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砌体结构多层房屋的抗震加固特点及加固技术方法
摘要:砌体结构因建筑物使用功能改变或使用年限将至进行加固改造,而大空间的需求导致砖混结构改底部框架结构成为常见改造形式之一。在大空间改造过程中,原结构处于受力稳定状态,而拆墙改造将打破内力平衡,改变整体结构的应力和变形状态。砖混结构改底部框架结构采用置换技术可以使结构体系顺利转换,二次达到稳定状态,即在底层设置托换大梁,待墙体拆除后将上部荷载通过框架柱传递至基础,因此对于托换梁的设计是砖混结构改底框结构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本文章对既有砌体结构多层房屋的抗震加固特点及加固技术方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既有砌体结构;多层房屋;抗震加固;特点;技术方法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设了大量的砌体建筑。由于当初的经济水平、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等多方面因素会导致结构主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性能退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更为关注,尤其对出现明显缺陷的建筑物更为关心,因此对老旧、劣化现象比较严重的建筑物进行安全鉴定的需求越来越多。
一、砌体结构概述
砌体结构也称砖混结构,是由砌墙及钢筋混凝土梁柱等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主要靠墙体承受房屋全部荷载并承受地震力。墙体由块砖和砂浆砌筑而成,具有承重和围护的双重作用;梁、柱、楼板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在现有各种建筑结构类型中,砌体结构往往是历次大地震中倒塌和破坏最严重的一类结构。但同时有研究发现,即使在较高烈度地震作用下,设计和施工质量良好的规则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砌体结构仍有一定的弹塑性变形和延性耗能能力。砌体结构特别是无筋砌体的弹塑性变形能力明显低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或钢框架,以及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
二、既有砌体结构抗震加固的意义
既有砌体结构要着重考虑对抗震加固特性的设计优化,以便改善结构并进行修改性能,它直接关乎着施工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所以若要从根本上提升施工架构设计的科学性,并保证施工构件的良好使用效果,就必须从架构设计环节开始层层严格把关,高度重视抗震加固性的设计和优化,并尽可能地从工程整体视角出发进行综合分析,为工程进度的合理推进、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期望等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并相应的拉长了施工的期限,以避免地震等恶
性自然灾害的直接影响。
三、工程实例
  现以杭州市余杭区某旧住宅小区5层住宅为例,该楼结构为砖混结构,长约30,宽约12m,檐口高度约为17.6m,建筑面积约1840平方米。建造在于1995年,基础采用天然地基条形基础,上部承重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楼板采用预制板。顶层设置架空层,可上人现浇平屋面。经检测该房屋采用天然地基条形基础,地基基础危险性鉴定等级为B级。承重墙体采用砖墙砌筑,整体结构构件老化开裂严重,影响整体传力路线,故该房屋上部承重结构鉴定等级为C级。屋面构造排水设施多处破损,外墙及屋面多处出现起皮,该房屋围护系统评为C级。具体施工方案为:在纵横墙交接处增设构造柱及楼层间增设圈梁;对外墙采用单面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楼梯间墙体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
三、既有砌体结构多层房屋的抗震加固的技术方法
(一)构造柱加固
以钢筋混凝土为基础材料,在砌体墙的内侧或外侧施作构造柱,连同既有结构共同承受地震
作用,此时砌体结构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抗剪强度、抗变形能力均有所提升。本工程改造中就是通过增设构造柱起到抗震加固的效果。外加构造柱、外加圈梁等共同结合,形成完善的空间结构体系,从而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在水平地震力的作用下,墙体的受力性能接近竖向悬臂梁,墙体中部的剪应力、边缘部位的弯曲应力较大,容易由于受力过强而失稳,此时可以在砌体的受拉边缘处设构造柱,充分发挥柱内纵筋的力学性能优势,有效承受正截面的拉力,由此延缓砌体受拉缝的发生。
(二)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
房屋结构改造加固针对砖混结构体系的房屋建筑,常用的加固方法是墙体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此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房屋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此方法重点实施工艺如下:凿除原墙面粉刷及装饰层————墙面剔灰缝、钻孔并用水刷洗——喷素水泥层——安放钢筋网片并设立锚筋——浇水打湿墙——抹泥砂浆并保护——外墙装饰。在施工中,当碰到原墙面碱蚀严重时,先铲除松散面层,运用1:3水泥砂浆涂抹,最后再拆卸已松散的勾缝砂浆。在墙面打孔时,先依据项目要求划线指出锚筋部位,并用电钻打孔。在抹灰中,应使用分层手法,每层厚度把控在15mm左右。抹灰完后应及时保护内墙面进行浇水养护,外墙除浇水外,还要在外墙面上通过粘贴草袋来降低太阳温度或冬季温度过低造成的干扰。   
(三)高延性混凝土加固
抗震加固以满足抗震设防和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要求为主要目标。对部分墙体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高延性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加固材料,实际施工过程中宜采用干混料预拌方式制备,后加法加入纤维。当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机转速不宜小于45r/min,并应配备纤维专用计量与投料设备。当纤维体积率超过1.5%时,宜适当提高搅拌机转速和延长搅拌时间。在砌体结构表面压抹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应对墙面浇水润湿,并待墙面湿润无明水后再压抹。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厚度大于15mm时,宜分层压抹且前后两道压抹时间间隔不宜超过4h,最后一层之前压抹的高延性混凝土表面不应收光。通过压抹施工,使高延性混凝土面层与砌体成为整体,共同受力,并利用其高韧性、高强度(抗拉)、高抗裂性能和高耐损伤能力来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力、延性和抗裂性能,有效改善砌体房屋的整体性。
(四)置换混凝土加固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在现今既有建筑物安全改造中的使用是比较常见的。其主要原理就是把原结构风化松散或低强度的混凝土凿除更换成强度更好的混凝土,以此优化原有结构。目前,我国不论是原有的还是新建建筑物均以混凝土结构为主,混凝土结构具有耐火性好、可模性
好、强度较高、耐久性好、整体性好和取材容易等特点,这就使更换混凝土加固法的应用越加广泛。用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更换掉原有承载力低、强度低的混凝土,会使既有建筑物的耐久性大大增加,另外,更换既有混凝土加固法相比其他改造方法要相对复杂,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在混凝土更换前应做结构的卸载支撑,对于承重结构复杂的项目卸载支撑还应做专家论证方可实施。通过混凝土置换使房屋的结构更加稳定。
结束语
多层既有砌体结构房屋加固是保证建筑安全、提升抗震能力、延长后续使用年限的关键途径,值得工程人员在此领域深入探索,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固。本文围绕多层砌体结构的加固要点展开探讨,希望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郑士举,郑乔文.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抗震加固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20,46(04):25-33.
[2]吴清,刘湘,许锦燕,江波.砌体结构抗震加固设计案例分析[J].建筑结构,2020,50(12):121-124.
[3]李宗峰.砌体结构外加预应力斜拉杆加固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1.
[4]王海潮.支撑结构及其对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效果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20.
[5]蒋璐,李向民,蒋利学,张富文,郑士举.既有多层砌体住宅增设电梯与抗震加固综合改造技术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1,42(07):20-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