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孙⼦吴起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篇⽂⾔⽂,收录于《史记》中。下⾯是⽆忧考分享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原⽂】
  吴起者,卫⼈也,事鲁君。齐⼈攻鲁,将⽽攻齐,⼤破之。
  鲁⼈或⽈夫鲁⼩国⽽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君⽤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侯贤,欲事之。魏⽂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卒最下者同⾐⾷,与⼠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哭之,⽈:“⾮然也。往年吴公吮其⽗,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吮其⼦,妾不知其死所矣。”⽂侯以吴起善⽤兵,廉平,尽能得⼠⼼,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侯既卒,起事其⼦武侯。武侯浮西河⽽下,中流,顾⽽谓吴起⽈:“美哉乎⼭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常⼭在其北,⼤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中之⼈尽为敌国也。”武侯⽈:“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吴起不悦,谓⽥⽂⽈:“请与⼦论功,可乎?”⽂⽈:“主少国疑,⼤⾂未附,百姓不信,⽅是之时,属之于⼦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属之⼦矣。”⽂⽈:“此乃吾所以居⼦之上也。”吴起乃⾃知弗如⽥⽂。⽥⽂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
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作乱⽽攻吴起,吴起⾛⼫⽽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并中王⼫者。坐射起⽽夷宗死者七⼗余家。
  【译⽂】
  吴起是卫国⼈,善于⽤兵,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败。
  鲁国就有⼈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侯贤明,想去奉事他。魏⽂侯就任⽤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兵穿⼀样的⾐服,吃⼀样的伙⾷,和⼠兵们同⽢共苦。有个⼠兵⽣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哭。说:“往年吴将军替他⽗亲吸吮毒疮,他⽗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如今吴将军⼜给他⼉⼦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魏⽂侯因为吴起善于⽤兵打仗,廉洁不贪,待⼈公平,能取得所有将⼠的欢⼼,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魏武侯。武侯泛⾈黄河顺流⽽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
“殷纣的领⼟,左边有孟门⼭,右边有太⾏⼭,常⼭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武侯回答说:“讲的好。”
  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做国相。吴起很不⾼兴,对⽥⽂说:“请让我与您⽐⼀⽐功劳,可以吗?”⽥⽂说:“国君还年轻,国⼈疑虑不安,⼤⾂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您⾼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在这⽅⾯不如⽥⽂。⽥⽂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楚悼王⼀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感到忧虑。以往被吴起停⽌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悼公⼀死,王室⼤⾂发动*,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的地⽅,附伏在悼王的⼫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趁机⽤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体的⼈,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被灭族的有七⼗多家。
  扩展阅读:《史记》史学影响
  ⼀、建⽴杰出的通史体裁
  《史记》是中国史学第⼀部贯通古今,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书,开启先例,树⽴榜样,仿效这种体裁修史相继⽽起。通史家风,⼀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建⽴了史学独⽴地位
  中国古代,史学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的独⽴地位。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附在《春秋》之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后世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西晋的荀勖适应新的要求,将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学,⼄部记诸⼦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从⽽,史学⼀门,在中国学术领域⾥才取得了独⽴地位。饮⽔思源,这⼀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三、建⽴了史传⽂学传统
  司马迁的⽂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段特别⾼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字⽣动,笔⼒洗炼,感情充沛,信⼿写来,莫不词⽓纵横,形象明快,使⼈“惊呼击节,不⾃知其所以然”。其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列⼊⼩学⽣语⽂实验教科书第18课《将相和》。
  扩展阅读:《史记》内容简介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的帝王等政治中⼼⼈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部分篇幅,都是以写⼈物为中⼼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本纪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时间记述帝王的⾔⾏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汉⾼祖刘邦,⾼后吕雉,汉⽂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表
  “表”⽤表格来简列世系、⼈物和史事。
  三、书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内容。
  四、世家
  “世家”记述⼦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物事迹。
  五、列传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代表⼈物的⽣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篇,表⼗篇,书⼋篇,世家三⼗篇,列传七⼗篇,共⼀百三⼗篇,约五⼗⼆万六千五百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多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确凿⽆疑。
  今本《史记》⼀百三⼗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就是他的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