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水画是我国绘画领域中重要的一支,由于南北山水的迥异差别,我国形成了南北分明的山水画。即便是各方面大融合的当代社会,我国南北山水画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并没有像其他艺术一样被同化。
关键词:当代中国 南北山水画 不同 分析
在我国的绘画历史上,由于南北地域不同,绘画风格也大不相同,尤其是中国山水画。南北环境的不同,对山水画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不自觉的,直到进入现代社会,我国南北山水画在笔墨风格上仍然有相当大的区别。
一、当代中国南方山水画
中国南方,在地理方位上通常被定义为秦岭淮河以南。秦淮以南的地区缓坡圆峰较多,气候相对北方湿润,植被常年郁郁葱葱,景十分秀丽。基于南方的大的环境条件,南方多见披
麻、荷叶等皴法,在山水画面上以淡墨清润,温雅轻岚的作品较多。在南方较为著名的山水画派中,董源、巨然等在题材上以南方秀丽的景为主,黄公望所表现的一般是富春山一带的景,倪云林对太湖景的表现独具一格,龚贤涉及的多是南京清凉山一带风景。南方地区江、浙、沪从古至今都是中国艺术的重要地区,有蔚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再加上江浙沪地区经济实力的一向雄厚,自然早就了南方鲜明的艺术风格。南方山水画对笔墨、气韵以及文化底蕴更加看重。上世纪后半夜以来,南方山水画对中国20世纪中国画的整个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南方山水花牌中,潘天寿先生对人物、山水、花鸟的分科有一定强调,着重临摹、写生、创作的基本课程,倡导山水画作应该与古文学及诗学等国学课程相互融合,形成山水画深厚的文化底蕴。
85学潮之后,南方以浙江为首的山水画体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受到了西方艺术思潮的严峻冲击。在这一过程中,南方画家们对西方艺术也进行了积极的吸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山水画的发展。与此同时,南方山水画家还对艺术主体的意识积极做出探索。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方山水画家们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追求,更多的是倾向于中国画语言本体和传统笔墨韵味的探求。这一时期比较引人关注的年轻山水画家除了寿觉生、何加林、张捷外,还包括林海钟、郑力、张伟平等。南方地区的山水画由于地域的不同,同样具有多元性。金
陵地区的中华山水画在整体的风格上不仅意境飘渺、线条轻盈,而且笔触细腻,调柔和而淡雅。蜀中地区的山水画作在行气如虹的同时意境悠远,在构图上笔墨奇险,对巴山蜀水的多变和诡奇有很好的体现。从总体上来看,当代中国南方的山水画比较重视传统,对素养较为强调,同时又不拘成见,多讲求笔墨,锐意图新。中华南方山水画温润、深厚,风格洒脱,带有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典型气质。
二、当代中国北方山水画
中国南方是秦岭淮河以南,中国北方自然是属于秦岭淮河以北。北方的山水不似南方的温润,更多的是陡峭、峻险,山石多裸露,山体体面转折突兀,菱角分明;在其后方面一年四季只有夏季雨水较多,四季分明。北方的山水画从古代开始笔墨风格就偏向于粗放和老辣,在画风上气势较为雄壮,厚重。西北地区由于多高原沙漠,雨水较少,所以画风更是多以斧劈、折带皴表现山水的体面转折。中国北方由于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其山水画风也多体现儒家思想,在这种人文地理环境基础上,北方山水画家普遍对艺术风格有自觉地把握,在整体的发展格局上始终依存着“北孔南老”的文化思想结构。在每一个时代,艺术家们的创作始终是在社会环境与生存状态影响下完成的,因此会具有不同的选择、判断以及价值观。
建国以后,人们的思想受现代社会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方山水花派也不例外。在愈加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中,画家们对山水笔墨和语言的选择也更加具有多样性。当代中国北方的山水画家,在继承古代山水画经典文化精神的同时,对当代艺术的敏感问题加以把握,对中国山水画形象表现程式化的樊篱有所突破,对南北方的山水画创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笔墨技法上,北方山水画派的笔触较南方画派老练,在墨韵上苍润凝重。整个画面山势峻峭,具有起伏和连绵的层次感,完全体现出北方自然山水自身的鲜明特。以陈平的费洼山庄系列,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在他的山水画中,构思和构图新颖、沉稳,在笔墨上较为迭置,画面温华,具有神秘的光感及现代意识。从风格上来说,北方的山水画派所创作的山水画,“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对北方自然山水的“风骨”有很好的体现。以当代山水画家张志民来说,他的画作笔墨较为深厚,意境比较苍凉,对北方山水自然博大力量的体现代表了很多北方山水画艺术家。概而括之,北方山水画笔墨构成丰满繁茂,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具有强劲的生命力量。
在中国不同的地域环境下,中国山水画坐床自古就有南北之分。南北山水风格,在当代中国有了更加明确的分支,南北人文环境的变化同时被纳入了当代审美观念之中。作为当代艺术家艺术追求的一种体现,南北风格的不同始终对影响和约束着中国山水画风格的变化和
发展,因此对南北南水画笔墨风格不同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对中国当代南北山水画的不同有更深的了解,才能促进我国山水画在现代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若晴.“溪岸河畔”——关于早期山水画史研究的若干思考[J].新美术,2010,8(16):97-99.
[2]卢辅圣,汤哲明.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演衍和变革[J].艺术·生活,2009,5(15):122-123.温华
[3]李立华,孙晋芳.浅谈传统山水画的取舍观在当代山水画写生中的意义[J].科技信息,2009,11(22):104-105.
[4]李佳.论地域差异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J].大众文艺(理论),2009,8(24):266-26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