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评价思想内容专题突破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评价思想内容专题突破
第四节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近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一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词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题目是“雪中看梅花〞,而且全词都在说“雪花〞和“梅花〞,所以“两种〞应是“雪花〞和“梅花〞。词中说这两种事物同为“一家制作〞,很明显这个“一家〞应是“大自然〞.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因为作者提到了两种事物,且词中有“不是〞“不似〞的说法,所以“对比〞的手法容易判断出来。在判断情感时,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和叙述重点.
 (1)梅花与雪花,大自然。
(2)对比(反衬).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2.(近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羽评价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道题比较简单,题干要求领起对比的两个句子,从内容看是今昔对比。而“想当年〞领起对往昔的描述,“到而今〞则领起对现在的描述,从而形成内容上的对比。“万岁山前珠翠绕〞是用“珠翠绕〞来形容往昔繁华的景象,从而借代往昔的美好生活。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风尘恶〞是词人对“而今〞情况的总述,答题时,只要抓住这一句,仔细阅读其前后语句,并结合全词的思想内容就能很容易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回答此题,要看清题目要求.词作对比了山河的昔盛今衰,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之情,对统治者豪奢误国的悲痛之情,继而表达收复失地的决心,接着作者想像了胜利归来,重游黄鹤楼时的心情,它肯定是轻松畅快的。
 (1)领起句:“想当年〞“到而今〞。修辞方法: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以乐观主义态度想像了“提锐旅〞“清河洛〞(即收复了失地)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1.把握诗歌的主旨
任何人写作总是有其目的,都是为宣传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作者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种思想意见,就是作品的主旨,往往也是作者本人的观点。它是作品内容的灵魂,题材的统帅。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会首先被作品的主旨所震撼与感染,并从中获得对社会生活的理性认识。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2.分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美的艺术形象,表现为艺术美,而通过艺术美的形象,表达作家的人生理想、健康的思想感情,读了能使人受到教育与启迪,产生美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而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上的局限,又需要我们鉴别,避免消极的影响。
理解思想感情应多注意以下几点:
(1)情感类别:①忧国伤时。有描写战乱离散的痛苦的,有表现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有表达对山河沦陷国破家亡的痛楚的。有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的。②建功报国。有书写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的,有表现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的,有抒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咏叹的。
③思乡怀人.有羁旅天涯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④离愁别绪.有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鼓励,坦陈心志的告白.⑤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的闲适,弃官归田的自在,昔盛今衰的慨叹,儿女情长的蜜意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傲岸,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法: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
3.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
优秀的文学作品,或以其形象的典型,或以其主题的深邃而流传、警世,不仅在当时对人们认识社会、理解生活、陶冶情操发挥积极影响,而且对未来思想成果的积淀、文化的发展,也能起积极作用.
4.把握文学作品的情调
文学作品无不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思想感情是与作者的生活年代、阶级立场、道德操守、个人经历等分不开的,因而作品的格调就有高雅与庸俗、奋发与颓废、健康与不健康之分。
5.评价诗歌的内容时应该注意
(1)审视标题,看清注释,推敲诗词意旨。看人先看头,赏诗先赏题,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有不少诗歌考题的设置和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有些注释也起着暗示作用,应充分利用。
(2)联系作者、背景。只有了解作者生平经历、思想观点、写作风格,才能做到知人论世,依人察情。
(3)析意象、品意境。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因此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彩和象征意义,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于是看到了某个意象,人们便会想到它要传达什么感情,表达什么主旨。阅读时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去再现、补充诗的内容.
(4)评技法。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
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态度,是指诗歌的主旨,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融入主旨、意境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讥讽什么、赞美什么;在诗人创造的意境中,诗人是愉悦还是苦恼,是开朗还是抑郁,是愤激还是平和,是冷眼漠视还是热心关注……所有这些,都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因此,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