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中学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 教师 叶瑞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2016 年6月 2日
单元(章节)课题 | 第四单元 古代人物传记 | ||||
本节课题 |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课时) | ||||
三维目标 |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 ||||
提炼的课题 |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分析鉴赏人物形象(蔺相如) 品味语句 | ||||
教学重难点 |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分析鉴赏人物形象(蔺相如) 品味语句 | ||||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 PPT《新新学案》 | ||||
教 学 过 程 | |||||
环节 |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 教师如何教 | 学生如何学 | ||
新课导入 |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 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最为耻辱的腐刑后,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今天我们就再次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 聆听思考 | ||
目标解读 |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 明确本课 学习目标 | ||
一、 | 自主学习 翻译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 朗读课文,结合注解理解课文3—13段内容 翻译重点语句 | 自主学习 | ||
积累文言常识 | 积累特殊句式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求人可使报秦者 3何以知之 4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5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6燕王拜送于庭 积累虚词 实词 词类活用 于 以 (虚词) 负 见 幸 引(实词) 舍 衣 前 刃 上 (词类活用) | ||||
合作探究 | 1. 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 2在“完璧归赵”这一故事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叙了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过程。在““完璧归赵”的欺诈与反欺诈斗争中,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 1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三个回合的较量: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后,对比赵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责秦王无理无偿,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迫使他不得已“辞谢”割城。 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向秦王考虑到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条件,于是相如采取断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2(足智多谋、勇敢和不畏强敌) | 自主学习 | ||
品味鉴赏 |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注意其细节描写: ①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②相如持其譬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③秦王与臣相视而嘻。左右或 | 1“怒发上冲冠”运用了夸张手法,十分 生动地形容出了蔺相如的愤怒。) 2(一个“睨“字就把那种与璧同存亡的坚决神态勾勒出来, 也有着不把秦王放在眼里的慑人气势。) 3(“相视而嘻”,形容秦王和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 子,秦王和臣在蔺相如的智勇面前理屈词穷、无计可 施、不知所措的尴尬情态跃然纸上。) | 品味鉴赏 | ||
点拨精讲 | 从来史笔求简。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 a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 宜可使。” b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 | • 用b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使者、赵王同意召见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符合史家选材原则。另外,作者借缪贤之口,让读者初步了解到蔺相如“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这样,通过侧面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为人性格和智勇双全,为下文张本。 | |||
课堂检测 | 新新学案 | 1—2题 | |||
课后作业布置 | 翻译课文中的特殊句式 3—13段 | ||||
预习作业布置 | 预习课文14----21段 理解课文内容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