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汉语出现很多新词,商务印书馆1978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到1996年修订时,追加了9000条词汇,并除去了已经过时的4000条词汇。2002年又增补了新词新义1200余条。这说明二十多年的时间现代汉语词汇变化很大。
本文主要想探讨一下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特点,由于题目很大,所以下面仅就日本学生在汉语词汇运用中容易产生偏误的一些问题来谈谈:
一、反映改革开放的词汇大量出现,部分词汇的政治彩淡化。
五四以后,反映社会主义的词汇激增,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反映改革开放的词汇尤其是科技、生活等方面的新名词大量出现,一些政治彩较浓的词汇逐渐淡化。例如:
“翻身”原来指“躺着转动身体”,近代,“翻身”有了政治彩,意思是“从压迫中解放出来”,而改
革开放以后,“翻身”的政治彩渐渐消失,主要指“改变落后面貌或不利环境”。例:只有进行改革,我厂的生产才能翻身
同样,“压迫、打倒”等词已经很少在报纸上出现了,“解放”虽然出现频率很高,可是主要用于“解放生产力、解放思想”,往往取代了表示阶级概念的“政治上获得自由”这个含义。
二、现代汉语词汇在发展中语义出现了分化。
汉日同形词有两个来源,一是日语吸收了大量汉语词汇,二是用汉字的构词法新造了很多日语词汇,反过来传入汉语。我们把汉日同形词作一下比较,从中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语义的分化。
2.1汉日同形词比较。
汉日同形词中名词最多,如事物、时间、方位、地理、身体部位名称、颜、自然物象、气候名词等;其次是形容动词和动词,如:“安全、重要、研究、修理”等。汉日同形词可分为三类:
2.1.1意思完全一致。
“汉日同形词中同义词比重最大,约三分之二以上,而且往往是名词。这里的所说的“同义词,即本文所指的“意思完全一致”的词。如:
政治、社会、教育、警察、国民、安全、学生、讲座、武器、交通、学会、逮捕、加工、投稿、搜查、搜索、外交、政策、官僚、事故、希望、开发、公开、视察、候补、注意、完成、存在、景气、演出、说明、生命、财务、组织、委员会、支援、王国、选手、连续、被害者、统计、原因、人员、概要、制造、绿地、面积、正规、品质、保证、部门、固定、沿革、认证、过失、同期、结果、责任、谈判、条约、制定、绝对、解散、食欲、意识、禁烟、监禁、意外、一生、危机、地下室、处方、命令、高血压、最初、地球、当时、赞成、反对等。
另外,日语中还有不少成语跟汉语一致,如:一衣带水、四面楚歌、千篇一律、自暴自弃、自力更生等。
2.1.2意思部分一致。如:
同义词成语
1)紧张:日语表示精神紧张,而汉语还可以表示经济方面例:最近手头有些紧张(钱
不宽裕);也可以表示工作、生活的节奏例:看东京人匆匆的脚步,就知道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很紧张(节奏很快)。
2)讲师:汉语中指的是“高校中的次于副教授的职称”,而日语含义更广泛,可以表示“讲课、讲演的人”。
3)料理:日语的意思是“饭菜”,而汉语的意思是“处理、办理。例:家里的事请你帮忙好好儿料理。
4)培养:日语用于植物、微生物等方面,而汉语还可以用于人。例:培养人才、培养接班人。
5)质问:日语“质问”可以表示要提的“问题”,是中性词;汉语“质问”的近义词是“责问”,带有“责备”的意思,是个贬义词。例:她质问他们为什么出错。
6)操纵:在日语里其目的语是机器,而汉语里其目的语除了机器以外,已经扩大为国家、人、市场等,“操纵”的意思延伸为“用不正当的手段支配、控制”,贬义词。
7)输入:日语的意思是“进口”,而汉语除了“进口”以外,还可以在科学技术上表示能量、文字信息的“进入”。例:“镕”字在电脑里没有输入,一个人的名字里有“镕”字的话,在电脑里打不出来。
8)对象:日语里指的是“对手、对面”,而汉语还有“女朋友”、“男朋友”的意思。例:由于家人帮忙,他才到对象。
(9)贩卖:在日语里是中性词,意思是“卖、销售”;而在汉语里是贬义词。如“贩卖、贩卖人口”等。
10)一度:日语的意思是“一次、一回”,而汉语除了“一次”的意思以外,还表示“一阵、一段时间”。:非典时期,中国的经济一度滑坡。
11)先生:日语是“对老师或者其他人的尊称”,而汉语除此以外,还表示“丈夫”例:她的先生在香港工作
(12)意见:日语中仅指“想法、看法、建议”,而汉语还包含“不满”的意思。所以,日本学生在造句时说“我对这里的服务没有不好的意见”,其中“不好”两个字应该删去,因为“意见”本
身已经包含了这个意思。
(13)经验:日语的“经验”,汉语分化为“经验、经历”两个词。“经验”一般指由实践活动获得的抽象的可以作为今后参考的知识,如:他对嫁接果树很有经验;而“经历”则指“亲身体验的那件事”,如:参加志愿者活动是我在大学期间的重要的经历。所以,学生作文中写“去英国旅行的经验我永远也忘不了”,这里的“经验”改为“经历”更妥当,因为主要指的是“一次具体的活动”,而不是“抽象的知识”。
(14)表现:日语的“表现”,汉语分化为“表现、体现”两个词。其中,“表示行为、作风”时多用“表现”这个词,如:他在工作中表现很好。“体现”的意思是“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如:说实话,办实事,体现了他的务实精神。
(15)移动:汉语一般指“空间上改变原来的位置”。例:冷空气正向南移动。而日语里除了同样的意思以外,还表示“调动工作”。
(16)试验:;汉语里的意思是“为了察看某个结果而从事的活动”,如“科学试验”;而日语里除此以外,还表示“考试”的意思。
(17)处分:汉语里是贬义词,意思是“处罚”,而日语里除了“处罚”这个贬义意思以外,还表示“处理、处置”,这时“处分”是中性词。
所以,在汉日同形词中,有的汉语词的内涵和适用范围大于日语,如上面提到过的“紧张”、“培养”、“操纵”、“输入”、“对象”、“一度”、“先生”;而有的日语的内涵和适用范围大于汉语,如上文中的“讲师”、“意见”、“经验”、“表现”、“移动”、“试验”;而有的词汉日同形词意思有一致的地方,却存在褒义、贬义的差异,如“质问”、“操纵”、“贩卖”、“处分”。
2.1.3意思完全不一致。如:
检讨:日语的意思是“研究”,中性词;而汉语的意思是“出缺点和错误,并做自我批评”,贬义词。例:对这次事故有关人员要作书面检讨
用意:日语里的意思是“准备”;而汉语里的意思是“目的、意图”。例:他这么做是什么用意
喧哗:日语的意思是“吵架”;而汉语的意思是“喧嚷”。例: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
阶段:日语的意思是“台阶”;而汉语的意思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段落”,如:大桥第一阶段的工程已经完成。
勉强:日语的意思是“学习”;而汉语的意思是“将就、凑合”。
新闻:日语的意思是“报纸”;而汉语的意思是“新闻媒体报道的消息及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例:每天看电视新闻,可以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事。
2.2语义分化:
从上述汉日同形词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部分汉语词汇的意思没有改变,如2.1.1,而部分汉语词汇发生了变化,其特点如下:
221词义被引申,一词多义,丰富了词的义项。
如上面提到过的“紧张”等。另外,以“炒”字为例,1995年版《现代汉语词典》“炒”字只有一个义项:“烹调方法”,1996年修订本和2002年增补本中已经有三个义项:烹调方法;倒买倒卖;解雇。其中“倒买倒卖”和“解雇”就是“烹调方法”含义的引申。请看《经济导报》上的两个例子:
(1)我不是地的商人,而是真正想干一点儿事情。
(2)国家禁止汇。
(3)因工作不力,他最近被公司了。
以上(1)(2)两个例子中“炒”都是“倒买倒卖”的意思,例(3)中的“炒”是“炒鱿鱼”的简称(鱿鱼一炒就卷起来,象是铺盖卷,比喻解雇),意思是“解雇”。
其实,最近几年,“炒”还有一个很常用的引申含义,即“宣传”。例如:
(1)前些日子,在北京市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的考试中,出了一道《论“政绩靠”》的考题。
(2)第四媒体——网络“热两会”。⑤
另外,“”字在《现代汉语词典》1988年版和1995年版里只表示“止住车和机器等”,而1996年版已经被引申为有抽象含义的“止住”,例:住不正之风;教育乱收费。
“冷门”原指“赌博时很少有人下注的一门”,后来用来比喻“很少有人从事的、不时兴的工作、事业等”。例:过去地质学是冷门,不是热门。
“污染”原义:有害物质毒化环境。引申义:抽象的有害事物造成的坏影响。如:精神污染
像“炒、刹、冷门、污染”这样词义被引申,从而一词多义的词还有很多,如:“气候”由表示天气的词扩大为表示抽象的“环境、形势”。例:在现在的政治气候下,很多留学人员纷纷回国,希望在国内大显身手。“除了表示“用肩膀承担重物”,比如“扛行李”,还可以表示“承担(责任)”,如:这个任务你一定要扛起来。
此外,还有大量科学技术词汇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引申含义。如:
“内耗”原义:机器或其他装置本身所消耗的能量。引申义:社会或部门内部不协调、闹矛盾等造成人力、物力的无谓消耗。如:这个公司的职员不团结,内耗严重,缺少活力。
“封顶”原义:建成建筑物顶部。引申义:限定最高数额。如:奖金不封顶
可以说,词义被引申,一词多义,是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当然,这个特征使
汉日同形词的差异加大了。当然,日语里的汉语词义也有发生变化的,而且变化越来越大,同时也加剧了汉日同形词词义的差异。
2.2.2文体的变化。
在日语口语里使用的词语在现代汉语里很多是书面语。如:
腹(书面语)——肚子(口语);就职(书面语)——工作(口语);数日(书面语)——几天(口语);前日(书面语)——前一天(口语);余(书面语)——多(口语);目眩(书面语)——眼花(口语)   
而“腹、就职、数日、前日、余、目眩”在日语中可以使用在口语里。
这一点儿和汉语的发展有关系,汉语文言文在上古是与口语一致的,而近代随着白话文的发展,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拉大了。例:“食不语”,现在说“吃饭的时候不说话”。汉语经历了由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变,而日语中部分古代的词语还一直沿用着。
三、随着语汇的增加,语法生成多样化。
语法生成多样化表现在词汇方面,主要是汉语词汇词性比日语更灵活、汉语词汇搭配顺序和日语比起来,明显地受到西文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