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法名墨阴阳纵横杂家农家等各家综述
儒释道法名墨阴阳纵横杂家农家等各家综述
代表⼈物:孔⼦、孟⼦、荀⼦。作品:《论语》、《孟⼦》、《荀⼦》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尚的⼈。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道。⾄战国时,儒家分有⼋派,重要的有孟⼦和荀⼦两派。
孟⼦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仁政”,在对⼈性的论述上,他认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之所以提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道家
代表⼈物:⽼⼦、庄⼦、列⼦。作品:《道德经》、《庄⼦》、《列⼦》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称“道德家”。这⼀学派以春秋末年⽼⼦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为,万物⾃然化⽣,否认上帝⿁神主宰⼀切,主张道法⾃然,顺其⾃然,提倡清静⽆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国寡民”、“⽆为⽽治”。⽼⼦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派:庄⼦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学派。
墨家
代表⼈物:墨⼦。作品:《墨⼦》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创始⼈为墨翟。这⼀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如⼰;兼爱,即爱⼈如⼰。“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思想上提出尊天事⿁。同时,⼜提出“⾮命”的主张,强调靠⾃⾝的强⼒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蹈⼑,以⾃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者死,伤⼈者刑”(《吕⽒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战国后期,汇合成⼆⽀:⼀⽀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法家
代表⼈物:韩⾮、李斯、商鞅。作品:《韩⾮⼦》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战国末期,韩⾮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成。
因法之名的演员这⼀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术,以严刑峻法进⾏统治;思想和教育⽅⾯,则主张禁断诸⼦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统王朝的建⽴,提供了理论根据和⾏动⽅略。
《汉书·艺⽂志》著录法家著作有⼆百⼗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
名家
代表⼈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被后⼈称为名家。当时⼈则称为“辩者”、“察⼠”或“刑(形)名家”。代表⼈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阴阳家
代表⼈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因提倡阴阳五⾏学说,并⽤它解释社会⼈事⽽得名。这⼀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物为战国时齐⼈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具有的正反两种对⽴和转化的⼒量,可⽤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学说认为万物皆由⽊、⽕、⼟、⾦、⽔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和相胜(葜)两⼤定律,可⽤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者,根据五⾏相⽣相胜说,把五⾏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统王朝的建⽴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志》著录此派著作⼆⼗⼀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令》,有⼈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春秋·应同》、《淮南⼦·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些阴阳家的材料。
纵横家
代表⼈物:苏秦、张仪。创始⼈:⿁⾕⼦。主要⾔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列为诸⼦百家之⼀。主要代表⼈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量记载。据《汉书·艺⽂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六家百七篇”。
杂家
代表⼈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不贯综”(《汉书.艺⽂志》及颜师古注)⽽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春秋》,是⼀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因注重农业⽣产⽽得名。此派出⾃上古管理农业⽣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之本,应放在⼀切⼯作的⾸位。《孟⼦.滕⽂公上》记有许⾏其⼈,“为神农之⾔”,提出贤
者应“与民并耕⽽⾷,饔飨⽽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说家
⼩说家,先秦九流⼗家之⼀,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志》云:“⼩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诸⼦百家简述诸⼦百家中,儒家创始⼈孔⼦因继承三代中原⽂化正统,在诸⼦百家中脱颖⽽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百家中地位显著,⽽且还成为传统⽂化的主流、核⼼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了⽆与伦⽐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儒家并⾮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种表现。它已渗透传统⽂化的每⼀根⽑细⾎管之中,极⼤地影响着中国⽂化的每⼀个领域。凡是从中国⼟壤⾥产⽣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是外来⽂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化的痕迹。于今⽽⾔,犹不⽌此。儒家思想亦对世界⽂化还产⽣了永久的影响(我们知道,⽇本和“四⼩龙”推崇儒学也是在它们已实现或者基本现代化后,为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问题⽽采取的补偏救弊措施。所谓“东南亚⽂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化构成模式。它有⼒地推动了东南亚的社会⽂明与进步。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伦理正在进⼊西⽅国家)
。关于对诸⼦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易⼤传:‘天下⼀致⽽百虑,同归⽽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序》)。《汉书·艺⽂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略分为⼗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说。除去⼩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家”。
诸⼦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为⽽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成⼀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术。因此对后来⼤⼀统王朝政治产⽣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诸⼦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如儒家的“仁政”、“⼰所不欲,勿施于⼈”的“恕道”;孟⼦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热爱⼈民的⾼尚情操;鉴借儒家的⽓节观念,来培育⾃⼰的⾃尊、⾃强的独⽴⼈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然”;法家的“废私⽴公”等等思想。
兵家
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武⼒达到⽬的时,怎么样去使⽤武⼒。创始⼈是孙武,兵家⼜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主要代表⼈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穣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忌、⽩起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尉缭⼦等。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出⾃】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列传》:“贾⽣年少,颇通诸⼦百家之书。⽂帝召以为博⼠。”
医家
代表⼈物:扁鹊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共经历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进⼊封建社会。从奴⾪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封建制度确⽴,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动荡的时期。社会制度的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意识型态、科学⽂化领域出现了新的形势,其中包括医学的发展。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