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究(全文)
【    【    【XX】G643 【XX】A 【XX】1674-4810(2021)21-0134-03
    当今世界处于大进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ZG当今经济社会改革进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更是承担着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而言的,全日制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主导,尤其注重应用与实践,培养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能适应特定行业实际工作需求的高层次技术及治理复合型人才。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与科技进展到一定阶段的必定趋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 校企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意义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指学校和企业合作,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师资、实验设施等软硬件环境,按照培养计划要求,共同培养研究生的一种模式。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校接纳企业选送的人员,为企业培养研究生。二是学校统招的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实习后到企业完成学位
论文,再回学校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笔者认为,积极探究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很有意义。
    1.校企联合培养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可以实现“产学研”结合,不仅有利于缓解学校资源紧张的局面,而且有利于企业利用学校的科技资源,实现企业产品、技术的更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模式,是满足进一步进展和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要之路,同时实现高校、企业的互利共赢。高校结合自身专业特,联合企业建立高校实习实训基地,聘请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学校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同时企业为高校教师提供交流平台,能够有效地推进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
    2.校企联合培养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强化专业素养教育
    校企联合培养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强化专业素养教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在这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研究生通过在学校和企业的学习,不但系统地掌握了实验方法和先进的实验手段,同时在企业中获得了创业经验,获得了提高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学生获得更多机会制造性地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创新素养不断得到培养的同时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创业能力。可见,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将更
有利于培养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高素养人才,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为社会、为GJ做贡献的能力。
    3.有利于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自身进展和自我完善,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
    大力进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未来一段时间进展的重点和方向。尤其是随
    着我国研究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意向和去向已更多地从教学、科研岗位转向其他更为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工作部门。然而,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一直以培养科学研究或教学科研人才为主。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定位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对与之培养目标更为相近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工作。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对实践教学的一种拓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可以说,积极有效地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对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自身进展和自我完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校企联合培养教育治理责任不明确,缺少长期规划
    目前,在校企联合培养中,缺少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长期规划。从理论上而言,校企双
方均为研究生的教育治理负责单位,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校企双方却存在教育治理职责不明确的情况。对于高校而言,学校把研究生送入企业学习,企业理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治理。因为,学校无法深入企业继续进行研究生的治理工作,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否则就会力不从心,鞭长莫及。对于企业而言,由于研究生不是企业中真正的员工,因此,企业难以用其规章制度来治理和要求学生,而且,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无法运用学校的治理机制进行治理。由于企业资源和治理水平等十分有限,如果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培养、教育和治理对于企业而言没有实际效益,因而缺乏动力。
    2.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缺乏严格、合理、客观有效的评估考核制度
    目前,对于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缺乏客观有效的考核制度,造成难以评估培养效果以及难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现实。当前,对于学生在企业实践效果的评价往往是由企业做出的,学校通常会以企业的评价作为最终的评价,或者在企业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评价。但归根结底,这些评价都是以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为导向的。由于企业和学校价值目标的差异性,因而由企业一方或是以企业为主导的评价体系难以确保结论的客观和准确。
    3.校企联合培养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社会认同度不高
    由于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模式尚在进展完善之中,很多学生对于专业学位的特
点和定位并不清楚,在硕士研究生招录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对专业学位不正确的认知,导致专业硕士研究生自身认同度较低。而且,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待遇长期不等同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这也导致了社会各界对专业学位的认同度不高。
    三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究
    1.以项目为依托,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
    优质的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础,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最直接的参与社会实践锻炼的场所,对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有效地培养自身的科研和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就业能力、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企联合以项目为依托,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主要是指以高校为主体,依托大型企业、集团等相关单位,高校与其凭借一定的科研项目展开合作对接,并让学生参与科研创新之中,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建立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培养基地,促使研究生教育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进展的需要。
    2.增强师资力量,切实实行双导师制度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和研究生培养的实际需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建立健全校内外双
导师制度。理论知识深厚、指导经验丰富的校内导师与实践经验丰富并具有一定指导能力的校外导师共同协商制定研究生的教学培养方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弥补高校自身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利于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加强校内导师的实践能力考核,可以把一些与企业合作紧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导师选拔到指导教师队伍中;可以鼓舞校内导师到企业实训,提高其生产实践能力,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可持续进展。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校外导师遴选与聘任制度。学校通过给予校外导师一定的学术地位和指导酬劳,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对校外导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理论与方法等的培训。
    切实实行双导师制度,建立校内外导师合作交流平台,有利于增强师资力量,共同指导学生。同时也为校内外导师之间的科研合作搭建了有利的桥梁。 全日制研究生
    3.抓好过程治理,完善考核内容,强化校内外评价机制
    抓好过程治理,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全过程管
    理体系,做到前期有安排、中期有检查、后期有考核。其次,完善考核内容,建立更加人性化的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的量化评价考核机制。不断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探究,畅通实践效果反馈渠道,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校内评估方法和教
学质量的评估机制,同时,建立健全校外评价反馈机制,不断培养适应社会与企业实际需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充分整合学校与企业双方的教育资源,有效地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是新时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符合社会的必定要求,是我国高校自身进展和研究生培养的必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