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0日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A类)
(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案例分析题
(根据所给案例,回答后面的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总题数:2,分数:50.00)
案例一
 “山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这是古代诗人笔下的小镇美景。而今,那些散落在浙江大地上的特小镇,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堪称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探索,还是当前新型城市化的一个鲜活样本。
    2015年1月,浙江省首次提出要规划建设一批特小镇战略设想,同年6月,浙江公布了第一批37个省级创建名单,后又公布了新批次的创建和培育名单。特小镇起步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肯定,这种模式正在全国推广。
    特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主要功能平台。
    在政策的鼓励和市场的推动下,浙江省涌现出一批极具影响力的特小镇。如有致力打建成中国未来创新的第一镇———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它是以云计算为核心、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为产业特点的特小镇;有以美国格林尼治基金小镇为标杆,旨在打造一个集基金、文创和旅游三大功能为一体的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还有集文化传承基地、青瓷产业园区、文化旅游胜地为一体的龙泉青瓷小镇,等等。
    特小镇的特质在于“特”,其魅力也在于“特”,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因此,保持小镇“特”的鲜明性,是打造特小镇的首要原则。
    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产业特是重中之重。浙江省的每个特小镇都紧扣浙江信息、金融、环保、旅游、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中药等十大历史经典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产业。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比如,云栖小镇、梦想小镇都是信息经济特
小镇。云栖小镇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而梦想小镇则主攻“互联网创业+风险投资”,投资突出“有效性”。
    林立的高楼大厦不是浙江要的特小镇,“产业国+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馆”的大拼盘也不是浙江要的特小镇。浙江要的是有山有水有人文,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的特小镇,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文化是特小镇的“内核”,每个特小镇都要有文化标识,能够给人留下难忘的文化印象。要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培育创新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汇聚人文资源,形成“人无我有”的区域特文化。特小镇的开发建设,旅游并不是核心目的,但拥有一定的旅游功能作支撑,小镇会更有生命力。
    特小镇也应是“高颜值”小镇。浙江小镇建设要求根据本地实际,集中连片,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千米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千米左右。建立特小镇电子空间坐标图,界定规划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建设面积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从小镇功能定位出发,强化建筑风格的个性设计,系统规划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和形象塑造,让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总之,小镇的形态之美,是独特的自然风光之美、错落的空间结构之美、多元的功能融合之美、多彩的历史人文之美的有机统一。
    作为新生事物,特小镇的成败不在于政府是否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竞争力和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因此,特小镇不由政府大包大揽,而是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做好编制规划、保护生态、优化服务,不干预企业运营。同时,坚持质量导向,把实绩作为唯一标准。重点考量城乡规划符合度、环境功能符合度、产业定位清晰度、文化功能挖掘度等内涵建设情况。实施“创建制”,重谋划、轻申报,重实效、轻牌子,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宽进严定、动态管理,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形成“落后者出、优胜者进”的竞争机制。转变政策扶持方式,从“事先给予”改为“事后结算”,对于验收合格的特小镇给予财政返还奖励。对未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实行土地指标倒扣或淘汰出局,防止盲目“戴帽子”,确保小镇建设质量。
    问题:
    浙江省正致力打造的特小镇的“特”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要求:提炼到位,概括全面、简洁,条理清晰。不超过350字。(分数:2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特小镇是共享、开放、创新、协调、绿发展并理性结合自身特点,实现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重要结合。其特征如下:
    (1)属性上:不是行政单位上的镇,也不是传统产业园区的一个“区”。
    (2)产业上:紧扣浙江原有传统、特产业信息,主攻最基础最有优势的特产业,且同一产业也实现差异定位、细分领域,努力打造特的产业基础。
    (3)城市规划上:小镇的特不在于高楼大厦,而在于增加民众归属感,在于留住“人”。
    (4)文化上:各小镇区域不同打造不同的文化,将文化融入产业,培育创新文化、历史文化等区域特文化,同时嵌入旅游功能,更好地促进小镇发展。
    (5)运作上:发展摆脱原有政府扶持模式,主要依靠企业和市场化运作,坚持以质量为导向,实绩做标准,形成一个良好的淘汰机制。
)
解析:
案例二
资料一
    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火了。“你今天看直播了吗?”———成为一些年轻人聊天的高频词。“无直播不传播”走进千万普通人的世界,秀场、体育、电竞等各类直播形态“遍地开花”。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和一个注册账号,人人都可以变成“直播车”,日进斗金的“传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持续加入,也使之成了当下最热的创业“风口”。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在线直播平台有1000多家,覆盖用户超过3.4亿。一些大型网络直播平台月活跃用户超千万,高峰时段部分“房间”在线用户可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2016年整个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超百亿元,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互联网传播的新业态,在呈现出井喷发展的同时却伴随着诸多乱象出现。为了推高流量、“吸粉”牟利,某些网络主播可谓花样百出、无所不用其极地“博出位”,烧车、吃虫子、喝辣椒水,甚至、“造娃”等让人瞠目结舌的内容都曾出现在网络直播中,不惜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充斥不少情、淫秽、暴戾、涉毒、猎奇等内容。
    2016年8月的一天,在六间房秀场上,一团队打着户外直播的名号,进山里捕杀野生动物,且手段极其残忍,以此来博得关注,并索要礼物。
    2016年10月31日曝光的一段网络视频,两名男子在直播平台上直播做慈善,给四川凉山
州村民发钱,直播结束后又从村民手中把钱拿回。
    2016年12月30日,安徽省灵璧县一名女子为吸引粉丝,在澡堂洗澡的时候用手机直播洗澡,一些女子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曝光,引无数人“围观”。
    除了直播内容“博眼球”,天价打赏乱象也引发各界关注。近期,上海一名十几岁女孩偷用其母亲手机给网络主播打赏,两个月花掉了家里25万元存款。
    “有人通过花钱来购买存在感,满足虚荣心;有人则借此成名,为自己牟利创造条件;更有一些直播平台、经纪公司、主播三方合谋,从普遇网民观众身上‘套利’。”某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专家这样分析网络直播乱象的产生根源。
资料二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2016年2月至4月,全国扫黄打非办组织协调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工信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网络直播平台专项整治工作,查办了一批网络直播平台违法违规案件,一万余名违规网络表演者被处理。
    2016年7月1日,文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网络表演活动中网络表演经营单位责任缺失、管理混乱,以及一些表演者活动低俗、情等违法违规问题进行规范。同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
关问题的通知》,重申有关规定:直播平台必须持有许可证,未取得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不能从事直播业务。11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提出对主播实施“实名制+黑名单”措施,被称为“最严新规”。12月,文化部印发《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规定网络直播平台要有许可证,网络主播也要进行身份证实名注册。其中指出,2017年起,未经审批的网游也不得直播。
    有专业人士认为:“这些新规出台后直播行业有所好转,‘管而不清、理而不顺’的老大难问题也得到改善。但网络直播乱象仍不时惊爆眼球,有的还在法律与规则边界跳舞。”
    有专家说:“把好内容关是治理网络直播乱象的基础,网络直播健康发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突破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
    某大学法学教授指出:“黑名单制度落实的前提,是应当有完善的审查机制,该机制首先还要解决的就是实名登记工作。然而,我国的身份信息盗用情况泛滥已经成为共识,冒用身份证信息注册直播的不在少数,黑名单制度如果建立在虚假信息的基础上,那么这个制度要落实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况且,直播平台涉及的监管部门较多,比如,内容违规属于版权局的管理范围;传播过程中的违规由文化部门管理;如果运用电影和电视的审查机制,监管方面则属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包括公安、工信等部门。如此多部门联合管理、交叉
管理,结果很可能是都有监管权,却无人真正去管。”
    某律所的李律师认为:“规定中应持双证上岗,是对网络主播和平台的基本要求,而相关部门进行监管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于是,大部分监管责任落到了直播平台自身。然而,持证上岗的主播也不代表在直播中就一定不会违规,直播即时性太强,临时突发状况很难避免。”
    有法律专家表示:“由于目前相关的法律对于情等界定不够具体,导致网络直播频打‘擦边球’。但随着政策的实施,整体而言,直播行业将更加规范,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网络直播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正在进入全民时代。它带来各种可能性,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我国十大旅游胜地    问题:
    结合资料,从政府部门的角度谈谈如何更好地规范网络直播。
    要求:对策合理、可行、针对性强。不超过500字。(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网络直播的兴起伴随着乱象丛生,政府部门应更好地规范网络直播,具体建议如下:
    (1)完善相关网络直播行业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用法律法规对网络直播行业及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规范。严格要求网络直播平台遵守相应的网络直播的规章制度,同时对于直播公司的注册审批要严格其审批流程,对从业人员的规范,实名制入职。
    (2)加强网络直播行业的监督监管,使网络直播行业规范化。政府出台关于网络直播行业的相应规范准则,肃清网络直播行业的市场风气,加大网警的投入力度,对网络直播进行无死角监控,提高直播人员违法成本的同时,出台“黑名单”,对于违规违法的从业人员,依法处理,禁停其直播,写入黑名单。
    (3)加强网络直播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严格规范其入职要求。建议政府组织相关教育培训活动,对于即将入职的主播要进行岗前培训,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道德规范。
    (4)加强管理网民教育及规范。采用实名制方式登录直播平台观看直播,由于未成年人消费观念未成熟,未满18周岁网民要禁止观看直播,同时政府主导,对网民要进行合理的上网消费教育,切勿攀比。
)
解析:
二、作文题
(阅读以下材料,然后按后面的要求作答。50分)
(总题数:1,分数:50.00)
    在英格兰巨石镇,一根14米高的石柱顶端,架着一块40吨重的巨石。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远古时代,人们是如何把如此重的巨石搬到石往上的呢?考古学家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当时人们采取的是土屯法,即在石柱的一侧垒土,使“地面”高至与石柱顶部齐平,并与地面形成一个斜坡,人们便是沿着这个斜坡,用滚轮与撬棍把巨石推到石往的顶端。
    有时候,对于高远的人生目标,当我们无法直接实现时,不妨给目标一个斜坡,给目标一个缓冲的坡度、缓冲的时间、缓冲的距离。
    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实际,以“给目标一个斜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字数在1000字左右。(分数:5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给目标一个斜坡
    如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寻求“快”和“立竿见影”,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等心理普遍存在。而与之相对的,有孟母求子成才三迁住址的耐心,也有悬梁刺股一心向学的刻苦,这种种都体现了缓冲的精神。学会缓冲,可以让我们在浮躁的大环境中静下心来,寻原始的本真。同时也能让企业转变发展思路,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因此,我们要学会缓冲,转换视角赢得成功。
    学会缓冲,让人生光华绽放。缓冲是一种睿智的视角转换。屠呦呦专心科研,不慕浮华,光阴流转中,岁月却不曾辜负。她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让专注和付出都有了回报。缓冲,是一种智慧,也是勇气。当今社会,“拜金”,“物质”等词汇的出现,反映了时代的浮躁和不安。而在沉静之中,放慢节奏,努力付出,使人格独立,灵魂充沛丰满。自我价值的实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生活力。增加了阶级稳定性,促进社会的和谐。由此,我们要放缓步调,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在生活中勤于思考,同时心怀家国,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时代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价值。
    学会缓冲,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如今社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人人都追求效率和回报的当下,企业的发展如果失去长远的眼光,缺少缓冲意识,就会沦为赚钱的机器,最终在
市场大潮中渐渐平凡直至淘汰。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他们的发展轨迹告诉我们,想时代发展中屹立不倒,需凭借的是对质量的严格把控和对消费者的负责。一些黑心商家,“臭肉精”“病死猪肉”等流入市场,短期内或许得到了暴利,但他们失去的是众的信赖。企业的发展需要缓冲意识,慢下来做好产品,树立品牌。企业的存在不应该只是为了名利,更应为时代的进步和创造社会价值而努力。
    学会缓冲,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加强。近些年,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实现了“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为实现解决贫困的目标而切实放缓步调,耐心些来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是我国政府工作需要缓冲意识的良好体现。“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执政者耐下心来为百姓做实事,是政府执政过程中需要缓冲意识的最好证明。政府官员的缓冲意识是摒弃浮躁、脚踏实地的意识,细致入微、关怀备至的意识,是脱离了快速和浮躁,避免一味追求政绩观的表现。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区域发展……耐心切实地把各项社会事业做到位,人民众才能切实改善生活,增强幸福感,全民小康的目标才能实现。
    学会缓冲,让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使得企业拥有良性的发展视角,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树立亲民爱民的政府形象,提高公信力。因此,我们要学会缓冲,给目标一个斜坡。
)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