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魏国主要⼈物介绍
三国演义之魏国主要⼈物介绍徐庶
徐庶,字元直,豫州颍川郡⼈;本名徐福;⾃幼好剑击,早年因在家乡闯祸,化名单福,从此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徐庶的其中⼀位好朋友就是司马徽。
因慕刘备仁德之名投靠他,助刘备破初次南下的曹军。但由于年⽼母亲仍在许都﹝曹操势⼒主管﹞,并被曹操威协,徐庶不得不回许都,临⾏前推荐诸葛亮给刘备,更发誓不为曹操出⼀谋。钟会
钟会,⽣于公元⼆⼆五年,死于公元⼆六四年,魏国儒将。字⼠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曹魏⼤⾂钟繇的⼉⼦。少年时博览书,有才艺,志向远⼤,是司马昭的重要谋⼠、儒将,通晓兵法,机谋深远,景元四年(公元⼆六⼆年)与邓艾分兵灭蜀,与姜维结为兄弟。谋做西川王时,事发败漏被卫瓘领兵所杀。邓艾
邓艾,⽣于公元⼀九七年,死于公元⼆六四年,魏国名将。字⼠载,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曹操占荆州时,家迁汝南(今河南上蔡县西南),早年丧⽗,年⼗⼆随寡母移居颍川(今河南许昌市)。邓艾家世寒微,⽆祖荫可庇,且少孤贫苦,但他少年壮志,聪明好学,精通兵法,打仗善于利⽤地理,有谋略。任兖州刺史时,引兵在祁⼭多次与姜维交战,有功封为安西将军。景元四年(公元⼆六三年),率
兵从阴平⼩路翻越峻岭,奇袭成都,灭了蜀国,创造了三国历史上划时代的战争奇迹。后被钟会诬陷谋反,与⼉⼦邓忠⼀起被卫瓘杀害。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265年)后得赦罪,冤案昭雪。
代表性战役:
1.249年,洮城攻防。
2.255年,毌丘俭兵变。110回。
3.255年,洮西会战。110回。
4.256年,段⾕会战。111回。
5.257年,长城之战。112回。
6.262年,侯和会战。115回。
7.263年,灭蜀汉战役。117、118回。典韦
典韦,陈留⼈。曹操名将。使⼀双铁戟,勇猛过⼈。曹操与张绣交战时,典韦驻守曹操⼤寨,奋⼒迎敌,终因铁戟被盗,受围断⽽死。在这⼀战中,曹操的长⼦和侄⼦也都战死了。事后,曹操亲⾃祭奠,
痛哭失声。他对众将领说:“吾折长⼦、爱侄,俱⽆深痛;独号泣典韦也!”。徐晃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郡(今⼭西省)⼈。曹操⼿下名将,武艺⾼强。原为杨奉部将,时值汉献帝被李jue、郭汜劫持,保驾⽴功。后归附曹操,作战勇敢,兼有谋略,深得曹操喜爱。曹仁守樊城时,徐晃前往救援,不因与关⽻有私⼈友谊⽽废公事,仍举斧与关⽻⼤战⼋⼗余回合。孟达于新城谋反时,司马懿调徐晃急⾏军赶往新城,诛杀孟达,反被孟达⼀箭射中额头,回营后死去,享年五⼗九岁。许褚
许褚,三国时魏国名将。字仲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在曹操宛城战张绣时,因屡建战功,赐关内侯。后与马超⼤战于潼关,威名⼤振。因勇猛知名,军中外号“虎痴”。曹丕称帝时,封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曹睿即位后,⼜进封许褚为牟分侯。许褚病死后,被追赠为壮侯。张郃
张郃,魏国名将,字隽义,河间县⼈。早先为袁绍⼿下⼤将,官渡之战后归曹操。有勇有谋,能征善战。诸葛亮伐魏时,他率兵追赶,被诸葛亮⽤伏兵射杀于⽊门道中。张辽
张辽,字⽂远,雁门马⾢(今⼭西朔县)⼈。先为并州刺史丁原部下担任从事,后来⼜归附董卓,董卓死后,张辽⼜带兵投靠了吕布,在吕布⼿下任骑都尉。后来,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和
刘备打败,最终归附曹操。武功⾼强,有勇善谋,多次建⽴奇功。建安⼆⼗年(公元⼆⼀五年),孙权攻打合肥,他率敢死队⼋百余⼈守城,奋勇突击,⼤破吴军。吴军⼀听见张辽的名字,便⼈⼈胆寒,连
吴国⼩⼉夜间啼哭,⼀听说张辽⼆字便不敢哭了。魏⽂帝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亲征,三路伐吴。张辽与诸将⼤破东吴⼤将吕范军,遂因病死于军中,谥刚侯。曹洪
曹洪,字⼦廉,曹操的堂弟,魏国名将。曹操起兵時与曹仁⼀起加⼊。⼸马娴熟,武艺精通,成为曹军的中流砥柱。转战各地,表现活跃,曾救过曹操性命。曹丕即位后,历任魏国卫将军、骠骑将军。贾诩
贾诩,三国时魏国⼤⾂。字⽂和,武威⼥姑臧(今⽢肃武威)⼈。善⽤计谋,先在李傕、郭汜帐中任谋⼠,后⼜成为张绣的谋⼠。张绣曾在宛城⽤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则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他的奇计。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死时七⼗七岁。
代表性章回:
1.198年,反击曹軍。18回。
2.199年,劝降张绣。23回。
3.211年,离开韩马联军。59回。
4.217年,劝⽴曹丕。68回。
5.222年,谏伐东吴;不纳。85回。曹操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出⽣⾃⼀个⼤官僚地主家庭,长⼦。因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弟。⽇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操⾝长七尺,细眼长须。⾃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物的名⼠,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乱世之奸雄”。
汉灵帝死后,⼤将军以外戚⾝份把持朝政。但在诛杀宦官時,反被伏击。⽽此时有西凉之狼称号的董卓領⼤军接管京城。卓⼊城不久便改⽴少帝之弟刘协,是为献帝。⼤部份⼤⾂纷纷逃出洛阳。曹操亦逃⾄陈留,集结义兵,声讨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将推举家世显赫的袁绍为盟主,西讨董卓。但因各将領⼼怀⿁胎,遂使义军失败。曹操在這战役中,初次见到⽇后的死敌——刘备。
初平三年,董卓为王允、布所杀。⽽⼆⼈⼜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獻帝乘⼤⾂逃出⾧安,但被李、郭⼆⼈所追捕。⽽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議,迎接獻帝⾄許昌。此曹操便開始天⼦以令諸侯。
其,曹操以獻帝名義東征西討。先平定關東、關中⼀。⽽亦曾成其部下。接下,曹操便要⾯他的⽼朋友-袁。
當時幽、冀、并、青四州,軍⼒雄厚,勇如雲。雖然曹操⼰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始終與紹有⼀定距離。
建安五年,袁⼤軍南下,曹兵官渡。最曹操⽤降將攸之率五千兵偷袁。袁兵⾒被燒⽽⼤,曹軍乘势出。袁紹敗⾛。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胜利后,曹操⽤年時間定北⽅,和追袁⽒(紹兵敗后不久病死)。建安⼗三年,曹操親率⼤軍南征刘表。同年,刘表死,次⼦刘琮⽴。⾯曹操如狼似虎的⼤軍,刘琮決定出降。曹操輕易地接管荊州。可能因为荊州得来容易,曹操決定趁势東伐孫权。但权並⾮刘琮之流可⽐。
孫⽒⾃孫策時已盤據江東,⾄今已⼈⼼歸順。加上⾧江天險,孫⽒政权已有⼀個穩定基。當权收到曹操東来的消息后,曾召開多次軍事会議。会中主战和主降派展開了激烈的爭辯。最后在周瑜和魯肅的分析下,孫权決定出战。
建安⼗三年⼗⼆⽉,孫权⼤軍在⾚壁迎战曹軍。周瑜⽤計⽕燒曹操軍艦,曹軍⼤敗。从此曹操無⼒⼤舉南征。如果說官渡会战決定了曹操在北⽅霸主地位,那麼⾚壁兵敗便是曹操只可稱雄北⽅的⼀战。
此后,曹操雖曾多次在東吳境挑起战⽕,但雙⽅均互有胜敗。同時刘备西定益州,⾃封漢中王。三國⿍⽴之势已成。世雄主曹操亦再無⼒改變這個事實。
建安⼆⼗⼀年,曹操進位为魏王。
建安⼆⼗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六歲。
翌年,操⼦曹丕篡漢,建國號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曹丕
魏⽂帝曹丕(187-226),三国时魏国的建⽴者。篡位废汉曹魏尊。公元⼆⼆○年⾄⼆⼆六年在位。字⼦桓,曹操的第⼆个⼉⼦。建安⼆⼗⼆年,被⽴为太⼦。曹操死后继任为魏王,不久便废了汉献帝刘协,⾃⼰做了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爱好⽂学,为当时⽂坛领袖,现存有流传的诗歌四⼗多⾸,后⼈编辑出版有《魏⽂帝集》。曹植
曹植(192-233)字⼦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三国魏杰出诗⼈。曹操第三⼦,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度欲⽴为太⼦,后失宠。建安⼗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帝黄初⼆年(221年)改封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曹睿即位,曹植曾⼏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死,年四⼗⼀岁。
⽂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魏初的⼀段时间。这时期的⽂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的愿望,
辞情慷慨,语⾔刚健。后⼈以“建安风⾻”称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时期的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等。曹植的⽣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写出社会动乱和⾃⼰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马篇》、《送应⽒》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情,部分诗篇参杂较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兴⼿法,语⾔精炼⽽词采华茂,⽐较全⾯地代表了建安诗歌的成就,对五⾔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富于神话⾊彩,影响甚⼤,是建安时期抒情⼩赋的代表作品。散⽂也有名篇,如《求⾃试表》等。
曹植墓:位于东阿县城西南10公⾥鱼⼭西麓,依⼭⽽建。墓室分甬道、前室、后室3部分。1951年,平原省⽂物管理委员会曾清理出⼟⽂物132件,其中除玛瑙珠、玛瑙泡、青⽟璜数件较精外,其他⼤部为陶制明器,象车、案、壶、盆、鸡、狗、鹅、鸭之类。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物保护单位。曹睿
曹睿,字元仲,竞奢华曹睿早丧。他从⼩就很聪明,深得他⽗亲曹丕的喜爱。曹睿在位13年,死时年仅36岁。曹奂
曹奂(246-302),是三国时魏国的最后⼀位皇帝。公元⼆六○年⾄⼆六五年在位。字景明,魏武帝曹操的孙⼦。⽢露三年(公元⼆五⼋年),司马昭杀皇帝曹髦后即皇帝位,在位时,⽆可奈何成了司马昭的傀儡。咸熙⼆年(公元⼆六五年)被司马昭的⼉⼦司马炎取代,被封为陈留王。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出⾝于东汉以来累世为⼆千⽯的豪强家庭,其⽗司马防官⾄京兆尹。司马懿早年为郡⼩吏,建安⼗三年被曹操辟为⽂学掾。建安⼆⼗⼆年,曹丕⽴为太⼦,司马懿任太⼦中庶⼦,与陈、吴质、朱铄同列为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物。建安⼆⼗五年(220年)曹丕代汉,司马懿任丞相府长史,⼜为督军御史中丞。黄初七年(226年)曹睿继位,司马懿以顾命⼤⾂迁抚军⼤将军,统领禁军。⼜任骠骑⼤将军,都督荆豫⼆州军事,坐镇宛城,主持荆州对吴攻战。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崩,太⼦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曹爽辅政。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诛杀曹爽及其党⽻,夷三族。次年司马懿病逝,其⼦司马师、司马昭辅政。公元265年,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追尊司马懿为“宣帝”。夏侯惇
夏侯惇,字元让,曹魏名将,沛国譙郡(今安徽亳县)⼈,他从⼩就学棒,到了⼗⼀、⼆岁时,武艺就已经很强。⼗四岁时,⼜拜师习武。有⼀次,有个⼈污辱了他的⽼师,性情刚烈的夏侯惇听说后,随即就把那⼈杀了,然后逃往外地。性情刚烈,武功⾼强。⼀⽣随曹操征战⽆数次,杀敌建功,最得曹操欢⼼,出⼊和曹操共驾⼀辆马车,⽽且可以不经通传,⾃由进
⼊曹操的卧室。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夏侯惇被封为⼤将军,数⽉后病死。夏侯渊夏侯渊,⽣年不详,死于公元⼆⼀九年,曹魏名将。字妙才,夏侯惇族弟,与曹操本是同
族,勇⼒过⼈。曹操年少时在家乡犯了案,夏侯渊为他顶罪,曹操⼜设法把他拯救出来才免于难。为⼈
颇重义⽓,有⼀年饥荒,夏侯渊为了养活死去弟弟的孤⼥,他放弃了⾃⼰亲⽣⼉⼦。曹操起兵之后,夏侯渊⼀直追随曹操左右。曾随曹操平定庐江雷绪,于潼关攻马超、韩遂,战功较多,封为博昌侯,征西将军。建安⼆⼗三年,刘备军攻打汉中,被⽼将黄忠⽤计袭杀。荀彧
荀彧,字⽂若,豫州颍川颍阴县⼈;荀攸叔⽗。先为袁绍谋⼠,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杀⾝亡,被曹操追赠为敬侯。
荀彧是最早投靠曹操的主要谋⼠。曹操开始⼗分信任荀彧,不亚于汉⾼祖刘邦信任留侯张良。后来荀彧听说曹操有称王之志,才发现曹操不是忠贞的汉⾂,他⼼⽬中的“明公”不是这个样⼦。这是荀彧个⼈的⼈⽣悲剧。后⼈对荀彧之死作诗表⽰感叹:
⽂若才华天下闻,可怜失⾜在权门。
后⼈休把留侯⽐,临没⽆颜见汉君。郭嘉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他“少有远量”,⾃20岁起便隐形匿迹,不与世俗之⼠交往,暗中交结英雄豪杰,谈论时势。这为他的谋⼠⽣涯奠定了基础。为了成就功业,他先在实⼒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决”,遂受荀彧的推荐,归向曹操。曹操本对颍川贤达怀有特殊感情,他认定“汝、颍固多奇⼠”,所以对郭嘉也就格外器重。
郭嘉从⼗个⽅⾯分析了曹操的优势、袁绍的劣势,认为曹操有“⼗胜”:
第⼀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然”,因时因事⽽制宜,“道”⾼⼀筹。
第⼆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袁绍以宽济宽,所以⽆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内⼼多猜忌,任⼈唯亲戚⼦弟;曹操则“⽤⼈⽆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之好⾔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不为虚美”,讲究实⽤,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所吝”,那些忠正⽽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皆愿为⽤”。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之仁,见⼈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对于⾃⼰见不到的,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事或有疏失,⽽对于天下⼤事则“虑之所周,⽆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是“明胜”。袁绍惑于谗⾔,⽽曹操则明辨是⾮,“御下以道,浸润不⾏”。
第九是“⽂胜”。袁绍是⾮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是“武胜”。袁绍⽤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兵如神,⼠卒有所恃,敌⼈闻⽽畏。
⽤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个⽅⾯,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的思想修养、⼼胸⽓量、性格、⽂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郭嘉为曹操总结这“⼗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励、要求,希望他能保有这“⼗胜”,完成统⼀天下之伟业,⾃⼰也便有出头之⽇。……任何推测都意义不⼤。⽆论如何,郭嘉能说出这“⼗胜”,说明他不仅仅是⼀个临事献策的谋⼠,⽽且还有成套的理
论。⽆怪乎曹操听后赞不绝⼝,“使孤成⼤业者,必此⼈也。”遂“表为司空军祭酒”。
如同荀彧⼀样,郭嘉在重要关头也总是为曹操谋划。如:官渡战后袁绍病死,曹操乘胜进攻袁谭、袁尚,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连战数克”。这时,有⼈主张加强攻势,彻底铲除袁军。郭嘉则主张缓兵以待其变。他认为谭、尚都深得袁绍宠爱,袁绍⽣前⼜⽆⽴嗣,兄弟⼆⼈之谋⾂“必定⽃其间”。如果我们
攻之急疾,他兄弟⼆⼈将合谋图外;相反,“缓之⽽后争必⽣”,“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后击之,可⼀举定也。”果如其⾔,曹军⼀摆出攻刘表的姿势,袁⽒便出现内讧。曹军回兵各个击破,遂平冀州。郭嘉也被封洧阳亭侯。
建安⼗⼆年(207年),郭嘉随曹操平定乌桓。回兵途中郭嘉病重,不久去世,年三⼗⼋。谥贞侯。
郭嘉跟随曹操11年,“⾏同骑乘,坐共幄席”,君⾂相得,亲密⽆间。郭嘉说曹操:“真吾主也。”曹操说郭嘉:“唯奉孝为能知孤意。”郭嘉病重,“太祖问疾者交错。”不幸⽽死,曹操“临其丧,甚哀”,并不⽆惋惜地对荀攸等⼈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中年夭折,命也夫!”拟交郭嘉以治国安邦之任,可见曹操是多么赏识其才。郭嘉死后不久,曹操上表朝庭,全⾯肯定了郭嘉⼀⽣的功绩,称赞他“平定天下,谋功为⾼”,述追赠郭嘉封⾢。
郭嘉英年早逝,给曹操的统⼀⼤业以很⼤影响——⾄少是曹操认为这样。次年曹操⾚壁失利,还深情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此。”
后⼈有诗赞叹郭嘉说:天⽣郭奉孝,豪杰冠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先丧,中原梁栋倾。