体等,用这样的方法来反推,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种概括方法,轻而易举的就从身边的材料当中选出了可用之物。也就可以把自己在生活看到任何一件东西用几何形体来概括,而且不局限在自身的形象当中,拓宽了学生制作的题材,但这样也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把大的块面概括的非常好,却很难概括好一些细节部分,比如象牙、耳朵等,但细节的缺失就会使制作出来的作品缺少灵性。所以制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醒学生,细节、细节。
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是用加法(粘贴)来制作,很少会用减法(切、挖等)来制作,我在范作展示中就采用了大量了的切、挖为手法的作品,让学生来学习,丰富了作品的制作手法。
设计制作类的课程,往往是最易出成果,也是最难出成果的,需要我们老师在课程设计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才会让这些课程充满乐趣。
在本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大抵分成六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启发诱导
1.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布置活动的要求,能否运用废旧材料,通过奇思妙想,作成一件艺术品? 教师作为区域活动的组织者,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心中要时刻有“怎样巧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意识,要积极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创造。
2. 启发诱导:教师运用已有的资料,介绍一些艺术家的创意作品,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在这个阶段我们一边安排学生看一些网络上的艺术作品展,一边来一些相关的艺术书籍拓宽学生们的思路,并且给大家介绍了一些艺术家的创意作品,比如毕加索的《牛头》就是用废弃的自行车的车把和车座拼接而成,那么这些艺术家的创作源泉来自哪里,其实就来自于生活,让学生明白创作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而后我们发动学生在我们的身边寻可以被用来创造的废旧物品,让学生体验到变废为宝的成就感。
3. 组成小组:根据学生意愿,自由组合,形成研究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进行评优,这样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让我们的活动能够 持续蓬勃的进行下去。学生的主动性才会更强。
4. 选择材料:(课内)从身边的学习用品想起,讨论并举例我们生活中的废品。(课外)收集材料,并筛选材料。这个过程其实是最难,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截取的废旧物品太多了,但哪些是我们可以利用上的,哪些是不能使用的,因为我们也要考虑到一个安全的环节。每一种材料的质地不同,他的制作方法也不同需要的工具也不同,比如有些废弃的铁质产品,尽管学生有很好的构思,但制作起来非常麻烦往往需要动用很多大型工具切割机,打磨机等等。这也是废旧材料再利用中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目前我们只有先使用一些比较易于操作的材料来进行加工。学生的想法固然很重要,但是我们必须到能够安全使用的工具进行操作,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先收集
【篇二:我设计的服装教案】
第五课我设计的服装
一、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美术课程标准》当中指出,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环保材料服装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运用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也较多,包括服饰的基本知识、古代服饰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了解,现代服饰的欣赏。
通过欣赏古今服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设计制作,锻炼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而学生设计服装的方法不是由教师直接灌入,而是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种有趣的方式进行探索,让学生认为设计服装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能在自己的探索中把知识转变成技能,会把一些基本形状组合、装饰、美化,在设计中实现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彩的搭配,从而创造出不同款式的服装,使他们的一种成功感更适应未来的需要。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很熟悉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很熟练,对线条和块的运用掌握得较好。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动手能力也较强,不过缺乏细致认真的态度,手工作品较为粗糙,因此在《我设计的服装》这节课中,我在安排合作小组的成员时就将手工技术较好及认真的同学进行适当的分配,从而让每个小组的水平相当,平衡发展。同时在课程的安排上,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从而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四)、设计理念:
(五)、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