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造字也太随便了:曱甴、孑孓、旮旯、片爿、陨郧、陕郏、妃妀
最近的香港事件让“曱甴”成为了一个热门词汇
曱甴,普通话读作yuēyóu,是广州话里蟑螂的粤语写法,但其读音却大相径庭,读作“嘎杂”,用来比喻阴险恶毒之人。不过千万别以为这是粤语的专利,因为老北京人将坏心眼多的人称为“嘎杂子”。二者虽然字不同,但读音和意思都是一致的。
如果将两字分开释读:曱,是取物之意;甴,同“由”。二者与蟑螂毫无联系。但令我不解的是,在康熙字典中,曱读作yuē,和普通话读音相同;而甴却读作zha,与粤语同音。至于曱甴合用为蟑螂的意思,估计是来自其字形颇有些猥琐的形象吧。
还有一个字形颇为类似的词汇,也是指虫子的,那就是孑孓jiéjué
孑孓,指的是蚊子的幼虫在水中游动时一伸一屈的样子,后直接用来指代蚊子的幼虫。
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中:景州一宦家子,好取猫犬之类,拗折其足,捩之向后,观其孑孓跳号以为戏。
意思是一家官二代喜欢虐猫,把猫打的骨断筋折之后,欣赏其孑孓扭曲的样子。纪晓岚用的就是“孑孓”一词原意。
如果追溯其源流,将孑孓二字分开来看,孑,指没有右臂的孩子,表示孤单。成语孑然一身中的‘孑’就是这个意思;孓,指没有左臂的孩子,表示短小;那么根据这个逻辑,‘了’字指的就是没有手臂的孩子。但别想多了,它指的不是天生残疾,而是双臂包裹在襁褓中的样子。所以后来‘了’,就有结束、完成的意思了。另外,‘了’还有聪明的意思,例如《世说新语·言語第二》中,太中大夫陳韪评价孔融时说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如何灭蟑螂
再说一个字形相似的词汇——旮旯gālá
旮旯,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单用,指的就是角落或偏僻的地方。但其原意还是非常高大上的,因为‘旮旯’这两个字其实都是‘旭’字的异体字,就是指日出的地方。因为古人认为太阳升起于大地的东南角,所以用旮旯一词来表述,后来其词义渐渐演化为角落的意思。
不过我觉得用来形容男女关系也是很形象的:九天一日的叫旮,一日九次的叫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