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菊花展览会会徽、吉祥物
征集活动情况总结                   
第十届中国菊花展览会,将于今年10月在我市举行。这是我市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花卉类大型节会。会徽、吉祥物的征集及确定是各种大型节会的传统做法,现将第十届中国菊花展览会会徽、吉祥物征集活动情况向组委会作具体汇报。
根据第十届中国菊花展览会组委会第二次会议要求,菊展秘书处从20097月,着手制订十届菊展会徽、吉祥物征集活动方案。方案中确定:入围会徽、吉祥物各3件,其中经组委会研究确定做为十届菊展会徽、吉祥物的设计作品各一件,分别奖励设计者人民币10000元、颁发证书;另外做为入围的会徽、吉祥物设计作品各两件,分别奖励设计者人民币1000元、颁发证书。
征集方案经组委会主要领导审查同意后,200984日我们通过网站、《日报》、《晚报》面向全国发出征集。此次征集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915游客哄抢展览花日截稿时,共收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地区的投稿,总计会徽设计方案203,吉祥物设计方案55个。
其中:广东省(29), 河南省(27), 江苏省(16), 山东省(11),北京市(10), 福建省(10), 湖北省(8), 浙江省(7),四川省(6),上海市(6),重庆市、安徽省、黑龙江省各(5),江西省、辽宁省、云南省各(3个),海南省(2), 河北省(2个),甘肃省、广西省、贵州省、湖南省、吉林省、山西省、西藏自治区、台湾地区各(1)
为在评选工作中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菊展秘书处从我市各界专业人士中选出专家,组成了十届菊展会徽、吉祥物征集活动专家评审组,并于20091130日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专家评审组分别由市美协,艺术学院副院长,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市规划院总规划师,市文化局副局长,市书协副主席,市菊花协会秘书长,市园林处总工程师,职业技术学院讲师9位专家组成,刘任组长。2009121日至20091217日专家评审组对征集到的203个会徽和55个吉祥物设计方案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初选,从创作理念、形象设计、彩构成、主题寓意等方面入手,分别评选出40个会徽和20个吉祥物设计方案。20091218日在此基础上又经过5轮的集中投票,确定了待入围会徽和吉祥物设计方案各6个。
本着“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原则,菊展秘书处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人代会和政协会议期间就待入围的6个会徽设计方案和6个吉祥物设计方案,广泛征求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并
进行了投票,共计有186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评选。此后,于今年35-320日将待入围的6个会徽设计方案和6个吉祥物设计方案在《日报》、网上进行了公示投票,共计有 21889名众参与评选。今年42日,秘书处综合专家评审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网上众的评选结果,推荐出会徽、吉祥物设计作品各三个。请组委会确定一个做为十届菊展的会徽和吉祥物,确定两个做为入围的会徽和吉祥物。入选的会徽和吉祥物作者简介及创意说明汇报如下:
会徽方案一:作者湖南省岳阳市人,专业标志设计师。创意说明:图案以数字“10”“kf”与盛开菊花,飘带组合造型突出显著的开封地域特以及十届菊展的主题。会徽中的菊花和飘带在中国文化都具有代表性,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亲和力。整个标志简洁高雅,给人以很好的视觉感受
会徽方案二:作者福建省福鼎市人。创意说明:会徽主题“古都菊韵,盛世中华”,图形中耸立的铁塔述说着“七朝古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外围绽放的十片花瓣,突出十届菊展特。
会徽方案三:作者工术师,就职于北京首都机广告有限公司。创意说明:造型为一朵
盛开的菊花,突出展览会的主题。由数字“10”演绎而成菊花的花梗和叶子,突出第十届的含义。菊花的花芯为“开封”首写字母“KF”组成,与盛开的花瓣一起,寓意十届菊展的盛大隆重。
吉祥物方案一:作者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创意说明:十届菊展吉祥物以“菊童”命名,衣着热烈喜庆,手举一枝菊花,端详着菊花的姿态,调皮的模仿菊花的“鞠”态与菊花古体“鞠”的寓意吻合。以开封最具民间艺术代表性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板年画为蓝本进行创意设计,此种造型首次用于设计当代大型活动吉祥物形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
吉祥物方案二:作者山东省临沂市人。创意说明:以菊花为基础元素,结合健康友好、活泼可爱的人性设计而成。“金金”,象征金秋、金菊,寓意金时代。
吉祥物方案三:作者大连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创意说明:吉祥物以我国古代的娃娃形象原形,与菊花行巧妙合,采用代卡通表形式设计而成。娃娃头顶上两个髻是由大菊花演而来,惟妙惟肖、恰到好。胸前肚兜上着“菊”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菊娃”造型乖巧、活在宣菊花展的同也把幸福和快乐带给大家。
我们在征询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建议方案一做为十届菊展的会徽和吉祥物。我们拟定在711日,菊会开幕前100天的时候,在午朝门广场设立倒计时牌并举行揭牌仪式。
第十届中国菊花展览会组委会秘书处
二〇一〇年六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