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左传》有感:做个理性的爱国者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做个理性的爱国者
——读《左传》有感
原创: 侃侃怎么读黄家骅
《左传》这部史书将我国的先秦历史娓娓道来,如晋国公子重耳漂泊、石碏大义灭亲、宋襄公统帅无能、荀息既忠又贞等一系列的故事,可谓是史中有文,文论相融,津津乐道,侃侃而谈!
在列国争斗中,并非都是大国强小国弱乃至大国胜小国败,而是因循了国家生命周期的定律,可以由弱变强,也可以以強转弱;可以一战而强,也可以一战而衰。关键取决于这些因素:一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是否靠谱?显然,当时的周礼御制已经走向式微,需要各个国家自身励精图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但有些国家仍然只是寄希望于礼治教化,没有强有力地武备强
国之策,终究要被呑并。所以,自强是许多君王的不二选择;其次,在列国寡民时代,君主的贤明強悍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秦国的崛起、鲁国的沉浮,都说明人主的巨大功效作用;其三,国力强盛是战争胜负的基础性决定因素,大国不发展工商经济是无法强军的,小国苦心经营也会纵横捭阖走向强盛;其四,有了经济基础若不筑城池,或城池不够强厚、军队不够精良,就要被强国窥伺而相机取之,因此,吓阻策略是必要的;其五,国家强大需要有好的制度以督促倦怠的君王,抑制贪婪的官员,同时要有好的制度选拔人才,才能使整个国家的软实力增强;其六,春秋时代政治家都比较重视百姓的道德水准和诚信水平,这也是保证国家有难时能够最大幅度地进行战争动员。
上述六条,在今天也没有过时。确实,有时,让我们感慨,究竟是古人的智慧伟大还是历史的轨迹不变?往往,历史拐了个弯,又回到它原来的轨道,世事沧桑,人间云烟,但万古不变的准则还是在冥冥之中发挥着作用。今天,中国的GDP为全球第二,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有些人就头脑发热,认为可以和世界上最強的国家打上一仗,而且是迟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听了让人觉得如梦呓不切实际,这种过度自我膨胀很可能要断送中华民族一次千年不遇的崛起机会。且不说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还有很大差距,仅仅考虑国家的组织架构、制度秩序、人民聚力、文化观念诸方面我们都存在显而易见的劣势。所以,兵
者,凶也;战者,危也。战争只能是理性的诉求,不可以是感性的发泄,这是从国家领导到平民百姓都要记牢的道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