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点名要抓的逃犯郑蕴侠,因一个成语暴露,曾指导张国立拍戏
1984年秋天,宜宾江安县夕佳山中的一处庄园里,突然涌进来一大批人。
原来,这里正在拍摄电影《草莽英雄》。
写剧本的人名叫阳翰笙,出生于四川省高县。
清末到民国期间,阳翰笙的老家出现了名为“袍哥”的组织,这部《草莽英雄》就是以“袍哥反清、保路运动”为主题创作的。
在这部电影里,饰演“袍哥大爷”罗选青的演员名叫夏宗佑,此人曾演过贺龙元帅;饰演同盟会志士唐彬贤的,就是张国立。
电影剧照
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张国立还没有走红,自然也没啥明星派头。
除了这些主演之外,剧组里还有个老头,大约80岁左右,个子不高,脸黄体瘦,精神却很好。
这老头经常穿着一套旧中山服、一双旧布鞋,看上去就像是个教书先生。
他也是参演人员之一,在电影里演一名“老袍哥”。
不过,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老头绝不可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演员,导演刘子龙对他他毕恭毕敬,经常凑到他面前,问东问西。
后来,大伙一打听才知道,此人的身份果真不简单!
《草莽英雄》电影剧组合照,注意看上排中间的那个老头
1、给周总理寄子弹
这个老头名叫郑蕴侠,出生于1907年,是江西临川县人。
他的父亲郑宗尧曾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后来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便在孙中山的大元帅府任职。
郑蕴侠也不差,他先是考入上海法学院法律系,后来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是众所周知的高材生。
正是凭借着这两张“过硬文凭”,郑蕴侠很快便在国民党政府站稳了脚跟。
1938年,台儿庄战役打响,郑蕴侠率领政工队奔赴前线,亲自参加了滕县守城战,与日军5次争夺阵地,一直撑到援军到来。
1941年后,郑蕴侠以重庆《世界日报》采访部主任、军委会通讯社社长等身份,亲自奔赴中国驻印缅远征军,主持战地通讯工作。
凭心而论,在抗日战争期间,郑蕴侠的的确确做了一些为国效力的实事儿,这种行为值得赞赏,但是,抗战胜利后,他却犯下了无法饶恕的罪过。
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在重庆主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中共中央派出了周总理、董必武、陆定一、邓颖超等代表出席。
在和各民主党派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会议终于通过了五项协议,这些协议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搞内战的政策,总体上来说是符合全国人民的和平民主愿望的,自然也受到了广大众的欢迎。
但是,蒋介石不乐意了。
他一边在决议上签字,一边随时准备撕毁决议,挑起内战。
终于,机会来了。
1946年2月6日,郑蕴侠突然接到上峰通知,说2月10日那天,重庆较场口会举行一场“政治协商会议庆祝大会”,让他执行破坏命令。
郑蕴侠收到这个任务后,立即着手安排。
到了2月10日这一天,重庆较场口广场上人声鼎沸,很多教授、学者以及各界知名人士纷纷赶来这里,和人民众一起,庆祝来之不易的和平。
按照原先规定,大会在9点半正式开始,不过,才刚7点多,政协代表和筹委会选定的大会主席团成员还没有到达时,郑蕴侠已经带着一帮大小特务气势汹汹地抢先进了会场。
他们有七八百人,分成30多组,每一组有20多个人,分别坐在主席台上下四周,甚至还有几个人跑上主席台,硬是从工作人员手中抢走“主席团”的标志,大大咧咧地占了讲台。
当各界人士进入会场后,这些特务们走上台,故意茬,有的要求选会议主席,有的指责现场没有悬挂孙中山的遗像和国旗、党旗,场面开始变得乱糟糟。因法之名的演员
著名学者李公仆先生刚走到台前,正准备发言时,郑蕴侠突然摘下帽子,连挥三下,这是事先说好的行动信号,特务们一看,立即一拥而上,将李公仆按倒在地,一阵拳打脚踢。
李公仆的胡须被生生扯掉,倒在主席台下面,满头鲜血,一旁的郭沫若大惊失,连忙扑在李公仆身上,试图保护对方,结果自己的眼镜也被打掉。
此时,台上台下已经乱成一团,在场众焦急地喊着“不能打人”,早已布置好的其他特务已经冲了过来,对参加集会的人们一阵乱打。
郑蕴侠看见郭沫若受伤不重,便给身边的几个特务使眼,让他们把郭沫若带到后面,再狠狠地揍他一顿。
这些特务的目的就是捣乱、搞破坏,所以,他们见人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