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以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管理为理念,面向局部市场化和艺术产业化,应组织诸如商业管理和动态数据分析等实践课程,以组织方式将教育和实践结合起来。
3、拓宽艺术管理国际对话渠道
国内外对艺术管理新方式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共同的经验实践。国外著名博物馆,如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属于非营利性艺术管理机构,以艺术许可证等产业化手段,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市场化经营,所得收益再投资于设施建设和日常经营。故宫博物院,一个文化机构,来自官方批准的机构的收入,如“紫禁城陶堡”,“以企业为导向,以产业为导向”的方式与国外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国家。中国艺术管理的“创业精神”和“产业化”与国外艺术管理的“盈利”与“非营利性”可以达到一场富有成效的对话,对于中国艺术领导人才的国际培养至关重要。
4、有利于艺术管理与新技术、新业态的紧密相连
在移动互联网、5g通信、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时代,艺术管理做出了一些不同的“兼并”和“添加”新的形式,这些新的活动形式一方面扩展了艺术管理中偏重于商业的部分的界限和认可它为工业美术管理提供了市场上更多的“博弈方式”。
总之,新技术、新形式在艺术事业和产业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的
渴望不断增长。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艺术形式不断变化和适应,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这使得现阶段的艺术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管理呈现出产业化的双重特征企业。“艺术管理”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尊重中国国情和实际,科学分析不同地区的异同,不同风格、不同艺术体系,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探索中国特文化艺术管理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谢千红:《浅析艺术管理的当代使命与基本原则》,《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10期,第41-42页。
[2]李丽娜:《艺术管理视域下京韵大鼓的传承发展探析》,《当代音乐》,2020年第05期,第135-136页。
[3]范周:《艺术管理中的产业化与事业性的区别和辨析》,《艺术管理(中英文)》,2020年第01期,第36-40页。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宝贵财富。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很多具有民族特的传统文化正在消失,这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损失。非遗保护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人为干预使这些面临“消失”风险的文化,使人类优秀的文化继续灿烂
和辉煌。本文从文化传承与发展及非遗保护工作实践出发,讨论舞蹈与非遗的共同点,以及非遗舞蹈保护所受到的非遗保护工作启示。
一、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巨大困境和多种多样问题,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更为重要和紧迫。首先,文化市场的多元化使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传承的环境。有些非遗项目在以前很受欢迎,学的人也多。现在因为失去了市场,演出寥寥无几,看的人少了,学的人也少了。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问题严峻,很多传统文化没有继承人。一方面,我国传统艺术有“传内不传外”的思想,例如,中医文化的传承很多都是父传子、爷传孙,如果子不承父业,孙辈也不愿意跟祖辈学习祖传的医学,这门医学绝技就会失传。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人觉得学老一辈的手艺没前途,例如木工手艺、打铁手艺等,学的辛苦还不一定“有用”,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些传承人更觉得“传统手艺无用”,因此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严重的考验。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很多都是高龄老人,他们对新媒体的了解不是很多,对现代技术、文化的发展不太了解。只是守着“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静待其“凋零”。非遗保护工作就是实事求是地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所面临的问题,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创新发展。
二、舞蹈与非遗保护工作的联系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包括祭祀、社交、运动等文化,是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承。人说“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学舞者要具有矢志不渝的信仰,要具有坚定的意志,才能在不断的学习和练习中有所进步,才能在舞蹈学习上有所成就,才能继承和发扬舞蹈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才能使舞者成为舞蹈的载体,在舞台上展示最绚烂的舞姿。其次,舞蹈是一种情感文化,在舞蹈表演中舞者的思想、精神要随着舞蹈的内涵变化,要与舞蹈的思想、精神融为一体。所以,舞者要能够忍受孤独,要把自己的思想和信仰交给舞蹈,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体验舞蹈的情感,进而更好地演绎舞蹈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再次,舞蹈与祭祀文化、运动文化等息息相关,舞蹈表现的内容极为丰富,学舞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摔倒、爬起来,才能掌握舞蹈的文化底蕴、动作要领,才能对舞蹈进行二次创作,将舞蹈的传承与当代的精神文化紧密融合,演绎出舞蹈的时代精神和文化传承。这是一次次失败后的奋起,也是不畏艰辛,追求梦想的坎坷之路。
在过去二十年里,有三百多个非遗舞蹈消失,非遗舞蹈消失的迅速更加证实了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舞蹈学习和表演过程中,身为舞蹈演员的我,也经常被江苏的一些非遗舞蹈所惊艳,如凤羽龙、丁嘴跑驴等,也接触了一些非遗舞蹈的保护工作,对非遗舞蹈的传承策略有深刻体会。第一,普查传统舞蹈种类,评价非遗保护工作重点保护舞蹈,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第二,保护非遗舞蹈传承人,提高非遗舞蹈的社会关注度,为非遗舞蹈传承人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支持他们将非遗舞蹈发扬光大。一方面,改变非遗舞蹈传承的方式,引导非遗舞蹈传承人创新文化传承理念,利用多媒体、开办兴趣班等形式使非遗舞蹈有更广泛的传承途径。另一方
舞蹈与非遗的关系
■易晶晶
舞蹈种类艺术广角剧影月报
91
面,加大对国家级非遗舞蹈传习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激发非遗舞蹈传授和学习的活力,使非遗舞蹈更好的传承下去。第三,开展对非遗舞蹈的建档工作,将优秀的传统舞蹈文化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记录下来,通过视频等手段进行非遗舞蹈的传承。第四,开展各种各样非遗舞蹈表演活动,以此激发社会对非遗舞蹈的关注,使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舞蹈传承中来,使非遗舞蹈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发展和传承。第五,重视非遗舞蹈传承人的年轻化,从小培养传承人的文化传承意识,利用多种手段吸引年轻人加入非遗舞蹈的传承,使非遗舞蹈的传承和发扬更有活力。
三、舞蹈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启示
如舞蹈文化一般,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要传承的不仅是一种形式,还是一种精神。舞蹈文化所展现的精神传承和文化传承在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一样有所体现。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文化形式,还要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精神内涵,从更高层次对其进
行传承和发扬。例如藏族的一些传统舞蹈中,体现了一种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山河可为神明、日月可为神明,在舞蹈表演中不仅要演绎出动作要领,而且要从微动作、微表情演绎出此类舞蹈的民族特和宗教信仰,这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继承和发扬,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此外,舞者精神是非遗舞蹈传承中所要继承的宝贵精神,在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中,继承者所具备的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亦应被重视。例如中医文化的救世精神,“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从对联可以看出中医文化中包含的人文文化,而且过去中医都有免费问诊的活动,以彰显医者的“普度众生”和救死扶伤。中医文化的传承与舞蹈文化的传承一样,要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精神文化内涵,要继承和发扬传承人的精神和品质,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传承和保护。
非遗舞蹈的传承是非遗保护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舞蹈传承的策略和思想对于非遗保护工作有很大启示。第一,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详细的登记,这是非遗保护工作的第一步,依托档案进行精细化管理,使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
产拯救的政策落到实处。第二,积极推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和非遗舞蹈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文化传承人的继承和发扬,保护好文化传承人自然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积极意义。因此,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注重为非遗传统人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发展环境,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第三,进一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用视频、声频、文字等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更多的、更完整的传承下去。第四,积极引导社会和按规组织各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通过各类活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进而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质量和传承效果。第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机构的发展,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年轻化”,使更多的儿童、少年和年轻人了解、热爱和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并积极的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和继承,使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
总之,非遗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从舞蹈学习、表演和非遗舞蹈的保护角度看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舞蹈与非遗有很多共同点,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可以继承和发扬舞蹈学习和表演的坚守精神、无畏精神、持之以恒精神,用心做好非遗保护工作,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传承效率、效果。同时,继承和发扬舞者对舞蹈的敬畏之心,敬畏非遗保护工作,以自己微薄之力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做出最大贡献。此外,要认真反思和总结舞蹈学习、表演及非遗舞蹈保护中的各种经验,提高自身对非遗保护工作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使自己能肩负起非遗保护工作的岗位责任,成为一名优秀的非遗保护工作者。
参考文献:
[1]胡建军:《非遗保护工作的定西实践》,《文化月刊》,2019年第08期,第58-59页。
[2]赵纯基:《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路径的探索:基于“互联网+”思维理念齐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12期,第67-69页。
[3]刘城荣:《论文化馆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日风尚》,2016年第08期,第65页。
剧影月报艺术广角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