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首 页
授课时间 | 年 月 日 | 课次 | 时数 | 课型 | 新授课 | |||
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 | 傅雷家书 | |||||||
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 一、 概括三封家书的内容,认识家书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 著名的钢琴家二、 感受傅雷的舐犊之情,领会他对艺术和祖国的忠诚和深情。 三、 学习本文情意深厚、趣味盎然的写作特点。 | ||||||||
重点、难点: 概括三封家书的内容,认识家书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 感受傅雷的舐犊之情,领会他对艺术和祖国的忠诚和深情。 | ||||||||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应用:图片、等 讨论法 幻灯片 | ||||||||
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 傅雷家书 傅雷的爱子情深:这不但对音乐为然,治一切学问都要有这个态度----冷静、客观、谦虚。 傅雷的嘱咐: 体现了傅雷的个性,也表现舐犊情深。好像有点不厌其烦,甚至唠叨,---爱之深,故望之切。 用儿子正确的表现来向他提要求,这叫因势利导。 身教重于言教: 父亲自己表现出的对专业的谦虚态度。 是最有效的教育。傅雷身教重于言教 | ||||||||
作业: 1.《傅雷家书》展现了伟大的父爱(其中也渗透着母爱的光辉),是现代家书的典范之作,值得我们永久珍藏,课后阅读全书,感受生动的爱之教育与艺术之启蒙。 2.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写家书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奢侈之梦。然而亲笔所写的文字对于家人的精神快慰是难以名状的,请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家书。 3.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 ||||||||
后记(经验、不足): | ||||||||
教 案 内 容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 | 重点环节 提 示 |
一、导入新课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写家书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奢侈之梦。然而亲笔所写的文字对于家人的精神快慰是难以名状的。《傅雷家书》就展现了伟大的父爱(其中也渗透着母爱的光辉),是现代家书的典范之作,文中既有生动的爱之教育也有艺术之启蒙。值得我们永久珍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傅雷家书》中的三封信。 二、讲授新课 傅雷家书 1.傅雷的生平 傅雷现当代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字怒安,号怒庵,笔名傅汝霖、移、风、雷等。上海南汇人。七岁起读四书五经,并请家庭教师讲英语、算术两课。十一岁在周浦镇小学读高小二年级。十三岁在上海徐汇公学读初中,开始攻读法文。十七岁上大同大学附中。十八岁参加学运,为逃避逮捕,返回故乡。十九岁考入上海持志大学,后自费赴法国留学,一边在巴黎大学文科学习,一边在卢浮美术史学校听课。二十一岁游瑞士,在莱芒湖翻译《圣扬乔而夫的传说》(载于《华胥社文艺论集》,1930年)。二十三岁应意大利皇家地理学会邀请,赴意讲演。当年回国抵上海,受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之聘,教美术史和法文。“一·二八”事变后,美专停课,到哈瓦斯通讯社任笔译。三十七岁时,与周煦良合编《新语》半月刊,给柯灵主编的《周报》积极投稿。四十一岁赴香港,当年又返回天津。1954年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摘帽”。历任上海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及书记处书记等职。1966年9月3日因不堪忍受“”的折磨,与夫人一起含冤去世。 傅雷从1929年起就开始从事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的译著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其中以巴尔扎克的名著译作为最佳。如《欧也妮·葛朗台》(三联书店1948年初版;平明出版社1951年再版;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4—1978年多次再版)、《高老头》(三联书店1950年初版,以后多次再版)、《邦斯舅舅》(平明出版社1952—1953年初版,以后又多次再版)、《贝姨》(平明出版社1951—1954年初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1963年多次再版)、《亚尔培·萨伐龙》(骆驼出版社1946年初版)、《夏倍上校》(平明出版社1954年初版;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7年再版)、《于絮尔·弥罗埃》(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搅水女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初版)、《赛查·皮罗多盛衰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都尔的本堂神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比哀兰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因他对巴尔扎克颇有研究,曾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协会吸收为会员。此外,他还翻译了[法]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平明出版社1952—1953年初版;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7—1980年多次再版)、[法] 伏尔泰《老实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法]梅里美《嘉尔曼》(平明出版社)等。(马良春,李福田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768页) 2.傅雷的家人 傅雷的祖父傅炳清,拥有四五百亩土地、30多间房子,在当地算得上是一家大户了。这个家族,曾经兴旺阔气过,门前的张家湾边,设置着护院的岗亭,常有家丁看守;宅后的河汊上,停靠着专用的舟楫;宅内使唤过多个仆佣。但从傅雷祖父辈开始,就有些衰落气象了。祖父生有二子,长子傅胜,结婚不久就离开了人间。次子傅鹏,即傅雷之父。 傅鹏虽继承了家族的全部财产,自己也有职业,但他并不是一个理家生财之人,只能守成而不能发展。一场突来的灾祸,终使家产损失过半。在傅雷还不到四周岁的时候,在周浦镇扬洁女子中学任教的父亲,被人诬告入狱,在牢中受了三个多月的折磨。等到用巨款把他保释出来,已是病入膏肓,不久就去世了。他仅仅活了二十四岁。 傅雷的母亲李欲振,身材短小却端庄秀丽,又贤淑能干,极有主见,人们尊称她为鹏少奶 | |
教 案 内 容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 | 重点环节 提 示 |
奶。族中或邻里发生了纠葛磨擦,往往请她出来评理调解,只要有她说上几句劝说的话,双方就能心平气和下来。丈夫的先灾后病,花去了大量钱财,家道迅即衰退下来,一年中又连失四人,这种精神上的压力,对一个女子来说,是何等的巨大呵!但傅雷的母亲,并没有被接连而来的灾祸压倒冲垮,她顽强地要闯过这个难关。 傅雷妻子朱梅馥生于1931年2月30日。诞生之日,正是阴历正月十五,腊梅花盛开的季节,大人们以花祝愿,给她取名“梅福”。结婚时,傅雷嫌她名字中的“福”字俗,将其改为“馥”字。朱梅馥父亲朱鸿,是位前清秀才,以教书为业;母亲杨秀金,操持家务,生有三子二女,朱梅馥最幼。傅、朱二人青梅竹马,及至年长,又相亲相爱。1927年,由朱梅馥叔父作媒,与傅雷定下了婚事。 傅雷长子傅聪今日已是国际闻名的钢琴家,其演技日在衍进中,前程似锦。傅雷的声誉则流传于中国人的社会,他对中国近数十年来的文化贡献颇巨,尤其作为一个文化人,在修身处世的坚毅和工作态度的认真上,足为后辈取法者良多。 傅敏是傅雷的次子,许多人都知道著名翻译家傅雷和他的长子、著名钢琴家傅聪,对这个家庭的另一个成员傅敏却知之甚少。傅敏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的坎坷人生和他在苦难中始终没有泯灭的正直和善良感人至深。(摘自netor纪念网wwwor) 3.傅雷的“家规” 傅雷对于家庭成员,有着不成文的种种“规定”:“食不语”——吃饭时不许讲话; 咀嚼时不许发出很大的声响; 用匙舀汤时不许滴在桌面上;吃完饭要把凳子放入桌下,以免影响家中“交通”;孩子不许随便外出;父母与客人谈话,孩子不许偷听;用过的东西一定要放回原处…… 4.《傅雷家书》为什么会越来越厚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傅敏在北京读大学,寒暑假回上海探亲的他便有机会读到父亲及哥哥的来信,当时他就意识到这些信决非普通的家信,而是作为艺术家的父亲对走上艺术之路的孩子这两代人关于艺术、关于人生的交流。决定把这些信拿出来出版已经是二十多年后的事了。1979年,傅敏赴英国探亲时即开始着手整理保存在哥哥那儿的信。1980年回国后,为父亲开完平反追悼会后不久,时任三联书店负责人的范用先生来他,表示有意出版这些信,范用说,他是从楼适夷先生那儿得知傅雷的这些信的。作为傅雷先生的挚友,楼适夷曾读过这些信,深知这些信的价值,他还叮嘱傅聪要好好保存这些信。傅敏同意了范用先生的请求,当时的责任编辑秦人路至今还记得,素来仰慕傅雷先生的范用在拿到书信文稿时是怎样的大喜过望。 1981年,《傅雷家书》出了它的第一版,那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不及15万字,只有200多页,白的封面上,是傅雷先生的侧影,下方是一支洁白的羽毛管笔。这是由傅雷的好友、时任中央工艺美院的院长庞学勤设计的。 《傅雷家书》的出版受到了出人意料的欢迎,欣慰之余的傅敏不免有些遗憾:“本来,这本书应该更厚一些的,有一些信丢失了。我父亲写给我哥哥的信,我母亲都曾抄下来,留作底稿,但‘’抄家时,都被抄走了。”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85年。那年,上海音乐学院退还给傅敏一大包东西,在这些东西里,傅敏惊喜地发现有父亲写给哥哥的信的底稿。说起这包东西的发现,还是个小小的意外: 上海音乐学院办公楼的二楼有一间堆放杂物的小屋,“”中的小字报、传单、简报将其塞得满满的,后来,在清理的过程中,发现一包黑纸裹着的东西,打开黑纸,包里的信封上写着傅雷的名字。材料交给了院领导,当时的院长贺绿汀同志一见,当即表示:“交给傅雷的家属。”这一大包东西就这样到了傅敏的手里。 在这些新发现的信的基础上,1988年《傅雷家书》出了它的第三版,添加了更多的有价值 | |
教 案 内 容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 | 重点环节 提 示 |
的东西: 有1959年以后傅雷先生写给傅聪的信,有香港中文大学金圣华教授为书中英文所做的注释及她撰写的一篇文章,全书的字数已由15万字达到22万字。书的封面也由庞学勤先生重新设计了: 蓝的背景上一支洁白的羽毛管笔。 故事到这儿并没有结束,1997年傅敏先生的一次英国之行,又使他有了意外的收获。当年,傅雷先生写给傅聪的老师、波兰钢琴家杰维茨基的十几封信,由杰维茨基的遗孀不久前交给了傅聪,傅聪此时交给了弟弟。两位大师有关音乐的交流与探讨便成为《傅雷家书》新添的一部分。1998年,《傅雷家书》出了它的第五版,字数比以前又增加了,达到27万字。 这是一本很奇特的书,它总是不断地增加着新的内容,它每一次的再版,都意味着一次新生。书愈来愈厚了,这份厚重不仅在于它每一次的增订都包容进傅雷先生对于人生,对于艺术的新见解,对儿子、友人殷殷关怀的情意,还有家书出版十几年来,那么多不同年龄、职业的读者对这本书的厚爱。(摘自netor纪念网wwwor) 补:新版《傅雷家书》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原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近10万字。其中新增加的书信35封(傅雷10封、朱梅馥25封),增补内容的书信69封(傅雷60封、朱梅馥9封);另外,以“”抄家后残存的6封傅聪家书,作为“不是前言的前言”。辽教版的“重编本”,是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大、内容较为齐全的一部《傅雷家书》。三联版的《傅雷家书》在选录重心上集中于思想、道德、情操和音乐教育等方面而少及其他,由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作了较多的删节,这次也尽量予以补足。 5.关于家书 家书是家人之间的文字性通信,古人很重视家书,把它作为子女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国可说有着优秀的家书传统,教材前面选入的《曾国藩家书》,是古代家书的杰出典范,而现代最著名的家书莫过于《傅雷家书》,它们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6.傅雷的性情 傅聪谈父亲的这些家书时认为其中反映的最本质的是“赤子之心”,郑振铎先生也曾说傅雷一辈子要为“赤子之心”受累。他是感性的人,有博大的同情心和爱心;又是极为理性的,经受过西方科学精神的洗礼,即使对真理也“死死抱怀疑态度”。家书中表现的父子之爱与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即是其感性一面的呈现,而同时又处处透露出其理性的思想光芒。 7.傅雷的语言艺术 傅雷以翻译家和文艺评论家知名,他对文字的要求最为严格,行文又极讲究;而家书的对话性、亲切性则无意中消融着凝重的写作姿态,因此傅雷的家书能够尽显他丰富的学识和深刻的哲理而不失率真洒脱,情真意切而意味深长。 8.学习课文-----内容赏析 (1)傅雷的爱子情深 在他对儿子的信里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你对音乐的理解,十分之九是凭你的审美直觉;虽则靠了你的天赋与民族传统,这直觉大半是准确的,但究竟那是西洋的东西,除了直觉以外,仍需要理论方面的,逻辑方面的,史的发展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即使是你的直觉;也还要那些学识来加以证实,自己才能放心。所以便是以口味而论觉得格格不入的说法,也得采取保留态度,细细想一想,多辨别几时,再作断 | |
教 案 内 容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 | 重点环节 提 示 |
语。这不但对音乐为然,治一切学问都要有这个态度。所谓冷静、客观、谦虚,就是指这种实际的态度。 这不但对音乐为然,治一切学问都要有这个态度----冷静、客观、谦虚。 (2)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来信说学习主要靠mind[头脑],ear[听力],及敏感,老师的帮助是有限的。这是因为你的理解力强的缘故,一般弹琴的,十分之六七以上都是要靠老师的。这一点,你在波兰同学中想必也看得很清楚。但一个有才的人也有另外一个危机,就是容易自以为是的走牛角尖。所以才气越高,越要提防,用solid[扎扎实实]的学识来充实,用冷静与客观的批评精神,持续不断的检查自己。唯有真正能做到这一步,而且终身的做下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对儿子的不正确看法,父亲是既给予鼓励,又委婉的纠正。 针对一切有才华青年的恰当提醒。多少人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呀! 这是傅雷老师,看过儿子傅聪的信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思维方式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3)傅雷的嘱咐 一扯到艺术,一扯到做学问,我的话就没有完,只怕我写得大多,你一下子来不及咂摸。 体现了傅雷的个性,但也表现出他的舐犊情深。 还要说两句有关学习的话,就是我老跟恩德说的:“要有耐性,不要操之过急。越是心平气和,越有成绩。时时刻刻要承认自己是笨伯,不怕做笨功次,那就不会期待太切,稍不进步就慌乱了。”对你,第一要紧是安排时间,多多腾出无谓的“消费时间”,我相信假如你在波兰能像在家一样,百事不打扰:每天都有七八小时在琴上,你的进步一定更快! 好像有点不厌其烦,甚至唠叨,---爱之深,故望之切。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4) 傅雷身教重于言教 我译的莫扎特的论文,有些地方措辞不大妥当,望切勿“以辞害意”。尤其是说到“肉感”’,实际应该这样了解:“使感官觉得愉快的。”原文是等于英文的sensual[感官上的]。 用儿子正确的表现来向他提要求,这叫因势利导。 父亲自己表现出的对专业的谦虚态度。身教重于言教,是最有效的教育。 (5)总结 ------傅雷形象 看过全文,犹如跟傅雷老师对话一样,一个生动形像的傅雷展现在眼前,似乎傅雷就是我的父亲,在对我进行谆谆教导。对傅雷老师最深的印象,就是傅雷老师的爱子情深,管教有方。以前我曾经看过刘庸老师写的《肯定自己》,也是对儿子的告戒,从字里行间里面体现出了刘庸老师对儿子的疼爱。两本书表现的都是对儿子的疼爱以及管教的方法。而他们本质上却有不同的地方。《傅雷家书》告诉我们的是怎样把握自己的心态,怎样把自己的学业、事业发展完善,而《肯定自己》告诉我们的更多的是开放的思想,以及独立的观念。 接触傅雷老师的《傅雷家书》我就体会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但又包含先进的思想。我很 | |
教 案 内 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