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有哪些历史事件_中国近代历史事件介绍
中国近代史上的事件,无论是封建士大夫领导,农民阶级领袖领导,还是民族资产阶级领袖领导,在对其评价时,都不可简单地否定或简单地肯定。今天店铺给大家来了中国近代历史事件,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中国近代历史事件一:瑷珲条约
1860年中国发生的大事《瑷珲条约》,又称《 瑷珲城和约》,是 俄罗斯帝国东 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 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 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 瑷珲(今黑龙江省 黑河市 爱辉区)签定的 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 黑龙江以北、 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把 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1860年订立中俄《 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侵吞中国黑龙江地区,夺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历代俄罗斯政府的一贯
瑷珲条约图谋。 战争之后,俄罗斯成立“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加紧其侵略黑龙江的活
动。1849年至1853年,俄罗斯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依带领武装人员,侵入 黑龙江下游,建立侵略据点。随后,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大批俄罗斯侵略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
1857年12月29日,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 俄罗斯政府得知这一情况于1858年1月5日召开“特别委员会”会议进行密谋。会议采纳了穆拉维约夫关于继续向黑龙江“移民”,并以武力为后盾,与清政府举行的外交谈判的意见。会后俄罗斯政府即通知清政府,穆拉维约夫已受命谈判中俄边界问题,如果清政府希望了结“黑龙江问题”,可以与他会商。此时, 第二次战争的形势对清政府极为不利。穆拉维约夫便乘机率领俄国 哥萨克军队直逼瑷珲城下。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天津告急,北京震动。22日,穆拉维约夫在两艘炮舰护送下来到 瑷珲城内与大清国黑龙江将军 奕山会晤、谈判。穆拉维约夫说他此来是为了“助华防英”,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为了双方的利益,清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奕山指出,两国边界已根据《尼布楚条约》“议定遵行,百数十
瑷珲条约年从无更改。今若照尔等所议,断难迁就允准”。这次谈判争论很激烈。散会前穆拉维约夫将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交给奕山,限第二天答复。
中国近代历史事件二: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 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 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在“ 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正如 同志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历史事件三: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 南京国民政府屈服, 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 上海 闸北的国民党第 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十九路军在军长 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2月14日, 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 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 防线。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
一·二八事变(日本称 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 淞沪战争),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 伪满洲国的丑剧,自导自演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日本 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十九路军随即起而应战。
一·二八事变中国方面,1932年1月29日 蒋介石复出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任委员长在3月6日),同日蒋制定对日应对原则为:“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这是国民政府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应对总方针。1月30日,国民政府发布《迁都洛阳宣言》,表示绝不屈服。2月1日,蒋介石命令中国空军参战。2月4日,军委会划分全国为4个防卫区,同时令川、湘、赣、黔、鄂、陕、豫各省出兵做总预备队。2月8日,蒋介石批示 何应钦调炮兵一个营增援十九路军。2月14日,蒋介石命令将第88、87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编为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为军长调归十九路军指挥参战。为补充十九路军伤亡减员,蒋介石还先后命令自 上官云相、 梁冠英、刘峙等处,运徒手兵2000名以补充十九路军,并为十九路军和第五军补充大批武器弹药。此后蒋介石先后调动国军卫立煌第14军(辖第10师、第83师两师)、第1师、第9师、第47师及陈诚第18军(当时下辖第11师、第14师、第52师共三个师)、独立第36旅等部队支援上海十九路军(但因交通和赣州战役等原因,以上数个师大都未能在停战前 抵达上海附近的指定地点参战)。 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并肩作战,取得了诸如 庙行大捷等胜利,给予日军一定打击。但3月1日,日军援军在我军防备薄弱的浏河一带登陆,形势逆转,我军被迫撤退到第二线防守。3月3日,日军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宣布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