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读《梅岭三章》有感
夏贵良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红经典书籍源于红的历史的折射和汇聚,红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开拓者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我喜欢读红经典书籍,喜欢英雄,喜欢英雄为民族大义而展现出来的英雄气概。从红小人书,老课本,黑白电影,到现代的多媒体,红的经典书籍及故事广为流传。特别是《梅岭三章》的诗句,每次诵读,总能给人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与感动!
(一) | (二) | (三) |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
重读《梅岭三章》这部红经典诗句,使我仿佛在诗人英雄的引领下又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
与诗词背景:1934年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红24师和地方武装共1.6万人,遭到敌人残酷围剿,大部损失。何叔衡、毛泽覃等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在突围中牺牲,瞿秋白和刘伯坚被俘后遇害。敌人占领中央苏区后,残酷杀戮革命干部和众。面对高压的, 突围出来的少数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敌人打起了游击,项英、陈毅经过转战,于1935年2月来到了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天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当时,陈毅潜伏莽丛间20多天。敌人因搜捕不到,恼羞成怒放火烧山,在身陷重围,在几乎葬身火海之时因担心不能脱险,陈毅同志视死如归、危机时刻写下豪气冲天、千古传颂的《梅岭三章》藏于棉衣内层。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气概令人钦佩!
童年时背诵过这首红诗词,少年时代又看到《梅岭星火》电影,青年时代系统地学过中国近代史,让我加深了对革命英雄陈毅的理解。在困难面前,在恐怖面前,在生死面前,革命英雄没有退缩,没有绝望,没有屈服。而是从容总结过去、面对当日、展望未来。陈毅早
年投身革命,从此就成了共产主义事业的马前卒,在敌人的林弹雨中英勇奋进,义无反顾。十年国内征战,无产阶级大业未成,英雄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面对死亡, 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一个视死如归,正气凛然、追求真理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在红经典革命书籍中闪耀。
红经典中英雄气概的英雄陈毅将军从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鲜明特。一是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投身革命即为家”,陈毅将军从加入红军的第一天起,就把革命当成自己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历经“百战”、“血雨腥风”,陈毅将军和无数红军战士深深地体会到了革命道路的曲折,特别是在陈毅将军写此诗时,革命正处于低潮,中央苏区红军被迫转移,留守的红军正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追堵截,但这种敌众我寡的逆境、艰苦卓绝的战斗、如影随形的死亡威胁并没有改变陈毅将军对革命的忠诚,而是坚信“血雨腥风应有涯”,战斗一定会结束,自由之花一定会遍种人间,在即将牺牲的那一刻(后解围),毅然决然选择了取义成仁。这种对革命的忠诚坚如磐石,不可动摇,红军正是有了陈毅将军这样
的政治信仰,才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二是大气。毋庸置疑,革命的道路是何等曲折,但陈毅将军仅用“创业艰难百战多”七个字轻描淡写,将现实的沉重深埋,呈现给自己的,战友的,传递给老百姓的是一派灿烂春光。“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已抱定必死决心的陈毅将军,表示自己一旦牺牲,就要到黄泉之下去招集先前死难的战友,组织起十万浩浩荡荡的大军,直捣阴间地府,去斩下阎罗的首级。“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也十分具有想象彩,想象着自己牺牲以后,同仁战斗胜利的捷报像纸钱一般漫天飞舞,这种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视敌人如草芥,视困难如粪土,始终顽强不屈,始终积极向上的高尚情怀,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大气!三是奉献。三首诗都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令人震撼。陈毅将军的一生是为革命奉献的一生,在陈毅将军眼中,生命的终结不等于奉献的终结,自己还可以头颅高悬,注视战友取得胜利,还可以在泉台召集旧部,继续与黑恶势力作斗争。“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英雄陈毅这种为革命流血牺牲而无怨无悔的强烈奉献精神,是革命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自发地投身建设,赢得祖国自立自强的精神财富。
追求自由、正义,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是中华传统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英雄气概就是为了正义、为了祖国,可以奉献个人的一切、牺牲个人的生命的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这种崇高精神的集中表现。正是因为讲求 “英雄气概”,有着这样的思想境界,中华民族才饱经沧桑而不亡,历尽磨难而新生,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险阻,都未曾失去自信,而是愈挫愈奋,愈阻愈坚。也正是因为讲求“英雄气概”,有着这样的思想境界,中华民族才英雄辈出。英雄气概是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民族正气的结晶。保卫祖国,需要英雄气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同样需要英雄气概。
时代的要求在不断的变化,英雄是一个时代的民族价值外在体现的凝聚。英雄气概是一个民族价值内涵的体现,既包含悠久的传统文化特质在内,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坚持民族英雄气概,就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向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学习,传承和培育好民族英雄气概至关重要。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红经典书籍的导引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 推崇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更快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在中华民族的时代发展要求下,不断谱写民族英雄气概的新篇章。让红经典的书籍、故事和英雄在新时代的对我们有着新的理解。
红经典是一个特定时期文化的精髓浓缩。读红书籍贵在坚定信仰,让红经典的精髓砥砺我们的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的精神动力,是党员的一种理性自觉,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的时代要求。自觉接受红文化的熏陶,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的教育事业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当好一名高校政治辅导员。读红书籍贵在行,让红经典的光芒照亮我们的行动。不断传承和发扬红经典书籍所体现的英雄气概、民族精神,并使之与所担负的实际工作相结合,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坚持“投身革命即为家”的信念,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心尽力。读红经典书籍贵在思,让红经典的甘露浸润我们的思想。读《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长征》,读《敌后武工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读到思,由思到悟,由悟到行,不断审视我们的思想与时代精神是否相悖,不断检视我们的理想信念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可曾动摇,不断审察我们做每一件事情是否真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多次拜读《梅岭三章》,我的领悟也是多方面的的,《梅岭三章》是大气磅礴的无产阶级诗作,是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可以说是共产党人革命者的生死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目前我们中华民族在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济飞速发展举世瞩目,已经屹立于世界之林.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继续学习革命家陈毅将军《梅岭三章》,具有新的历史意义,在我们面对社会多元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信念、面对社会新的挑战的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梅岭三章》中的英雄气概影响了我的性格的塑造,让我不轻易放弃追求,成为一个喜欢读红经典书籍而又朴实向上的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