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汉唐舞的风格特征 调查报告
前 言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各个朝代更送迭起,为人类文明贡献了宝贵的财富。汉代和唐代是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朝代,其国力鼎盛,政治开明,百姓生活富足,重视文化艺术,代表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舞蹈艺术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比如著名的汉代民间的盘鼓舞,唐代的霓裳羽衣舞等等。当前中国的古典舞的发展形态分为汉唐学派、昆舞学派和敦煌学派。其中,汉唐舞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舞蹈语言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且有着独特的魅力与韵味。
一、汉唐舞的简述
汉唐舞是中国古典舞中重要的一支流派,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环境,传统的审美意象等等,大大丰富了中国古典舞的内容。汉代是一个经济繁荣且政治稳定的时期,丝绸之路加强了与外国的交流,宫廷设有专门的机构,这些有利条件促成了汉代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汉代乐舞很大程度上吸收了黄河流域与江淮流域的文化,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俗乐舞的一次高峰。唐代时成为乐舞的巅峰时期,由于国力强盛,政治开明,百姓安居乐业,统治者重视艺术的发
展,舞蹈演出活动十分频繁。由于有汉代时的舞蹈文化基础,同时吸收了外国西域的风格,舞蹈形式种类繁多。在上个世纪末,北京舞蹈学院孙颖教授在研究汉代墓室的舞蹈画像砖和画像石,有汉代遗存的文献的理论支持再加上舞蹈学者的知识和经验,经过二十多年的刻苦钻研,有依据的创立了汉唐古典舞。始终遵循“一元论”(即在一个体系内说话)的原则,创造出了蕴含中华民族文化和古典美学的舞蹈,比如优秀作品《铜雀伎》、《踏歌》、《玉兔浑脱》、《谢公屐》等等。汉唐舞被舞蹈界人士一致认为最能代表中国舞蹈形象的舞蹈。
舞蹈种类(一)汉唐舞产生的背景。由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舞蹈篇章大多失传,只有在戏曲中看得到保留下来的古典舞的身影,因此,中国古典舞在建立初期吸取了传统戏曲的精髓。而“中国古典舞”这个词是由著名艺术家欧阳予倩提出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具有中国特的舞蹈体系。舞蹈学者们利用对戏曲、武术、民族民间舞蹈以及芭蕾表演的训练方法的学习与吸收,不断完善着中国古典舞体系。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有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古典舞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北京舞蹈学院教员孙颖老师对中国古代舞蹈有着深刻的思考,带着对古代舞蹈的热情,通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克服一重又一重的困难,创建了汉唐古典舞。
(二)汉唐舞训练体系的理念。中国古典舞是借鉴芭蕾舞训练体系而形成的,而中国文化与
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文化倾向理性,而中国的文化倾向感性。因此,建立一套自己的训练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孙颖老师认为中西方的舞蹈气质与审美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对古典芭蕾舞吸收的时候,还要依据自身强大的文化土壤,建立一套具有中国审美的训练体系。
二、倾斜形态特征
舞蹈形态中的“形”是空间尺度概念,“态”指发生着什么,不同的元素排列组合或者编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形态。“形态”二字作为中心词,现在应用到很多不同层次门类的学科当中,比如生物学、文学、社会学以及艺术学等等。舞蹈的形态通常是指舞蹈种类的系统划分。
(一)静态的倾斜。在汉唐舞舞蹈体系中,最具有代表和风格特的是以“斜塔”为典型的“倾斜”类舞姿,这里的倾斜可以通过分为静态和动态。静态的倾斜指的是从静态的外形、姿态上来说,区别于一般舞蹈,汉唐舞的身体线条并不是垂直的,舞蹈造型有着明确的倾斜线条。在静态的倾斜中,首先从身体的结构上看,分为单个局部倾斜、多个部位共同完成的倾斜,整体身体倾斜。第一种是构成身体的单个部位的倾斜,如头部的仰、躯干的俯、四肢的上扬等等,都能构成一定的倾斜线条。但是局部倾斜往往对主体线条产生的作用小。例如:头部
的倾斜多数是着重表现人物的气度与情绪,用于表达某种感情,对舞姿的影响较少。如女子舞《踏歌》偏头,用于表现花样年华,天真浪漫女子的娇俏神态。男子舞《谢公屐》中的头部含梗是为了表现谢灵运恭敬谦逊的气度。第二种是由多个部位共同完成的倾斜,比如两只手臂、躯干与手臂、躯干与下肢等等。这种自由组合的动作是灵活多变的,是决定舞姿的主要趋势。比如只由双臂不同位置摆出的“交臂式”、“长虹式”’,这种由双臂构成的倾斜造型加上弓箭步、马步、屈膝前點地,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造型,这些造型居于倾斜性特征的主导地位,是汉唐舞的重要造型。比如《相和歌》中最后一个造型就是“长虹式”’与“单吸腿”的组合。第三种是全身倾斜构成的倾斜线条。造型仅为一条斜线的“斜塔”舞姿,具有明晰的倾斜形态特点。然后是从结构方式来看,分为两大类:单一的倾斜线条与复合的倾斜线条。“斜塔”舞姿就是典型的单一线条,而由“长虹式”’加“单吸腿”是复合线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