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
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一)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医生画画
①岭头下,赤坎村,王友帆医生正在给村民量血压、测血糖。他来到
陈阿公家,发现陈阿公的脚红肿溃烂,王医生的眉头一下皱了起来。
②陈阿公83岁,与78岁的陈阿婆相依为命。他得糖尿病20多年了,经常乱吃药,疼的时候吃一点,不疼了就不吃,导致情况越来越严重。眼
下的红肿溃烂,正是严重的糖尿病足。王医生通过“医共体”联系专家,为他做过手术。可是没多久,陈阿公的另一只脚又出现了溃烂迹象。王医生凝
视着他的脚,重新给他配了药,在原有两种药的基础上加了3种。同时,
每周两次为他清理伤口,减轻疼痛。
③辛苦一点,对王医生来说没有什么。他只有一个心结,就是陈阿公
如何能按时定量吃药。
④“5种药,不同时间服用不同的药,我就担心他们记不住;特别像高
血糖对吃药要求很高,吃少了血糖控制不下来,吃多了容易出现低血糖。”王医生写了医嘱,又悄悄扔了,因为很多上岁数的老人不认字,任凭王医生
手里拿着药,一字一顿地跟他们说,他们还是懵懵懂懂。这样子,王医生
实在放心不下。
⑤王医生是个有耐心的人,在县人民医院工作时,他值班时诊室的门
口总是围满了人。他说,人的能力有限,但态度好一点总是可以做到的。
可是,纵使医生的耐心再好,医术再高,患者不遵守医嘱,又怎么能治好
病呢?这是王医生之前从没碰到过的。
⑥陈阿公溃烂的脚和那些老人巴望的眼神,反复萦绕在王医生的脑海中……怎么能让老人吃对药?
⑦一天中午在办公室午休时,他在一张海报上若有所思地涂着画着,
忽然茅塞顿开——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吃药的时间和数量啊!他大喜过望,根据乡村生活习惯,分别画了公鸡、太阳、月亮,代表早晨、中午、晚上,后面贴上不同药物的标签,每种药下面画不同数量的小圆圈,一个圈代表
一颗药,两个圈代表两颗……
⑧他画好图,立即来到陈阿公家,耐心讲解了自己的“画”,还帮他们
贴到墙上。陈阿婆一看就笑了,点着头说:“鸡叫起床是早晨,太阳大了是
中午,月亮上山是晚上。晓得了晓得了。”
⑨事实证明,这招很管用,从此陈阿公再没有把药搞错。
⑩此后,王医生每每碰到有这种需要的患者,都耐心为他们“画画”。
村民们满心欢喜,得了王医生的“画”,就像得着了宝似的,都说那“画”好看
好懂。从此王医生的窗口经常在深夜里亮着灯,照着他伏案作画的身影——他变成了一名“画家”。
⑪一段时间后,很多老人的家门口陆续贴上了王医生的画,大伙儿给
它起了一个形象又有趣的名字,叫“公鸡下蛋图”。他们说,王医生哪,一张圆圆脸,一副好心肠。听到人们的夸赞时,王医生憨憨地笑着说:“这是咱
们的缘分!”
⑫我去赤坎村陈阿公时,阿婆一个人坐在门口,阿公拄着拐杖到外面晒太阳去了。阿婆拉着我,看宝贝似的带我看了那幅“公鸡下蛋图”,然后说:“有一次我们为了省钱,带了干粮,准备在医院里冲一点热水当中饭吃。结果,食堂的小姑娘给我们送来了饭菜,我还以为送错了,那小姑娘却说,是王医生给你们订的。我跟身边的护士说,王医生比我的亲人还好。”
⑬我忽然觉得,王医生说的“缘分”,并不是什么客套话。在王医生那里,医患之间真的就是缘分啊!
⑭现在的乡村,很多老年人都有慢性病,子女又不在身边,更需要照顾和关爱。王医生记挂着村子里的患者,一有空就到村里去。他说:“基层的医生就是服务员,看到自己的患者健康了、开心地笑了,那是最快乐的事。”
⑮那一天,王医生送我到医院门口时,已是正午。冬日的阳光柔和而金黄,正温暖着这片土地。
(1)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王医生为什么画画。
(3)从全文内容看,王医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4)选文第⑮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肖复兴
①枣有多种吃法。枣可以入菜,当然也可以有多种做法,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吃法,这样的做法。一般用枣做菜,枣只是陪衬,比如红枣煨肉,枣只是肉周围一圈的护兵,将军肯定还是中间昂昂乎的肘子肉。在家乡沧
县吃的这道菜,却全部是用小枣做成的。
②关键是这道菜不仅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更有味道,一颗颗小枣虽然只有手指甲盖大,枣肉却厚实有劲,夹上粘面,就更有嚼头了。粘面中不
用加糖,小枣本身就足够甜了。北方人都爱吃粘面,有了这层粘面,绵绵
软软之中,多了扯不断理还乱的回味。
③我第一次吃这样新鲜而有味道的菜,对它情有独钟。和我一起来的全家人也是如此,不一会儿竟将这盘菜风卷残云一般吃得只剩下了盘子底。主
人见我们喜欢这道菜,特意又要了一盘,这一盘依然被我们津津有味地吃
光了。
④这道菜的名字叫作“心系枣乡”。这名字起得直白了些,却是这里人们的
一份心情。书记告诉我,沧县到处是枣树,光枣的品种就有两百多种,说
这里是枣乡,名副其实。
⑤家乡即枣乡,打我记事时起就知道。父亲虽然年轻时候就离开了沧县,我们一家人一直住在北京,但
最让他骄傲的就是沧县的武术和小枣,他不
知多少次提起过沧县的小枣,说得他的嘴巴、听得我的耳朵都起了茧子。
那时,我家住的大院里有两棵枣树,秋天打枣,曾是我们孩子的节目。但
那枣吃起来,确实不如沧县的小枣甜。当然,甜不是沧县小枣比别的地方
的枣多出的唯一优势。有一阵子北京到处卖一种叫作伊拉克蜜枣的,足够
的甜了,父亲说甜得齁嗓子,哪里赶得上老家的枣!老家的枣,刚下树甜
中带脆,晒干了甜而绵软。
⑥家乡的小枣,一直弥漫在父亲的回忆里和他对我们的絮叨里。父亲自年轻时离开沧县,四十多年之中,只回去过一次,没给我们带回别的什么东西,但没忘记给我们带回家乡的小枣。有了这小枣,家乡便像是会飞的云
一样摇曳在眼前了。有诗人曾经说过乡情是一枚邮票,对于父亲和我,乡
情就是家乡的小枣。
⑦可惜,父亲从未吃过用家乡小枣做的“心系枣乡”这道菜。家乡热情的主人告诉我这道菜的做法;先将小枣用开水煮一下,去掉土腥味,并使枣肉
蓬松;再将枣去核过油炸一遍;然后在枣中间塞上粘面烹调;最后浇汁起锅。做法并不复杂,但想出做这道菜,确实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创造。
⑧回到北京,我如法炮制,也做了这样一道菜。枣是从家乡带回来的,方法是一点不差的,即用料和步骤完全一样。但做出的味道却和在沧县吃的
不一样。真是怪了,莫非真是橘易地而成枳?
⑨其实,在沧县吃过那道菜之后的第二天,我在沧州市里吃饭,有一道也是用枣做的同样的菜,味道就已经大不一样了。虽然,离沧县只有一步之遥。毕竟那是在家乡。
(有删改)
【注】①肖复兴,中国著名作家,河北沧州人,曾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
(1)文章从“心系枣乡”这道菜入手,写了“我”家乡的小枣,抒发动人情感。请阅读文章,概括“我”与“心系枣乡”的情缘。
(2)第⑤段中为什么要写“我们”住的北京大院里的枣和一种叫作伊拉克蜜枣的枣?
(3)第⑧段中作者引用“橘易地而成枳”的典故来解释“心系枣乡”味道不一样的原因,真的是这样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白发
冯骥才
①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偶尔笑而不答,
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
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
上登一登。
②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开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
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
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
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
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
侃侃怎么读
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
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
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③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枝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
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
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
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
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
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么多白发?
④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
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凄凉的、枯竭的颜。我怎样做才
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
她却说:“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我一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⑤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
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
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
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刚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但它
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啊!
⑥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
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⑦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位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
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明,宛如银丝,真是美极了!
⑧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
⑨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恬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
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感受什么季节。哎,我这
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
⑩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1)文章围绕白发,“我”回忆了自己生活的四个场景。阅读全文,结合相关内容,概括出其余两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
②“我”帮妻子染发时,发现妻子的白发,感到愧疚和自责。
③“我”看到自己的白发层出不穷,感到困惑和悲叹。
④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对句子进行
赏析。
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
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
(3)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⑩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
(4)文中说人生如四季,各有各的美,“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
模仿必累,勉强更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车过架锅山
徐安新
车过架锅山,公路两边,是一溜儿水果摊。
水果摊上的这些果子,带着露水,带着土香,踩着节气的拍子,把大
自然酿造的酸酸甜甜,带到了烟火人间,沁入人们的心田。
公路旁的这小小村庄,是远近闻名的水果基地,近年来,它悄然升级
成一个以赏桃花、摘桃李为主打游玩项目的田园观光之地。一到阳春三月,桃花、杏花、李花闹哄哄地开放,开成了一片花的海洋,引得山外的人们
呼朋引伴,纷至沓来。
我与架锅山的缘分,却无关花果田园。这小小的山村,是我的重生之地。
几年前的一个元旦,迎着新年的阳光,我开车路过架锅山,却在这儿
遭遇一场意外。一辆大货车撞击了我车的尾部,我的车在撞断一根电线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