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说服的中心途径和外周途径写演讲稿
首先,当有人试图说服我们某种观点时,我们是如何反应的?是经过深入的思考再决定,还是不假思索就认可了呢?佩蒂和卡西奥普从理论上假定“被说服”有两种主要路径:
(一)中心路径 当人们积极主动,并且能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时,就可能接受中心路径说服,也就是关注论据。如果论据有力且令人信服,就很可能说服他人。如果论据苍白无力,思维缜密的人很快注意到这一点并且进行反驳。电脑、手机、房屋的广告一般采用中心途径。
(二)外周路径 如果我们接受信息时心不在焉、感觉与己无关或者只是太过忙碌,根本没有时间仔细推敲该信息的意义。此时我们会接受外周路径说服,也就是关注那些能令人不假思索就接受的外部线索,而不会注意论据是否令人信服。食品、饮料、香烟、服装以及其他快消品的广告一般采用外周途径策略。
说服性演讲多数时候这两种说服是结合起来使用的,比如手机品牌打广告,既会吹捧其配置、运行速度等,也选用受大众欢迎的明星代言。对配置和参数的介绍,就是一种中心路径的说服,让人了解到这种手机的性能优越,从而吸引关注性能的观众。而明星及感叹性的广告词,是一种边缘说服,使人感觉到用这个手机会很酷很美很强势,从而吸引人们购买。
了解了两种说服路径,我们来从说服这个动作的三个场景依次进行分析,首先是宣传者。
想象一下,你的门铃响了,一个穿着皱巴巴的衣服和裤子,胡子拉碴的中年男子,提个小罐子,试图说服你向一个没听过的慈善机构捐几块钱。他讲话时目光飘忽不定,尽管他的话听上去很有道理,但你会被说服并捐钱的概率有多大?
好,现在我们回到几分钟前,门铃响了,你打开门,看见门口站着一位穿西装衬衫的老年人,衬衣熨烫平整,面容和善。他的目光正视着你,语气诚恳温和,请你向那个慈善组织捐几块钱。他说的话与前一人没有太大区别,但你是否更有可能愿意掏出钱包呢?
尽管这两个人口中说出的信息是一样的,但来源不同时,对人们产生的效果就会不一样。有实验表明,著名诗人和批评家可以左右人们对一首诗的评价,权威医学杂志可以改变人们对某种药物的看法。因为他们是领域内的专家,更值得相信。
但也正如前面所说,信息的效果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包括信息的来源、信息本身、信息的接受者等。本书作者与研究伙伴也做过一个实验,让六年级学生听一段强调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的演讲。实验者告诉一部分学生,演讲者是工程师,告诉另一部分学生,他是个洗碗工。
结果很显然,“工程师”的演讲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后来实验者继续让不同演讲者上台讲同样的内容,有白人工程师和黑人工程师。结果你一定也能预见,在对黑人偏见很深的孩子中,白人工程师演讲的效果更大。显然,听众的态度也会影响信息传达的效果。
综上,有哪些可以增加宣传效果的方法呢?
很明显,提高可信性是一个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提高可信性呢?
第一,如果一个宣传者的立场明显与其私人利益相矛盾,他的可信性就增加了。比如,你想买通勤的轻薄本电脑,于是向售卖某品牌电脑的店主询问哪一款电脑最轻最好用,店主说:“说真的,我们店的牌子电脑都不太轻,你可以去别的店看一看XXX牌子。”显然,他说的话的可信度就增加了。
第二,如果一个宣传者看起来没有试图影响你的意见,他的可信度会增加。如果一位股票经纪人向你推荐股票,你可能会犹豫。但当你无意中听到他跟别人聊天说某股票价格可能会上涨时,你反而更可能购买该股票。
第三,如果我们喜欢并认同某个宣传者,那么至少是在不太重要的观点和行为上,他们比普
通人更易影响我们。这就好像我们很清楚明星只是为了获利而代言产品,他们对于产品质量夸下海口的可信性很低,但是我们仍然愿意接受他们的宣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