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成 绩
评阅人签字
复核人签字
论文题目 评李清照词不同于“代言体”的女性特征                             
课程名称                         
课程号及课序号                   
学    号      *********         
姓    名        李  潜         
班    级        2009412班       
提交时间                         
评李清照词不同于“代言体”的女性特征
外交学院国际法系 200914033 李潜
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女性词人,她才华横溢,文学造诣极高,被后世尊称为“婉约正宗”。然而,在男权社会,不少男性词人,甚至文学造诣同样极高的男性文人不乏“代言闺音”之作,那么李清照作为宋代词坛少有的女性作家,她的词究竟与“代言体”有何不同,她的词中究竟蕴含着哪些女性特有的性格特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探究其与“代言体”不同的女性特征。
关键词】代言体,女性特征,感情表达
正文】在浩浩荡荡、星璀璨的中国文学史中,李清照是闪耀着奇异光芒的明星。她虽为女性,但出生书香门第,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尤其在词作方面造诣甚高,受到了自宋以后历代文人和诗词研究家的高度评价,被不少评论家认为是“婉约正宗”。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清代诗人刘体仁更是将李清照誉为“此道当行本第一人”。虽然李清照词中所写的内容也大多难逃时代
的限制,反映女子闺怨或是离情别绪,但是李清照却运用的高超的艺术手法以及自己洋溢的天性和丰富的感情,在这片传统的土壤上开辟出了一块闪烁独特光彩的绿洲。
前代词人多为男性,而且北宋时期一些爱情词和闺怨词只是反映士大夫与歌妓舞女之间的艳情,又多有一些轻佻浮华的描写,如柳永的“似恁偎香倚暖,抱著日高犹睡”,李清照在自己的《词论》中评价其“词语尘下”,格调不高。更重要的是,北宋时期一些流连于歌儿舞女的男性词人为了写词供歌女吟唱,有时便会代女性言情,反映女性的闺怨或是离情,这便是“代言体”亦称“男作闺音”。如“从今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这类词作虽不乏名篇,但有致命之硬伤,那便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男性不可能完全深入女性的内心,所以这类诗词多关注女性闺房陈设、容态服饰及一般生活情态的描绘上,缺乏真情的涌动与表达,正所谓“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刘勰《文心雕龙》)。然而李清照是女性,在填词的时候她既没有男性玩狎女性的心态,又不会有歌舞宴前的应歌之需,她只需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且这种情感的表达直接而不可遏止。有人说“历代词人当中,再没有谁像李清照那样善于表达自己了”,这话我不敢苟同,因为至少苏轼在表达自己感情方面是毫不逊于易安的,但是如果说,没有人像李清照那样善于表达女性情感了,这便是无可置疑的。
一、天性洋溢,感情率真,无需男性理解而自然流露
我前面已经说到,男性写女性,必然要去理解女性,然而在男权社会,这种理解往往肤浅甚至有偏差,难以为我们展现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然而对于易安而言却全无此顾虑。再加之她成长的环境与天性使然,使得李清照可以率性的表达自己的真感情。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父亲李格非以文章著于天下,深受苏轼赏识,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家学之深对李清照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且李格非并非穷经据理之人,家风开放,使得李清照自小便饱读诗书,更能师从晁补之等当世名家。天性聪慧,又加熟读经典,家风开放,便使李清照拥有敢于将自我感情表露无遗的勇气与渴望,即使是南渡之后,深感国破家亡,李清照也敢于将自己内心的孤寂、凄凉之苦大胆地通过词作抒发出来。
《声声慢》充分印证了李清照得这一特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也许李清照太喜欢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了,故而一开篇就用了七个叠词,用来形容她的生活是多么的悲苦,心境是多么的凄凉。这天气虽然含保留着一丝温暖,但是一天中她总能感受到阵阵凉意侵袭,然而冷的不仅是她的身体,更是她的内心。南渡之后,还不适应天气的她觉得似乎连天气都跟她过不去。怎么办,就只能用“三杯两盏淡酒”,暖暖身子。然而,真的可以暖么?当“晚来风急”之时,易安的凄凉又有几人知?身边早已物是人非,想要寻“旧时相识”就只能从雁阵中寻觅,这孤独又可见一斑。可是不看南飞雁,又能看什么?院子么?秋意正浓,院子里早已是菊花开遍,可是自己却因忧愁而憔悴,又哪里有心思赏玩?窗外,梧桐夹杂着细雨,淅淅沥沥,点点滴滴……这雨不仅滴到了院子里,更滴到了易安的心里。最后词人惊呼:描述这种心境一个“愁”竟远远不够用!词人言愁,却在最后说一个“愁”字都无法概括,真算得上是直抒胸臆了。难怪有人认为这首词应当归于豪放一路,无法归于婉约体。“这也是李清照极为奇特的一点,虽说写的是闺怨离情,但是与一般的婉约不同,她在表达方式上直率坦荡,大气十足”。我认为也正是这种大气使得李清照摆脱了闺怨的束缚,赢得后人如“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这样高度的评价!
当然这样的词作在《漱玉词》中可谓随处可见。“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便将少女时期李清照那种娇憨天真,调皮开朗表现的淋漓尽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想到丈夫已去,她自己一人在世上忍受寂寞孤独,这种哀思读来令人哽咽;“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平乐》),更将自己历经多年漂泊的苍凉愁苦写的感人至深。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丰富,前后期生活状态迥异,然而她能随时将自己感情变化融入作品,所以我们说,由于李清照敢于在词中言情,她的词便是她一生心路历程最真实的写照。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男性诗人词家写过闺阁之怨,但是又有几人能像李清照那样将女性的感情刻画得如此细腻感人,又有几人能像李清照那样将女性心底最深的呼唤展现给世人,又有几人能将一个女性一生的感情变化融入词作,流传后世,令后人读来还能与之共鸣?我认为词作要想打动人,要想流传百世,不在于辞藻之华丽,而在于感情是否真挚细腻,然而李清照两者得兼,故而能超越“代言体”的词作,成为当之无愧的“婉约正宗”。
二、清高孤傲,打破传统,在作品中追求男女平等
易安词的文学价值不仅仅在于她内心感受的真实流露,更在于她内心对于与男性平等的渴望与追求。上文提到,李清照出身书香世家,家风开放,她自己有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自然
使得李清照性格中除了追求自由之外,也有着清高孤傲的一面。在男权时代,一个自认为那些男性词人都无法与自己比肩的人,自然会有些冷傲,自然不会敢于做男性的附庸,自然会渴望与男性平等。
在李清照之前,话语权都掌握在男性文人之手,他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个性情感,但是这种境况,到李清照的出现就被打破了,“李清照学习了男性语言,继承了一些男性常规的写作技巧,但却从内部潜移默化地来了一场文学话语权置换,将女性语言、女性行为、女性心理写入词,细致刻画女性的体验和感受,创造性了女性话语——虽然它是那么微弱,但其重大意义不可扼杀”。这绝不是“代言体”所能企及的高度。
“李清照具有高超的驾驶语言的能力,她在遣词造句、锤炼语言上不仅有一般作家的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光彩,女词人善于捕捉心中特有的感受,创造出新颖别致、语意统一、声情并茂、音韵和谐、明白如话、平易通俗的文学语言”这种独特的语言正是李清照所正式开创的“女性语言”。同是写菊花,李易安与陶渊明便迥然不同。“人比黄花瘦”便刻画了女性因为愁苦而身形消瘦的状态,不仅语义高妙,而且极为符合词人真实的状态,这便是李清照“女性语言”最大的特点。这样我们便不难理解,陆德夫为何能在赵明诚写的众多代言词中一眼便看出哪首是易安所作。
当然还有“水光山与人亲”的“亲”字便是彻彻底底的女性语言。一个“亲”字写出了词人见到水光山时的那种兴奋,兴奋的将女子的那种娇嗔、柔姿和狎昵完全展现。而这种娇羞与喜悦是男性从来不道的。另外还有“宠柳娇花”一句,《唐宋清贤绝妙阅选卷十》评“前辈常称易安‘绿肥红瘦’为佳句,余谓引篇‘宠柳娇花’之句,亦甚奇俊,前此未有能道之者”。是的,“宠柳娇花”不仅符合柳、花的自然属性,有被赋予了女性的感受,也只有女性才能写出这般拟人,这完全是加入了女性的心理所使然。李清照写词不同于其他女性,她不是男人的附庸,有着自己的风格与个性,她认为自己才是创作的主体,所以大胆地将女性的语言加入词中,独成一家,可以说“在易安词里一切物象,器皿、景、无不充溢着雅的氛围,都极贴切于这位知识女性的身份,情操和情感境界”,这是“代言体”词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
项羽评价
另外,李清照的《词论》也是反映了李清照的这一性格特点。前代词人均为男性,然而李清照却全然不顾这些,将自唐代“花间”以来的诸多词家一一评点,甚至给予批评,其中不乏李煜、柳永、苏轼那样的大家,“当文学批评被男人主宰了上千年后,一个弱女子敢于站出来,大胆地对之前的——当然是男性的文学偶像进行批评”,这不仅仅反映了李清照渴望追求文坛话语权,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愿望,也对中国历史和文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三、关心国事,心忧天下,将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悲紧紧相连
虽然李清照情思婉约,但骨子里萦绕着英雄情结,心中也时刻忧思着动荡的国家,尤其是靖康之变之后,李清照所拥有的东西统统失去,深爱的丈夫、的家庭还有所依托的国家,所以她的个人感情便开始与家国命运紧紧相连,时有豪放之语,这种诗词虽说不多,但也是李清照天性洋溢,敢于直言内心感情的表现。她写下的《夏日绝句》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让多少男儿读了之后也是热血沸腾。在她词中,也有这方面的作品,《渔家傲》便足以为证: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我想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很多人都不陌生,建炎三年,金兵占领南京。宋高宗赵构带领臣仓惶南逃,为了躲避金兵的洗掠,李清照也沿着高宗逃亡的路线南下,后来又乘着一艘大船渡海。这些天的逃亡生活,让李清照看清了世态是如何的炎凉。朝廷只是顾着自己避险逃逸,不管黎民百姓的祸福生死。在一次梦后,李清照愤意难平,写下了此词。
词中述说了李清照的一个梦:天空中,如波涛似的白云迭起,变幻出万般景象。薄薄的晓雾流转不定,银河中仿佛有千帆荡移。好似在梦魂中飘入了神奇的帝都。身畔,还回响着天帝
的话语。天帝在好奇地问她:“你这样匆匆到底是要归往何处呢?”她答说着:“人生的路途漫漫,刚要起程却是日暮降临之时。”苦学吟诗填词,常常作出惊世骇俗的句子,她想要的正是那样的豪情。愿乘着鲲鹏在九万里长风中扶摇而上。她求说着,长风呀千万不要停住,请将我的一叶扁舟,吹到无人可及的仙山去。
李清照曾经是乐观地看待生活的,然而此时她却渴望长风将他的一叶扁舟吹到无人可及的仙山。为什么?就是因为丈夫死后,李清照除了国家再无依靠,而偏偏朝廷只顾自己逃生,不顾百姓死活,国破家亡之感交织错杂,这样一个漂泊辗转的女人难免会有这种情绪,但这并不是消极的。她梦想仙境,但又不是逃避,反而是对现实的极端不满,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的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所以这种心理活动恰恰反映了李清照的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