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斗2020年第3期《4m釦作》
民乐小合奏《西津寻渡》创作浅析
◎张志强
摘要:民乐小合奏《西津寻渡》以镇江著名旅游文化景区西津渡系列景点为创作背景,通过民族乐器简洁的音乐语言再现千百年来人民众的劳动和生活场景,讴歌勤劳、勇敢、进取、开拓的民族文化精神,以“文旅融合”的创新思路和高品质的音乐艺术魅力,探 索新时代民族文化弘扬传播的路径。
关键词:文旅融合;西津渡;民乐;艺术价值;社会效益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组建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从理念走向行动,深度挖掘旅游产业的 文化因子,不仅给旅游“加码”,更是给文化“赋能”,推动传统旅游业从单纯的盈利功能 向文化传播功能拓展,既为旅游业负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也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为地 方文化活起来、让民族文化走出去探索出一条有益路径。本文通过解析民乐小合奏《西津寻 渡》这部作品,对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民乐创作作出阐述。
一、民族音乐与西津渡旅游相融合,彰显民族文化精神
西津渡位于镇江长江岸边,长江与运河交汇处,城西的云台山麓,原是一个繁华的码 头。千百年来,发生
在这里的重要战事有数百次之多。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 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这里共有文物保护单位 1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经过镇江市政府多年修缮,现在已经面貌一新,成为镇江人民最喜爱的一处旅游景点,也成为镇江吸引周边游客踏足观 瞻的“文化标志”。
传统民乐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深受广大众和少年儿童喜爱。《西津寻渡》用民族乐 器演绎,采用中国民族音乐形式表现西津渡,闲适、欢快、流动的节奏,体现了浓郁的中国 民族风情和江南水乡地域文化特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能引发
听众对居住在江南水乡能够享受富足安康美好生活的共鸣,不仅带给人
精神的愉悦,也激发人们对新时代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赋予了时
代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作品演绎,展现出镇江蓬勃发展的朝气,刻画出
了劳动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让地域文化更好地诠释出中华文化的自
信,推动镇江文化旅游走出国门、拥抱世界。
西津寻渡
2020年第3期《作》125
二、深度挖掘西津渡旅游文化,丰富音乐作品内涵
“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述人民、歌唱人民,使艺术创作更接地气、作品更有生气、演出更有人气。”
“一眼看千年”是西津渡有名的景点,通过在同一区域挖掘出历朝历代铺就的行道路面,活生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一眼望去,就能感受时代斗转星移、历史沧桑巨变。“一眼 看千年”景点旁的石头台阶和
台阶中央因为挑夫走卒上下推车碾压凹陷形成深深车辙的石径 小路,不禁让人联想到千百年来码头工人推车、挑担、做买卖的繁忙景象,感叹中国千年的 发展历程中,多少劳动人民车推、肩抗,流血、流汗,付出千辛万苦,历经多少苦难,才让 我们这个民族繁衍生息、屹立于世界东方。那铿锵有力的节奏就是人民勤奋劳作的号角,就 是时代进步的节拍,不知不觉中触发灵魂深处的震荡。
好的作品,源于火热的生活。通往古街上“白塔”“观音洞”至今还有不少游客跪拜、祈祷。古街上来自世界各地做买卖的“商人雕像”,让游客感受到古街的繁华昌盛。那轻快 的音调,透露出喜悦,喷薄欲出。正是这些商人推动经济发展,推动西津渡的繁华。不远处 “救生会”景点记载历史上长江多次风雨泛滥,救生会已经发展成一个稳定的组织机构,每 遇到各种灾情“红船”及时出动抢险救人。一幅幅记载着救灾抢险的画面,波浪滔天的江 水,红船在滚滚江浪中飘摇,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亘立其中,让人内心热血久久难以 平息,那些远去的历史,那些可歌、可颂、可敬的人们,他们身上流淌着炎黄子孙的,正是 伟大祖国走向复兴的动力之源。
从千年厚重历史、忙碌劳动场景、夜晚听戏闲情,到逆风而行担当,音乐曲式浑然天 成。引子“一眼看千年”沧桑古朴的音调,不尽长江滚滚流动,继而弹拨乐在低音区配以打 击乐铿锵有力的节奏,逐步向中音区推动展开,复调式旋律描述这白塔下观音洞人们祈祷,接着轻快的旋律音调脱颖而出,配以温和的打击乐,让人不免置身于繁华热闹的街市,夜晚 一切都安静下来,古戏台咿咿呀呀的歌声四处飘荡,突然风雨交加,江面上波涛汹涌,红船 紧急出动,与风浪搏斗,拯救处于危难中的众……
引子:一眼看千年,悠长沧桑音调;
第一段A:码头工人,节奏铿锵有力;
第一段B:白塔、观音洞祭拜,节奏平缓可以和A形成复调呈现;
第二段:繁华古街,节奏活跃轻快采用A动机;
第三段:夜晚古戏台咿咿呀呀或古人把酒吟诗,节奏安静优美;
第四段:红船救险,采用A+B材料,节奏激昂,和风浪搏斗;
尾声:回到现今,弘扬正能量的旋律,气势较为宽宏。
三、探索艺术继承与创新,满足众审美需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
挖行2020年第3期《HU«作》
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 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分析人民众的音乐审美需求,总结历史成功音乐作品案例经验,运用创新理念,只有谱写符合时代的音乐作品,满足广大众需求,得到人民众认可,才 能起到宣传好西津渡旅游的作用。
当前不少音乐作品为了求新,大量运用变化音,甚至有意摆脱旋律,让人难以听懂,一
味追求手法新奇,脱离众审美需求,显然不合适;也有些作品音调乏味,听来听去毫无新 意,显然也不行。所以尊重传统,大胆创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反复锤炼音乐语言,让音乐形象更为准确、贴切、生动,尽可能地脱离一般,又让众接受、喜爱。唯有不断探 索众审美需求,大量分析众认可的经典作品,研究创作技艺,总结创作经验,才是作品 成败的关键。
第一,对于作品开头引子“一眼看千年”部分,音乐采用悠远的意境徐徐展开,旋律既 要有沧桑感又要有古韵,让人有无穷回味之感,并且在器乐作品中引入人声哼鸣,以及加人 磬这种特乐器音,让作品意境有种洗涤心灵的效果:
竹笛二胡3琵琶扬琴古筝大阮打击9
_
自由地
—哦、
mp
—哦
4 H从
w
风钤叽
第二,在作品第一段码头搬运工人形象中,追求节奏声音立体化,在乐句旋律中加人乐 器各种敲打音,即乐句前几小节是节奏很强的旋律,后几小节是节奏性敲打,一方面为下 面乐段展开作出铺垫,另一方面让码头工人那种铿锵有力劳动节奏更加有力。这种与节奏相 结合的旋律,在后来乐团队员排练中首先得到演奏员的肯定,立体形象生动:
2020年第3期《44鈿作》
127竹笛
二胡3
琵琶
扬琴
古筝
大阮
打击
20<1= 65坚定地
第三,繁华古街音乐创作运用乐器演奏手法特点,如竹笛装饰性半音使用,活跃的新鲜感立刻把街面上满脸喜的人描绘出来。
第四,红船救险一段,主题音乐形象由不同乐器在不同高度和调性呈现,同时配以半音阶和乐器的各种演奏手法,再加上民族打击乐的节奏。多声部复调化结合民族乐器个性音和个性手法,表现出江面上
翻江倒海、波涛汹涌,红船顽强不屈和风浪艰难搏斗的场景:J5S
11r i—F W I4~~~
_介f-
镇江旅游------------^
,匕^—三
-,」」1J m F f~9~£^~
圆-L4
」T
9
**p—===:
r~r十酵
> >
2020年第3期《鈉作》
四、注重强化精品意识,不断追求音乐品质
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要具有精细打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首先,对作品在创作方面不断修改、提高,在和声、复调、配器等各方面地精益求精,反复实践完善。当前音乐学院学习的传统和声源于西方,适用于西方乐器,在中国民族乐器中不一定有同样效果,需要反复的实践检验,根据音乐形象对声音效果进行修改。其次,在排练中要求演奏员在演奏时对音、音准、强弱变化等各方面都精雕细琢,力求完美。第三,在作品呈现上也丝毫不马虎,如作品配合舞台大屏幕作画面上的适当介绍,让听众听懂、看懂,增强听众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每次演出在音响上反复调试,尽量让每个声部平衡好,给予听众较为完美的体验,在演奏员服装上也力求和画面故事统一,尽量 满足听众的审美需求。
民乐小合奏《西津寻渡》在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选拔赛中,首先是在市选拔赛中受到专家的一致高度好评。在省选拔赛中成功晋级,并且在展演活动中得到广大观众的如潮掌声,最 终在第三轮比赛中作品成
功获得江苏省五星工程奖。作品得到市委宣传部推选,代表镇江市出访德国、奥地利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巡演,受到德国听众和驻德大使等相关人士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认可,为宣传镇江西津渡起到了很好效果。作品还多次参加镇江市重大活动演出。
推动文旅融合的民乐小合奏《西津寻渡》的创作,以镇江西津渡旅游资源探索民乐创作,作品所带来成绩和价值也是较为显著的。作品以人民为中心,歌颂人民不畏艰难、战 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得到人民众的认可。作品在对民族器乐创作的探索、实践方面也取得了宝贵经验。推动旅游发展,以文促旅,仍然需要密切关注文旅融合市场发展变化,不 断探索人民对精神生活的审美需求,更要不断提高业务创作水平和专业技能去引领、开拓文化旅游新局面。
张志强:国家二级作曲,江苏省镇江市文化馆创作调编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