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年第5期
从武师到民族英雄!
一霍元甲形象在二十世纪初的演化
黎俊忻
[摘要]侠客身上英勇无畏、维护正义的品质,一直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二十世纪初开始 不断被表述的霍元甲故事,既承接了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对英雄的需要,也体现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国人对侠客的诉求出现新的变化。霍原本只是一普通武师,经过不同人重新表述,被附加上强烈的民族主义意 识,为提倡尚武、健身强国树立一个完美的精神偶像。本文对霍元甲故事流传过程中几个重要文本作出分析,对推动霍元甲故事及图像散布的社团组织—
精武体育会相关史实进行爬梳,尽量还原霍元甲“从武师到民 族英雄”这一层累建构过程,揭示以霍元甲为代表的近代侠客,对于社团乃至广大华人文化圈的意义。
[关键词]霍元甲精武体育会民族主义近代社团武侠文学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0890 (2015) 05 -134 -12
中国自古以来不乏对英雄侠客的描写与颂扬。近代以还尚武精神的兴起,使这些精于武技、豪 爽仗义的侠士,在文字世界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呈现,他们的形象也越发丰满生动。大众传媒的参与,更让本有相当众基础的侠客故事,被广泛地流传。①霍元甲故事在二十世纪初的演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时下霍元甲普遍被视为精武体育会的创始人。他身怀迷踪拳绝技,吓退在中国设擂叫嚣的外国大力士,后来被日本医生毒死。这些对霍元甲的认知,绝大部分是二十世纪以还开始层累叠加的。②霍元甲在文字领域被建构,从短故事到长篇小说,附加了越来越多细节与民族主义情绪。另 一方面,霍元甲形象传播与当时重要武术团体—中国精武体育会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他的图像和故事随着精武会跨地域活动传播至广大华人文化圈。这些不同时间、背景下产生的霍元甲材料详略不同,相互有龃龉之处。又正好反
[作者简介]黎俊忻(1986 -),女,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275)
!本文获程美宝教授主持的广东省高层次人才项目“全球史视野下的岭南社会与文化"(项目号:11200 -52010005) 以及2013年中山大学博士生国外访学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资助。本文得程美宝教授指导,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宋钻友先生 提供资{,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佛山、上海等多地精武会大力协助,在此谨表感谢。
①对于近代武侠文学的兴起,近年已有不少学术研究成果呈现,如陈平原、叶洪生、龚鹏程、徐斯年、
林保淳的研 究颇具代表性。黄德威在讨论晚清文学的现代性时,也对武侠小说有所涉及。有研究者指出至晚清公案侠义小说转变至近 代武侠传奇,无论是侠的形象还是小说文体经历的转变都在回应当时社会的民族主义思潮,见高嘉谦著《国族与历史的隐 喻—
—近现代武侠传奇的精神史考察(1895 -1949)》,台湾花木兰出版社2014年9月。此外在一些研究二十世纪初尚武 精神的论文,也把梁启超《中国之武士道》蔡锷《论军国民主义》纳入讨论。
②关于霍元甲故事如何层累的问题,香港电影资料馆研究主任蒲锋在《黄飞鸿三人行》(见《主善为师——黄飞鸿 电影研究》,香港电影资料馆2012年,第26 -27页)一文中有所涉及,该文引用萧汝霖文章,对霍元甲故事作了批判性 的思考,对本文思路上有很大帮助。近年一些研究者聚焦于广东近代洪拳武术家黄飞鸿的故事流传,论证了黄飞鸿从一个 不甚出名的武师,经过五十六年代开始的反复渲染和商业运作,变成华人世界英雄形象,这与霍元甲故事题材类似,方法 上亦足可借鉴。相关研究见蒲锋前引书,陈丽华《礼仪与系谱:香港黄飞鸿弟子百年史》(2011年“中华文明视野下的西 樵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未刊论文)、《走入公众:20世纪上半叶粵港地区黄飞鸿及其弟子形象的塑造》(2012年“省港 澳大众文化与都市变迁”学术研讨会未刊论文)。
134
应了霍元甲故事从原初的含混,到后来日益精细固化的过程。
本文致力于还原霍元甲故事的层累及传播过程。所用材料包括霍元甲在上海设擂台的即时报纸报导一这是目前可以到最早的霍元甲资料。再对20世纪初两篇奠定霍元甲故事基础的文字资料—萧汝霖《大力士霍元甲传》、向恺然《近代 侠义英雄传》作深入分析。同时对照大量精武体育会相关史料。相信能为近代侠士形象塑造、近 代社团文化的建立等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一、擂台之上的霍元甲
现时可见最早对霍元甲的文字记载是在1909 年12月报刊上,内容是关于霍在上海张园出口协会展览上的设置擂台的事情,报载:
霍君元甲直隶人,精拳术,为北省之冠,此次偶来沪上,颇觉技痒。久仰
南方多刚强之士,顺道访友,特设台于
上海静安寺路张园出品协会大会场音乐
厅内大戏台上比较拳力,如能胜霍力士
者,赠以贵重之彩物。沪上中西人士愿
来比试者请于念一念二念三日下午二点
钟起至五点钟止入内挂号可也。①
材料中谈到霍元甲来自北方,在张园设置擂台是由于“技痒”“访友”,招揽前来比武之人。所打广告有明显的商业宣传的意味。在之后霍元甲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中国武师与外国大力士比武的情节,此时也确实见于报端:
又闻大力士霍元甲前日已登场试演,拳力精勇绝伦,无敢与之较量者。昨日
有美国大力士(奥皮音)与霍君订立生
死书,循例报明捕房,备英洋一千元以
为彩物,准今日下午二点钟在音乐厂歌
舞台上各以死力相拼,届时必有一场狠
斗,是诚我中国从来未有之创举也。②
关于奥皮音前来挑战的报道,是在霍元甲登台后隔一天出现的。其中以中西大力士比武、高额奖金作为宣传噱头,显然是展览会营销的手段。为更好了解霍摆擂台时期的社会环境,有必要先对事发地点一张
园,以及设擂所在的出口协会展览作简要回顾。张园是自1882年由中国商人张叔和从和记洋行手中购得,命名为“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经过多次修葺和扩张,张园内 部空间开阔整洁,也布置许多游乐设施,免费向市民开放。因为张园地处租界,交通便利,在清末民初的上海,一直是举办各类演讲、赛会、游 艺、运动会的重要场所。
在各种近代公众活动中,邀请大力士摆设擂台献技,渐渐成为张园吸引游人的手法之一。比 如在1908年,张园打出广告,请来大力士里莱杜献技,包括“安举洋琴一座,上坐弹者……手折铁条多根,能以二百五十磅之巨石置于额上”③等等,兼演各种戏法、杂技。张园则收取入园观演者的茶资。这些大力士大多来自海外,间也有以帮助赈灾的名义出台。如1909年10月即有“英 国著名最优等大力士未士依夫伦君游历过沪…… 假张园安垲第再演一天,以献遏阻汽车等大奇技。是日承该园慨助,每人茶资分文不取,尤为难得。每位售洋一元,所收券悉充宜荆水灾。"$这位大力士同时在张园和丹桂茶园都开展过表演。1910 年上海天记茶国著名 演,“将七百磅重之大石放于肚腹上,由人各举铁锤打碎成片"%。可见此时在上海的各种公众空间的经营者,对于外国大力士设台表演已有接洽的经验,满足人们娱乐猎奇的需要。上海的游人应对此并不。
霍元甲设擂台所在的出品协会展览,自1908 年起筹备,上承南洋劝业会经验,召集各省州县生产制造的精良物品。展览由李平书、沈缦云、王一亭等人组织。他们都是上海商界闻人,热心筹办各类展出与活动。李平书(1854 - 1927)世 业医道,早年从事过团练与武备学堂组织。沈缦
①《中国大力士请人比力》,《申报》1909年12月3日,一版一栏。
②《中西大力士比较拳力之创举》,《时报》1909年12月4日,四版。
③《张园广告》,《申报》1908年10月2日,六版一栏。
④《大力士演技助赈》,《申报》1909年10月21日,七版二栏。
⑤《天仙成记茶园聘请德国新到大力士》,《申报》1910年5月22日,七版一栏。
135
云(1869 -1915)开办银行发迹,帮助唐才常在开展“中国国会”时为自立军筹款。此二人后来还成为全国商团联合会的会长。王一亭(1867 -1938)既是上海著名画家,又是多个领域成功商人,后来成为中华武士会的董事。晚清尚武救国的社会氛围下,上海这一批商界领袖都对于军事建设、商团训练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都使他们所主办的出口协会除了展示商品、振兴实业的目的外,又兼顾有宣传兵操训练与武备建设的活动。同时期国内的其他展览都有类似的做法。
由此可见,张园作为近代都市新兴的休闲娱乐公共空间,以大力士上台表演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此时所办的出口协会与同时期的其他展览会一样有宣扬尚武精神的目的,同时又是促进商业的展览。不论是张
园还是出口协会组织者,邀请一位拳师设擂表演是很寻常的。报道谓霍元甲“偶来沪上”,只是记者提高霍的身价以吸引游人的。
然而被舆论渲染的霍元甲与外国大力士生死对决,最终并没有打成。原因据报载,是“中西证人未齐”,捕房未发照会。似乎此前“循例报明捕房”设擂,还未能让比武一事合乎租界的规定。对战双方对规则的商讨也出现分歧。“奥皮音议及将来角力时均不准用脚勾指戳诸法,而霍君以中国拳术自有心传不能舍所长而用短。”①结果霍仍上台表演,也邀请观众上台试练。《时报》云:“霍君千元之款亦已备齐,在台上待至多时,因角技不成而观者甚众,耐请台下诸人任便于彼身上可随意击打三下,良久无敢应者,乃演拳法多套而散。”②此后直至出口协会闭幕,再无关于霍元甲擂台赛的消息。
1910年4月霍元甲再次在张园登台,这也是目前可见霍元甲最后一次被报章直接报道。与之前稍有不同的是出现了几个与霍交手的人名,组织者也表示取得租界工部局的许可。但霍元甲在此仍是作卖艺赚取门票的表演。报载广告:
中国大力士霍元甲君为北省拳术之冠,去年在敝园演技三日,无不称赞。
走后有病僧、英国大力士、李德海、童
有朋、军界大力士东海赵诸君来函登报
奉访。故霍君重游上海,已在工部局领
有比武护照。准于本月初七初八午后三
点钟至六点钟仍在敝会候教,届时诸君
登台一试可也。入场券每位五角,军学
二界服操衣者减半……③
自此以后,霍元甲去向在报纸尚不可见。总体而言,从报纸报导所见的霍元甲,只是一位应邀在擂台上献技的武师,与当时上海茶园、游乐场表现的大力士并没有太大区别,离“民族英雄”这一形象也相去甚远。霍元甲表演拳技,美国大力士奥皮音的挑战,是出品协会或者张园管理者事先安排好的节目,为其提倡尚武、吸引眼球的方式。20年代的材料谓奥皮音首先在张园叫嚣,自诩为“世界第一大力士”,很可能并非当时真实情形。比武不成原因很多,并非奥皮音被吓退云云。然而霍元甲这样一位武师如何一步步成为备受景仰,带有悲剧彩的民族英雄?这一建构过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这就要看后来是什么人,通过何种方式再现霍元甲。
二、霍元甲与精武会的关系
霍元甲后来屡见于文字世界,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被上海精武体育会奉为创始人。精武体育会前身是“精武体操学校”,大约在1916年改称体育会。该会以传授经过整理改良的中国技击术为主要活动,也兼顾中西音乐、西洋体育、戏剧、舞蹈、舞狮等活动。在其十周年庆典之时出版重要文献《精武本纪》,可以看到以陈公哲、姚蟾伯、卢炜昌、陈铁笙为首的四十余人组成核心成员,其中以上海广东籍商人的力量最为雄厚。此会在二十年代初积极拓展会务至中国中部与东南沿海,也涉足东南亚各大华埠。至二十年代末分会达四十余处,会众十万余,成为民国时期由中国人主理影响巨大的跨地域体育社团。
有趣的是,霍只是受张园邀请设擂台献技的
①《大力士改期较艺之原因》,《申报》1909年12月5日,三版二栏。
②《大力士角技未成之原因》,《时报》1909年12月5日'四版。
③《张园立擂比武广告》,《申报》1910年4月15日,一版。
136
北省武师,可能并不具备上海本地的人脉关系。他如何能动员如此庞大的社会资源建设一个体育会?精武会不但在所有特刊首页都刊印霍元甲的遗像,时至今天各地分会仍然悬挂霍元甲像在会所正中。几乎每个精武会干事,都可对霍的事迹娓娓道来。究竟霍元甲组建精武,有多少实质证据,又有多少是被人
为建构起来的联系,这就需要以时间为线索,分析霍与精武的关系如何被表。
关于霍元甲组立精武体操学校的讯息,大约始见于1910年12月报纸广告。此时精武刊登运动会告白:
本校自霍元甲先生组立以来诸同学讲求武术,曰昃不遑,开校至今成绩卓
著,特于十二月初一星期日假座新舞台
开会运动....由新舞台各艺员助演好戏,
作开幕之纪念,振尚武之精神。①
此后数年间,精武体操会毕业礼、技击巡演的报纸报导②,大体沿用霍元甲创立精武这一说法。但对霍元甲创办学校的具体情形,比如资金来源、校社选址、制度建设等,则尚未可见详细。
直到1916年,陈独秀所主编的《青年杂志(正月号)》一卷五册刊载萧汝霖写作的两篇长文-大力士霍元甲传》及《述精武体育会事》,增添了霍元甲生平及其建设精武会的大量细节,奠定了日后霍元甲故事的基调。《青年杂志》是后来在新文化运动上出尽风头的《新青年》杂志的前身,主编者陈独秀和鲁迅一道,于1919年写过一些批判中国拳术的文章。二文作者萧汝霖生平未可考,何以他描述一个中国武师与武术组织的文章会出现此,也十分耐人寻味。
《大力士霍元甲传》③开篇即以欲扬先抑的手法,写霍元甲出生于武术世家,幼年身体孱弱,父亲不准其习技击。他却偷看父兄练习,于无人处自行拆解,练出神力。其后“诸少年藐之,与角,皆败去”,显示少年英雄突破自身缺陷艰苦奋斗的历史。而后霍元甲在天津怀庆会馆开药栈,每有人前来挑战,都被霍元甲神力所镇服。该文还涉及霍元甲在庚子拳乱中保护教民、杀了拳民首领之事,其英雄形象亦跃然纸上:“酋居幕中,踞案而坐,左右手挟二短铳,指挥徒党。元甲瞥然入,断首二臂,以号於众。众皆股栗,遂溃。津报纪其事,疑为剑仙。”在二十世纪初义和团在社会舆论中多称为“拳乱”“拳匪”,是反面的叛乱行为,因而对霍行刺首领的描写突出了其英勇无 的 质。
要表现霍元甲的英勇行为与高尚情操,光是正面描写是不够的。在萧汝霖的文章中,霍的朋友、对手的出现起到侧面衬托的作用。霍的徒弟刘正声十分敬重霍的为人,不但随侍左右,还数次代其出战。上海多有未具姓名者,因仰慕元甲而代为接洽,帮助建立精武会。霍元甲武艺高强,挑战者亦复不少。武清李富东、东海赵其人、赵的师傅张文达,都是曾经挑战霍元甲的中国武师。除了友好的切磋外,霍都是以恭谦来的态度劝解对方,勿以中国人打中国人。但对于设擂叫嚣,指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的外国大力士,霍元甲几乎每遇必教训之,以长国人之志气。先是在天津遇到俄国大力士,“自署为世界第一大力士”,霍元甲前往挑战之,俄人遂“登报更语而去”。后于上海遇英国大力士,其人力大无穷,“腹上可承铁磴重八百斤,能曳自动车倒行”,却始终因其失约而没有比试。在汉口霍元甲与黑人约角技,对方在规则制定上百般限制,被霍元甲嗤之,“数人大惭而退”。日本医生秋野请霍元甲至柔道会与日本人角力,“元
甲执其手,肤裂,投之落地,折其肋”,轻易取胜。但在战胜日本人的当晚,“元甲归,秋野敬之异于他日,明日,元甲疾忽剧,强舌望阳,未几遂卒”。该文因而也是较早谈到霍元甲过世情形的文献,文中虽然没有直接把霍元甲之死归因于秋野医生,但仍含糊地暗示了霍死得蹊跷,可与 本 有 。
①《中国精武体操学校运动大会告白》,《申报》1910年12月30日,一版一栏。
②比如《申报》1915年8月12日十版四栏,有《精武体操会设立分会》报道:“尚武之要,体育为重。日本以武 士道会强,其明证也。前技击专家霍元甲发起中国精武体操会,禀蒙前上海道批准在案…
…本会因公同集议拟就上海城内 设立分会一处。”即谈到霍元甲创办精武,惟细节不详。
③《大力士霍元甲传》,见陈独秀主编《青年杂志(正月号)》一卷五册1916年,以下同篇文章引文不再另注。
137
该文除了以文字描述霍元甲的传奇人生外, 了霍元甲的视觉 。文中附有霍元甲黑
身照片,
时为止见诸出版物的
霍元甲图像。照片中霍元甲头戴八角型毡帽,身 穿立领对襟衣。方脸耳,神情从容,嘴 而
上翘,身
梧。
片可能在精武会早
期的活动中也有使用,如在1919年版的《精武 本纪》中登载1911年第一次技击
纪念照
片中,已可以清楚见到霍的照片在正中。但这些 仍只是活动临时布置,观 精武会内部。
像《青年杂志》 的会外公众刊物刊
片,霍的 与其照片定格,对霍元甲故事的
民族英雄有哪些
。因为图像较文字更为直观可感,受众
更为广泛。此图后来成为霍元甲的标准 ,
也被精武会众多出版物反复利用
族主义。
图1①
而《述精武体育会事》②一文则承接其传记, 谈到霍元甲在上海时感叹国人身体孱弱,而己 有一身武艺,无报国。后来 的
“登高而呼, 斯道,以广其传”,立志建设精
武会:
是岁六月一日,精武体育会成,元 甲之友农劲荪者,实赞其事。越七十日,
霍元甲卒,与会事者感元甲忱,不肯中 辍,聘虎头庄赵氏之徒充教育。来学者 且千人。故精武体育会所习者皆虎头庄 赵氏之技也。③在该材料中 霍元甲的朋友农劲荪为精武
会的组织事务出了 。农劲
尚难考证,
但后来的精武出版物中
为精武会第
会长,
其名亦作“农竹” “农祝”“农劲孙”。关于农的 时资料非常稀少。《精武本纪》载:“会 在
闸北王家宅,会长为 学生农竹君。”④在1911
年5月
6月农劲
国民会的报导屡
见报端。他不但 以精武体操会会长的身分,
出席此时上海各商团的筹办、开操和欢迎活动⑤, 更以评议部 加入国民总会&。在当时《商会成立记》
报道中,农被
为“对
团甚有经验”⑦。他在 的长期活动可能也影
响到他办理精武的思路。只是到了 1915年后,农 劲荪在精武会的活动几不可见。惟作
:“
农劲荪君,为余道霍公
。”根据
文字,农劲 霍元甲故事的原
据他所言,精武
会是1910年6月立。霍元
甲在精武会建会后七十天就去世,应约在1910年 8至9月间。精武会第
在11月,若
萧文内所有月份均就农历而言,与前引报纸报道 的精武在公历12月 动会,时间上也
为吻合。惟霍
的情形除农的
,暂
无其他即时材料可供印证。精武会内所授的武术
“头庄
之徒”传授。虎头庄据《大力
士霍元甲传》中所言地在河北景州,文中所言的 “赵氏”则有可能指后来精武著名武师赵连和(。
对于精武会习武之意义,文中以日本柔道会
① 该图出自萧汝霖《大力士霍元甲传》,陈独秀主编《青年杂志(正月号)》一卷五册,1916年。② 《述精武体育会事》,见青年杂志社编辑,益书局发行《青年杂志(正月号)》 ,1916年。
③ 《述精 育会事》。④ 陈铁笙编:《精本纪》,上海精武体育会1919年版,第225页。出版信息下同。
⑤ 《商团体育研究会成立》“精 操会长农祝先生演说人人自立之道”,《申报》1911年6月12日,三版二栏。⑥ 《国民总会开创记》,《天铎报》1911年6月14日第五版。⑦ 《商团体育会成 》,《天铎报》1911年6月14日第五版。⑧ 连和,生卒年不详,精武会 名武术教师。1918年精武会第一次公开刊登拳谱,把达摩剑、五虎等五种拳术连载于商务印书馆《学生杂志》的“技击 ”栏目。这些拳术与后来精武公布的 套路相类, 北省术。其中图片示范 连和拍摄,并署籍贯为“ 县”。 的籍贯 授武术看,他与萧文 “虎
氏”十分接近,故有此猜测。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