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童”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语气和重音。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策略
识字写字
1.识字。读准字音:“堤”的声母是d,读时不要读成tí,可将“堤—提”进行读音辨析。“丝、裁”两个字都是平舌音。“柳”字的声母是l,注意与n区别开,引导学生注意“柳—牛”的读音区别。识记方法: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识记时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如“拂、堤、咏”。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点拨,如“咏”,指用口吟诵,所以是口字旁;又如“裁”,它的本义指裁制衣服,所以形旁是衣。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适当地引出“载、栽”,通过比较加深对“裁”的理解、记忆。“醉”形声兼会意,可从会意字角度理解,左半部分的“酉”表示酒,加右半部分的“卒”指酒喝过度,失去正常神志。
2.写字。“诗、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其中“绿”的最后四笔为“点、提、撇、捺”;“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以写得端正、平稳。
朗读指导
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1)范读引路,感受韵味。范读最好是教师本人,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师范读时,注意发音饱满,控制速度,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独特韵味。(2)自主练读,整体感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朗读时间,朗
读时重点关注“莺、拂、堤、鸢、妆成、丝绦、裁”的读音,注意提示“长”读zhǎnɡ;朗读节奏以“二二三”为宜,如“草长/莺飞/二月天”,防止学生唱读。在反复、多次的朗读中,整体感知古诗的情感意绪。(3)朗读展示,升华情感。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就要读出诗歌的味道。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接读、师生对读。“忙趁东风放纸鸢”要读得欢快活泼,突出儿童生活的情趣;“不知细叶谁裁出”尾音要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则是恍然大悟、满心愉悦的感觉。朗读时可提醒学生带上一定的表情,或者加上动作,如“放纸鸢”“似剪刀”;教师也可以用手势引导诗句的起伏、节奏,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阅读理解
在读通古诗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感受早春清新悦目、生机勃勃的美,体会诗人写作时的喜悦和愉快。
1.《村居》:(1)对照插图,理解大意。观察插图有助于理解诗意。边读古诗边看插图,想一想:图中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学生边看图边想象,再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更有利于对古诗内容的理解。(2)联系生活,入情入境。这首古诗所描写的场景是学
生比较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或春天里喜欢参加的其他活动,想一想“忙趁东风放纸鸢”会是一番怎样的情形,然后调动学生的情感想象画面,如放风筝的场地、人的动作及人的心情等。(3)适当拓展,背诵积累。组织学生说一说古诗大意,背一背古诗。也可以向学生推荐,或组织学生交流写春景的古诗,丰富学生的积累。
2.《咏柳》:(1)感知诗题。本诗诗题的关键在于“咏”字,可以分三步来理解。首先让学生猜一猜“咏”的意思,试着用它组词;然后教师讲解,“咏”就是“赞美、歌颂”的意思,进而明白“咏柳”的意思;最后扩展到对诸如“咏鹅”“咏梅”“咏荷”的理解。
(2)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对学生来说,诗的第一、第二句不太好理解。在这两句中,“碧玉”“丝绦”需要教师重点讲解。多数学生没有见过碧玉,教师可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碧玉的外形特点,尤其是颜和光泽,再想想它和柳树的哪部分相似,让学生明白,诗人用碧玉来形容柳树鲜嫩发亮的新叶。至于“丝绦”,教师也可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丝绦”指衣裙上长长的丝带,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丝绦”和柳树的相似之处,进而使学生明白,“绿丝绦”指的就是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理解这两个词后,可以让学生说说第一、第二句的
大意。后两句的理解,抓住设问句一问一答的特点展开。在理解前两句的大意后,教师可启发学生:这么美的柳条,这么漂亮的叶子,是谁裁出来的?让学生在诗中答案——“二月春风似剪刀”。由此引导学生想象春风裁剪柳叶的画面。(3)熟读古诗,积累背诵。教学时,可配上优美的音乐,帮助学生进入画面,记忆古诗;也可以分男女生或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朗读比赛。
积累运用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记忆古诗。组织学生交流描写春景的古诗,丰富积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含课文插图及描写春景的古诗或诗句图片)。
2.识字卡片若干。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古诗。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童、趁”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村居》,背诵《村居》。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欣赏诗画,激趣导入
活动1 欣赏诗画,引导交流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诗画作品。这些都是历代诗人的古诗佳作,再配上精美的图画风景,美不美?你们感没感受到古诗配风景图的绝妙?
2.学生欣赏作品,提问学生说说画上的内容,谈感受。
3.预设:4名学生,分别猜一猜每首古诗的作者。猜不出不要紧,最后教师补充。
活动2 借助插图,理解诗题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根据画面上的内容,说清楚在什么时候,在哪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并猜测画中人物当时的心情怎样。
2.导入:清朝诗人高鼎捕捉了这一生活中的画面,有感而发,于是作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板书课题)
3.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
预设:“村居”就是在乡村居住。
4.教师简单介绍《村居》这首诗的作者。
课件出示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后期诗人。主要作品《村居》《早行》《偶书》等。
5.过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就是诗人在乡村居住时看见的。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景象?他又是如何描写看到的眼前之景的呢?好,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借助插图,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描绘的画面,然后发挥大胆的想象,为后续的理解作铺垫。鼓励学生在观察插图时要注意顺序。除了直接从春天这个季节引入新课,还可以和大家一起欣赏描写春天的诗句,营造诵读诗词的氛围。教学中教师可提醒学生:归纳同一题材的古诗进行拓展积累,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的方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