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简介
王建中,中国著名钢琴家、作曲家。1933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2021年开始学钢琴,17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他改编的钢琴作品将中国民乐和西方器乐相结合,在教育、钢琴领域,很多喜爱音乐的人都耳熟能详。他的钢琴作品深受专业教育人士的喜爱,也是众多教育者的教学曲目之一。1995年,上海音乐学院收集了很多他的钢琴作品,并出版了《王建中钢琴作品集》。如《托卡塔》《变奏曲》等作品的创作。他改编的作品有《彩云追月》《绣金匾》等。
二、作品分析
此曲的曲式结构为三段曲式结构,全曲共69小节。结构图示:
引子 A 间奏 B 连接 A" 尾声(呈示段) (中段) (再现段)
(1~8)(9~18)(9~12)(21~36)(37~46)(46~56)(57~69)
乐曲由引子、呈示段、中段和再现段构成。引子一共8个小节,从第9小节开始进入主题,由
三个乐句构成,结束A调式的主和弦上;呈示段为不方整性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个乐句有两个小节,从徵音开始按照五声调式音阶作上行的级进。第二小节四拍的长音,发挥了音乐和声的作用;第二乐句的音乐材料与第一句的音乐材料形成对比,由两个乐节组成,采用的是重复式展开的写作手法,共四个乐节,在高音加入了装饰音,为羽调式,和声运用了VI级和弦与III级的七和弦;第三句运用模进的写作手法,是第二句的下行四度模进。结束在A宫调式的主和弦上。整个乐段的运用简单且又干练,具有完整、统一的音乐形象。间奏共有两个小节,取自于第一小节引子的动机。,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中段类型为引申型是呈示段的引申与发展,方整性乐段。共四个乐句,为A宫调式。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再现,主旋低了两个八度呈现在低音区,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再现,旋律织体加厚,伴奏采用的是五声音阶,结束在A宫调式的主和弦上。连接部分共九个小节,音乐题材来自呈示段和中段,只展开了小部分,起到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
再现段是呈示段的重复,以五连音的节奏类型将旋律呈现出来,运用民族五声调式音阶为伴奏。左手运用八度的方式,右手运用五声调式音阶来迎合左手的主题,使音乐富有画面感,像两个人在对话,又像是在寂静夜空的背景下,云月你追我赶的景象。尾声运用了引子
的写作手法,和引子首尾呼应,但在演奏上的变化不大,要在结尾两小节作渐慢渐弱的处理,加强整个曲子的结束感。
三、创作风格分析
(一)题材分析
《彩云追月》具有典型的中国民乐特,彰显了早期中国传统民乐的兴旺成长。原曲为并列三段式,一共有45小节。全曲充满着中国民族音乐的特征,采用“五声调式”构成,上行五度的模进,两种器乐的交替出现,轻盈的弹拨乐,低音器乐的弹拨和吊钹的宽广音,形象地描写了宽广无垠的夜空下令人陶醉的景象。
(二)创作技法的分析
在调式上,《彩云追月》是具有东方民族特的五声调式的音调,这与西方音乐的七声调式音乐截然不同。主旋律开始时的速度是缓慢进行的,全是级进的方式由引子过渡到主题,这使音乐有着别具一格的意向与朦胧的感觉。王建中改编的《彩云追月》中,用的是中国五声音阶中的稳定音级,这使曲子阳光明朗、稳定乐观,且增加了很多具有五声调式的织体和
音调特性,内容广泛,旋律简洁明了,彰显出我国民族音乐质朴的风格。用能显出和声功能性的三度重叠和声为主进行写作,具有特点的和声连接法,使用复调性与音型化的和声织体,保证了和声的基本组成原则又避开枯燥乏味,增强主旋的流畅性与展现出来的完美艺术。总的来说,《彩云追月》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都是极其和谐的音程,以五度、八度为主的旋律,听起来使音乐非常和谐宽广,分解的伴奏织体听起来像两个乐器在对话一样,循序渐进,一点点地渐快,给人一种云月追逐、嬉戏的感觉。连接的部分既能展开接下来的乐段又起了过渡、承先启后的作用,又使整体前后首尾照应。在创作方面,彰显了中国传统民乐的彩与艺术氛围。
四、演奏分析
(一)演奏技巧的处理
由于乐曲是三段曲式结构,演奏时要演奏注重再现部分与呈示部的联系。开始是乐曲的引子,由跳音、五连音、颤音以及十六分音符的八度构成,以此来表现出行云流水、云月追逐的感觉。引子是一个乐曲的开端,演奏时要注重乐谱上的力度记号,p的音量起,五连音的地方要向上推进式的演奏,跳音部分则要轻巧,以烘托出它的神秘,让人想要继续探究下去
的感觉。引子部分几乎都要用貼键的方式进行演奏,双手交替的五连音部分左右手要很连贯的衔接,像是一只手演奏出的效果。呈示部9至18小节表现出淡雅的感觉,手指击键的时候要深,力量集中在指尖,手臂放松,手指和手臂要相互配合,以此来保证整体的音响效果。间奏则是两个小节,来连接前后的旋律,起到了过渡的效果,虽然只是简单的两个小节,但一定要弹出承先启后的效果,所以这两个小节手指一定要更加深入演奏,力量一定要集中,不能放松指关节,指尖一定要站立好。中段则是发展性乐段,采用五声音阶,上行要根据旋律线做渐强,下行做渐弱,中间几个音是最强的,旁边的音则稍弱些即可。连接处的9个小节也是过渡的作用,所以和间奏的地方一样,手指击键要深,用力,但是不要出现“砸琴”的声音,一定要控制好力度。再现部分则是呈示部的重复,运用五连音和颤音的结合,左手为柱式伴奏,三个音演奏的一定要集中,同时击键,注重和弦的饱满度,所以,要求指尖紧张的同时,大臂和小臂也要控制好力度。右手演奏时则要有肯定、坚实有力的感觉,但此处提到的有力也要特别注意,并不是“砸琴”的感觉,所以,还是要控制好指尖以及手指的力度。右手在演奏的时候一定要弹出层次感,将五声音阶一层一层的递进上去,而不是突然地哪个音或者哪句话特别强,这样会显得特别突兀。而尾声和引子时相同的,只不过是在处理的方式上略有不同,引子要给人一种想要继续探究的神秘感,而尾声则是逐渐消失的感觉。所以,
尾声在最后除了要将跳音演奏的轻巧,以向上的方式击键外,还要加入渐慢渐弱的处理,给人一种逐渐远走、渐行渐远、最后一点点消失的感觉。
(二)演奏情感的处理
1.主题旋律的演奏
著名的钢琴家 《彩云追月》的主旋律与引子的节奏型相同,朴素、温柔、寂静,下面的织体又加了一些主旋,使整个曲子显现出复调性,这也使曲子多了点小桥流水的感觉。进入展开部分时要注意,两个左右手声部都要突出,四个乐句要抑扬顿挫,强弱对比明显,表现出云月追逐的感觉,同时也要均匀。37-47小节也要由强到弱,颤音的弹奏要均匀,力度伴随着渐弱,演奏时要特别注意控制音和力度的变化。之后的四小节是重复两次的改变,高低音区改变形成首尾呼应的感觉。这种独特的写作技法表现出安静自在的寂静感。演奏再现部时要记住,两个手的音增加了,变得有些难。所以,演奏者更要分手练习此处,手指不要离开琴键,贴着键子作向上推进的变化。
2.力度的运用
力度是体现一个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乐曲在处理力度上要比较仔细,王建中改编的《彩云追月》没有特别多的强弱标记,给演奏者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整体上基本都在p的基础上演奏,给人呈现出一种浩瀚夜空中云月追逐的感觉,最后一个音回到ppp与引子首尾呼应,弹奏时要注意在p的基础上奏出,再按照情感的变化做出更细的改变。
3.踏板的运用
乐曲演奏的成功与否和踏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怎样使用踏板则能体现出中国五声调式的魅力所在。在改编曲《彩云追月》中,踏板的使用则更加重要,在有延长音的时候是一定要使用踏板的,但演奏够一定时值则要立即松开,否则音会一直持续下去。在这里,笔者的踏板运用是根据乐句来判断的,因为谱面上没有给予踩踏板的标志,所以要注重乐句与乐段的划分,切不可随意松踩。当然,踏板从头一直踩到尾和一直不踩都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如果一直踩的话会使整个曲子失去颗粒感,一直云里雾里的。如果不踩踏板则体现不出乐曲的神秘,所以,酌情合理地运用踏板也是演奏好曲子的关键要素之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