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文本分析 |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再现了江南仲春二月明媚的“春景图”;后两句写人,刻画了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景人合一,相映成趣。轻快明丽的景,兴致勃勃的人,饶有乐趣的事,绘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的一首咏物诗。咏柳,即歌咏柳树。诗的前两句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诗的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春风比作剪刀,赋予巧妙的想象,生动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 ||
教学目标 |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 ||
教学重 点 | 朗读并背诵古诗;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1.认识“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村居》。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教师看图引说。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季节?图片上有哪些美丽的景?用你喜欢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吧。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最想干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2.引出诗题。
过渡:春天来了,我们脱掉厚厚的棉衣,迎着和暖的春风,和小伙伴们在原野上奔跑,在小河边折下柳条编花环……。多么快乐呀!古时候,春天来时,小孩子又会干些什么呢?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景物、人物,并说说自己看图后的感受。
(2)教师引说:清朝诗人高鼎也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于是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村居》
(3)简介诗人。
高鼎 字象一,又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后期诗人。他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主要作品有《拙吾诗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教师板书诗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村居”是什么意思?(“村居”就是在乡村居住之意。)
二、识记生字,把握节奏
过渡:现在,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欣赏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美景,乘着和煦的春风,去和乡间的小伙伴一起放飞纸鸢吧。
1.学生观看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一边看一边听。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带拼音的生字,读通诗句;然后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指名读,教师正音。
“莺”是后鼻音;“堤”的声母是“d”,不要读成“提”;“醉”是平舌音。“柳”的声母是“l”不是“n”,注意“柳——牛”的读音区别。教师借助图片解释“纸鸢”就是风筝。
4.教师指导识记字形。
(1)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识记字形的方法。
①猜字谜识记:◇草下鸟戴帽——莺。
②加一加识记:◇扌+弗=拂 ◇土+是=堤
◇木+卯=柳 ◇酉+卒=醉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的含义。
•醉 “醉”是一个会意字,左边“酉”表示酒,右边“卒”表示极点、极端,指喝酒过度,失去正常神志。
•拂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长长的柳条随风摆动,它是怎样“拂”着堤岸的?学生通过想象,再结合插图中柳条与堤岸的状态,感知“拂”的意思,即轻轻擦过。
5.指导朗读。
(1)(课件播放朗读音频)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古诗的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意:教师范读时,发音饱满,轻重分明,速度较慢,每句有较明显的停顿,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独特韵味。
(2)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时圈出句末韵母是“ɑn”的字,注意把这些字读得响亮些,防止唱读。
(3)师生合作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注意教师朗读的节奏。
(4)男女生合作读,同桌合作读。
三、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出示“诗、村、童”的生字卡,指名读并用该生字口头组词。
诗:古诗、诗歌、诗人、诗词
村:山村、村庄、村口、农村
童:儿童、童话、童年、童心
2.指导书写。
(1)学生整体观察生字的结构、笔顺及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桌相互说。
(2)教师逐一示范,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讠”短提写得小一些,为旁边的“寺”让出空间;右边“寺”上半部分为“土”,第二横最长,覆盖下面的“寸”字。
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右边为“寸”,要注意木字旁的点和“寸”字的点相互避让。
上扁、宽,下长;第九笔为横,第十笔为竖;“里”中间的竖在竖中线上。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4)反馈评价:使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作品,出示问题范例,予以纠正。
(5)学生将自己写得不规范的生字在田字格里重写一遍。
四、想象画面,感悟美好
过渡:同学们彼此合作,扫清了字词障碍,读出了古诗的节奏,接下来可以和诗人一起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啦!
1.学习第一、二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作者在这两句诗中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进行描写?
(2)同桌相互交流。(草、莺、杨柳、春烟。)
(3)指导观察插图,启发想象:诗句中的小草长什么样?黄莺在干什么?杨柳长什么样?杨柳的状态是怎样的?这样的环境给你怎样的感受?
①学生自由发言。
生1:小草都长出来了,绿绿的。黄莺在空中自由地飞来飞去。
生2:柳枝长长的、绿绿的,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②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指导理解下列词语。
【草长莺飞】 指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二月天】 指春天。
【拂】 掸去,轻轻擦过。
【春烟】 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醉】 沉迷,过分地爱好。
(4)师生合作读古诗,老师读前4个字,学生读后3个字,多读几遍。
(5)教师朗读诗句,学生闭上眼睛听,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情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的画面,还可以加入更多的景物与细节,如燕子、鲜花、天空等。
(7)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仲春二月,小草的嫩芽从土里钻出,自由地生长,黄莺在天上纵情飞舞,欢快地鸣叫。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而细长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摆,轻轻地拂扫着堤岸,仿佛在春天的雾气里醉得直摇晃。
(8)重点探究。
①“拂”“醉”二字有何表达效果?(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和神韵。)
②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春天所见之景。)
2.学习第三、四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过渡:在这样醉人的春光里,小孩子们会做些什么呢?
(1)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
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
②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情景,四人一组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交流中遇到的问题。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指导。
①字词释义。
【散学】 放学。 【东风】 春风。
②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小伙伴一起放风筝的情景,或春天里喜欢参加的其他活动,想一想“忙趁东风放纸鸢”会是怎样的情景,然后调动学生的情感想象画面,如放风筝的场地,小孩子放风筝的动作、欢声笑语及心情。
③【诗意】 傍晚,乡间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放风筝呢!
(3)重点探究。
①“忙”字表现了儿童怎样的心情?(迫不及待放纸鸢的心情。)
②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春风所见之人。)
③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诗句由物及人,将明媚醉人的春景与生动活泼的孩童相互渲染,相互映衬,生机勃勃又充满希望的春天尽现眼前。)
五、朗读成诵,巩固练习
1.朗读展示,升华情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