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作文评价标准的思考
陈建新
作文在高考语文乃至整个高考中的突出位置,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然而, 奇怪的是,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却日益边缘化。我所接触到的高中教师和学生,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说,在高中课程中,己经不设专门的作文课,语文老师即使布置一点作文题,收上来后,也不作详尽的批改。细想想,教师们的做法也能够让人理解。作文能力很难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它要靠学生的长期积累,包括读与写,也包括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对语文课来说,与其在这方面下投入多而见效慢的功夫,还不如让学生多掌握一些见效快的应试语文知识。然而, 对临近高考的高中学生来说,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能够在高考中得高分,知道如何避免考场作文时的一些错误却是十分必要的。
今年的高考作文阅卷,我们对近年来因话题作文的负面因素造成的一些作文类型调整了评分标准,这种调整,与近年来我省高考作文的变化有关。
从1977年至今,高考作文题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为命题作文,如1977 年的《路》,1994年的《尝试》;第二类为给“材料”作文,如1990年“母亲与挛生妹的对话”;第三类是1998年以来的话题作文。其中1998年的作文题给出的话题是谈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问题,让考生在《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和《战胜脆弱》两个题目中选作其一,应该说,1998年的这道题还带有强烈的命题作文的彩,有范围,有题目,
只是让考生有了选择的余地。1999年的作文题则是从一个假设开始让考生展开想象,“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会给人类带来什么” ?虽然取消了题目的限制,但在题材上还有一定的规定性。而2000年后的作文题在给出“思路”之后,对考生的要求更加宽松,只要与这个话题有关皆可。
话题作文的特点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淡化审题要求;第二、放宽文体限制;第三、倡导自由表述;第四、强调综合素质;第五、鼓励创新思维。话题作文是在中学语文改革的潮流中,响应社会各界的呼吁作出的一种高考改革举措。当初推出这种作文题型的初衷,是为了改变口益僵化的高考作文模式,激
活中学语文教学,更好地选拔人才。然而,在近十年的使用过程中,这种高考作文形式的弊端却越来越明显。从实行话题作文的第二年起,我们在阅卷中就发现有数量不少的考生采用了抄袭的恶劣手法。他们事先背诵一、二篇好文章(大多发表在《读者》、《中学生作文报》之类刊物上),考试时全文或部分默写出来。由于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低,这类作文比较容易蒙混过关,骗得好分数。到2003 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己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在作文题后面加上一句“不得抄袭”的要求。
抄袭只是作文能力比较差的考生的低劣表现,令我们忧虑的是,因为话题作文形式以及近年来各地满分作文的引导,还严重地影响了高中学生的写作风气。目前,高中学生中流行着一利模式化的“文化作文气这种“文化作文”,无论你出的题目是否与文化有关,它都能把话题转入历史文化名人上去,比如我曾经
点评过的几篇杭州地区七县市联考作文就是如此。这个作文题是这样的:“错位,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离开原来的或应有的位置。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 '错位'现象:学生迷恋网络,商家欺骗消费者,是一种'错位',子女当一•天家长,让闯红灯的人当一回交警,也是一种'错位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和见闻吗?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呢?请以'错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很显然,这个话题的出题者有意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现实生活,希望学生对身边的事情进行思考。遗憾的是,我选评的三篇作文,居然不约而同地从历史或文艺作品中发掘写作的题材,没有一篇按照出题者的提示写身边之事。这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平时的作文练习都习惯于用这样的思路取材,高考肘一窝蜂地写文化,造成近儿年“文化作文”大泛滥的特殊现象。很多考生以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为模仿对象,在作文中对着历史和文化大发感叹,常给人一种小大人的感觉。早几年读到这类作文,还有一种新鲜感,以为考生有较深的文化底蕴。现在读得多了,才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因为是刻意模仿,作文中的文化底蕴就打了折扣;而这样的一•味仿作,在现实生活中造成的后果是,让学生除了会写这种八股味很浓的文章,真正的写作能力并没有提高多少,这其实是违反中学语文改革初衷的。其实,对一个高中生来说,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受,照样能完成很多高考话题作文。从作文的根本之道讲,惟有这样的作文,才是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近儿年来,高考作文写历史、写文化成了一种风气。许多考生都热心于指点江山、褒贬历史,以表现自己的文化素质,我为这类作文取了一个“文化作文” 的名词。早些年看到这样的高考作文,会为这些中学生的识见所折服。但见到这样的写法已经成了一种潮流,乃至成了八股,我又有些担心。
简而言之,文化作文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
项羽评价名人;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段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f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开拓。根据我们几年来阅卷的不完全统计,出现在这类文化作文中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渊明、苏轼为最多,可称为文化作文中的“三巨头”。其他常见的还有庄子、项羽、司马迁、嵇康、王维、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陆游、李清照、曹雪芹。不管你出的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他们都可以用上述这些材料敷衍。
从考试的角度看,这样的写法也是一种投机取巧。因为这种作文有宿构的嫌疑,作文“三段”中的人物传记性材料,完全可以事先准备(通常准备5-10个类似材料就够了),头尾在考场上再根据话题添加。阅卷教师很难辨别哪些是事先准备的,哪些是现场写的,很难真正检验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如果打了高分,显然就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
造成这种写作风气,高考作文的出卷和阅卷者难辞其咎。我接触过的几位中学教师,儿乎不约而同地对我说,你们喜欢谈历史、谈文学、谈文化的作文,我们就让学生专门学写这样的作文呀。是的,当我们对余秋雨式的“文化作文”一味叫好的时候,中学语文教学势必会鼓励和指导学生多写这利啖型的作文。然而, 从素质培养的角度讲,这样的写作风气应该受到抑制。因为,如果高中生只学写这样一种作文类
型,将对他们的精神建构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假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发一些大而无当的宏论,而不能或不愿关注身边之事,这和素质教育的宗旨岂不相违背?写作能力,其实是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的体现。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他们应该关注社会现实, 应该具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而不只是在文化的名目下堆砌材料夸夸其谈。具体到高考作文阅卷,我们不应该再一看到这样的“文化作文”就打高分,而应该鼓励那些关注社会现实的作文。在评分时,则应联系文章的构思、立意以及表情达意的水准来综合给分。
这段时间,大家一定注意到了钱江晚报上关于-•个9岁小学生的作文获冰心作文奖的事。这篇作文是这样的: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 爸爸的生口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
的时候, 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疽’
这篇题为《妈妈回来了》的作文,是浙江省诸暨市三年级小学生郦思哲两年前写的。此文在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以纯真的感情和宝贵的童趣,打动了评委们。
我认为,评委们的决定是正确的。在中小学作文中提倡“我心写我口”,非常必要。这是因为,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我们的广大中小学生早早地学会了用套话、空话来写作。许多人写作文,不是写我感觉到的大千世界,而是写别人都说腻了的话。我们看很多中学生或小学生写的作文,感觉不到他们的实际年龄,因为他们说的其实是大人们的话。这样的文章,有什么价值呢?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今年我省的高考作文阅卷对明显存在上述问题的“文化作文”打分采取了偏严的对策,希望借此引导我省的中学作文教学健康发展,转变中学生因话题作文负面影响带来的不良写作风气。
话题作文的考试模式居然产生了这样的负面效应,这很可能是尚年的提倡者未曾预料到的,我以为现在应该反思这种作文试题模式了。为什么话题作文形式看起来有那么多好处,但实行起来却会产生这样的负面效应呢?我认为原因恐怕在于提倡者对中国国情和高考的认识有误。
据说,话题作文模式得到了美国相关考试方式的启发。倡导自由表述、强调综合素质和鼓励创新思维,的确是美国的教育部门推行这种作文考试模式的初衷,据说效果也不错。然而,正所谓“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美国是一个把个人信用从法律的高度来强调的国家,美国的考生不敢为了获取高分,拿个人的信用作赌注。但在目前的中国,个人信用的价值并不高,社会风气推崇的是“成为王,败为寇”,只要能够成功,可以不择手段。所以,采取抄袭的手法应付高考的学生不会受到社会的严厉谴责,
更不要谈法律制裁了。至于用文化作文谋取高分,更是得到任课教师的鼓励。这样的国情,当初话题作文的提倡者肯定未曾预料到。
高考制度恢复己经近30年,人们越来越关注它的负面作用,激进的人甚至把高考比附为封建时代的科举。但事实上,在目前的形势下,这是一种比较公平公
正的考试制度。它相对有效地排除了人们使用权力、金钱获取教育优先权的可能性。虽然高考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但至今人们仍然没有能够到-•个比目前的高考更为有效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我认为目前这种高考形式起码将会持续几十年,直到大学教育真正成为大众化教育,而高校之间的质量差异也大大降低的时候。所以,我们必须理性地面对高考。具备这种理性,就必须承认高考实际上是一种应试,它的目的就是甄别人才,分类教育。所有的试题,都应当围绕这一点设计。落实到作文上,题目的设计一方面要让考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也须限时限题,以保证高考作文作为-•种测试考生作文水平高低的方法的公平性。从这一点出发,我不认为目前的这类无限制话题作文是最佳的高考作文题型,适汽限制应该是高考作文出题的方向。而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题中应有之意。对高中学生来说,平时多阅读勤练笔,全面提高写作的综合素质,能应对试场上的任何作文题目,也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中学阶段学习作文写作的最正确的态度。
正是鉴于上述的想法,我们省明年的高考作文评卷标准还将坚持今年的政策,即继续执行今年高考阅卷时严把作文关的做法,对八股式的“文化作文”仍然从严打分。而这样做的FI的,一是在高中乃至整个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提倡“我手写我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倡中小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在中小学生中大力倡导独立思考的风气。二是在高考作文阅卷中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让一篇真正的好作文得到不公正的低分,也不让投机取巧的考生赚取不应该获得的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