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 “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自信是指学生对中华文化发自内心的接纳、认同、热爱,更是对中华文化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古诗词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古人用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文笔、深邃的思想彰显了古诗词的魅力。品味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对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新课标》“课程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与鉴赏】第6条要求:诵读诗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以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可见,古诗词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环。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要求背诵和理解诗词的意思,缺乏对诗词的真正感受和体验。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听说读写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变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让传统的听说读写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发挥效用,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呢?
一、听——激发兴趣
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学习都是先从听开始的,因为没有输入就不会有输出。当然,初中生学习古诗词不能等同于人类初学某种语言,但“听”肯定是上课过程中最重要的动作。让学生听我们侃侃而谈,听多了学生也会疲累,不妨来点新花样。在教学《蒹葭》时,进入课堂,我什么也没说,就播放了邓丽君的《在水一方》。一开始,学生中有小声的议论声。听着听着,杂音消失了,有的凝神静听,有的翻开书本,有的若有所思。一遍播完,我又放了一遍。放第二遍的时候,有学生跟着轻轻地哼唱起来。在几个同学的带动下,几乎全班同学都加入了唱读的行列。两遍听完,我顺势引入了《蒹葭》的学习。那堂课,学生与我都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我想着怎么样更好地完成课文知识的讲解学习,他们想着理解了诗歌之后可以更好地学唱《在水一方》。最后,我们在邓丽君美妙的歌声里完成了《蒹葭》的教学活动。
学生几乎天天要听课,而我们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却可以赋予“听”更丰富的内涵。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借用名家讲解的视频,让学生多听听他人的声音,听听当代名家对古人经典的解读,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发挥主动
“说”是语言运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习一种语言,我们可能不会书写,但不会说肯定是学不好语言的。可以这样讲,语文课堂上不让学生多说,也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来创设古诗词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布置学生上网查苏轼的人生经历、诗词的创作背景等。古诗词是诗人才华的结晶,是诗人个性的彰显,但往往也镌刻着时代的印记。因此,同一个诗人,不同的人生阶段,不一样的生活遭际,诗词的风格、内涵都会大有不同。只有知人,才能论世,只有知人,才能进入意境,才能体悟情感。学生因为小学就读背过苏轼的多首诗词,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到的关于苏轼的资料,然后进行整合,每组派一名代表班级交流。在交流中,他们理解了苏轼“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的心境,读出了作者在仕宦沉浮中乐观豁达的可贵。在相互补充的课堂里,他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仿佛被唤醒,争相说着自己对苏轼的了解与理解。意犹未尽,在解读这首词的基础上,又让学生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回味小学时读背过的苏轼的其他诗词,说说自己的理解。这时,好多学生都能说出一两点看法。学生主动说了,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在主动学习中,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也真正提升了他们的核心素养。
在古诗词教学的课堂里,不妨留点时间给学生说,通过主动的沟通交流,他们会对古诗词的内容、情感、思想形成自己的理解,教师的讲解就是锦上添花。
三、读——永不过时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永不过时。是的,每一首古诗词,都是历经千古传诵后留存的经典。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阐释了读在古诗词教学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有效地开展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我们也要在“读”上好好做做文章。可以听读模仿:教师经过研读,有感情地读给学生听,让他们模仿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也可以教师网上搜索名家的范读,播放给学生模仿着读。古诗词的创作背景离现在的学生生活比较久远,要把握朗读的基调读出诗词的意境难度较大,模仿着读是一个不错的朗读方法。可以老师学生一起读:老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参与者,老师与学生一起捧着书本朗读,既可以在朗读中适时加以引导,引导他们读准节奏,读出语感,又让学生觉得老师与他们共进退,在增进师生感情的同时,也使我们的课堂更和谐统一。还可以指名朗读,指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读,让他的朗读来激发其他同学的朗读积极性,也可以让他领读,让他们在整齐的吟诵中读出诗词的韵味和情感。
可以小组读个人读,可以接龙读表演读,可以唱读……诵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适合课文适合学情的都是好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诗歌的韵味,品出语言的魅力。
四、写——审美创造
新课标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在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提升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综合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创作,让他们通过写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完七上第一单元的古诗时,我曾经让学生进行仿写。没设置什么框架,鼓励他们下笔表达情感、想法。有同学仿着《次北固山下》写,有同学仿起了《观沧海》,也有同学仿的是小学时读背过的诗词,热情挺高。这样的仿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在学到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后,鼓励学生扩写成一篇散文。他们通过查资料,了解诗人的身世背景,把诗歌扩写成了五六百字的散文,好几位同学写得还是颇有韵味的。真正是知人论世,言之有物了。有时候,也可以试着用“画
侃侃怎么读”代写。学完一首古诗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词的意境用一幅画来表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新课标背景下,听说读写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种形式的听说读写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听说读写的方法,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